来源/乌鲁木齐市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

8月12日,高新区(新市区)分局天津路派出所接到辖区陈先生报警称:在孩子新生家长交流群内有人冒充老师被骗3600元。

【真实案例】

根据受害人陈先生回忆说:“8月12日早上,孩子新生家长交流群里有“老师”发来一个会议视频,好多家长都已经进入了,当时陈先生就没有多想,也点击进入了会议,并且根据“老师”指引,又点击了“屏幕共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接着,群里的“老师”引导陈先生先把其他人屏蔽,单独进入“屏幕共享”,一步一步进行指导操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方先是让陈先生查看自己各个账户内的余额,又引导他通过网上购买“超市购物卡”,以便开通“校园一卡通”业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陈先生分别两次购买后,有所警觉,立马挂掉视频会议后,跟学校老师取得了联系,才发现被骗,遂报警。

【诈骗套路】

1、诈骗分子是通过网络上公布的群信息二维码入群,且班级群聊没有设置进群审核,这就给了骗子可趁之机,进群之后换上老师的头像和昵称向家长发起视频会议,并且以“马上要开学了 ”“孩子在学校需要使用‘校园一卡通’”“开一下屏幕共享吧”“我帮您办理‘校园一卡通’”等话术实施诈骗。

2、有些家长听到“老师”这样说自然而然地开启了“屏幕共享”,之后骗子会通过“屏幕共享”窃取家长的银行卡号、银行卡密码和短信验证码,并且可以悄无声息地进行转账,甚至只需要手机号和短信验证码,诈骗分子就可以登录并更改手机网银密码。

3、上文中的诈骗分子让家长购买充值卡,再通过“屏幕共享”窃取充值卡号和卡密,最后将充值卡内的金额转走实施诈骗。

【民警提示】

1、“屏幕共享”功能可以看到你屏幕上的所有操作,包括银行卡号、银行卡密码、短信验证码和购买的充值卡号、卡密,广大学生家长及群众请注意,遇到对方要求通过视频会议软件并开启“屏幕共享”功能时,一定要提高警惕,认真核实对方身份后再做决定,避免遭受损失!

2、校方请注意,核实学校是否通过公众号、网站等方式将家校群二维码发送至互联网,查实后立即删帖、撤回。

3、老师要加强群聊管理,对每一位入群的成员身份进行审核,严格规范学生和家长入群的数量,对于手机号码存疑,人员信息不符的人员立即清出群聊。班主任老师应开启“禁止群成员私聊”和相关的安全设置功能,及时关闭“所有成员均可发起群收款”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