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14日,《国际铁路杂志International Railway Journal》发表的一篇题为《中国成功试验超高速磁悬浮》的文章,报道了中国超高速磁悬浮“高速飞车”的最新试车进展。
“高速飞车”,是人们给超高速低真空管道磁浮交通系统项目的一个形象的昵称,它将航空航天技术和地面轨道交通技术相融合,采用低真空管道和磁悬浮技术,将空气阻力和摩擦阻力降到最低,并以近地飞行的方式,使车辆达到每小时1000公里的目标速度。
事实上,早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便已经提出了“高速飞车”这个概念,但由于技术难度大、成本过高,安全性和可行性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难以实现,一直未能启动。
直到2021年5月24日,由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磁悬浮与电磁推进技术总体部牵头,“高速飞车”项目在山西省实验室正式揭牌,这个项目才算从空中楼阁走向了落地实现。
自2022年4月正式开工建设,2023年1月完成首次全尺寸超导航行试验,2023年11月试验线一期主体工程全部完工,再到《国际铁路杂志》报道的超导电动悬浮试验成功开展,“高速飞车”项目一路稳步、顺利推进。
据悉,“高速飞车”的全尺寸超导电动悬浮测试全程在低真空管中进行,在全长2公里的试运行中,车辆成功保持稳定行驶并安全停止。并且,车辆在轨道上方的速度和高度与设计预期的相当一致——也就是说,通过示范运行能够证明,我国在该项目上应用的超导磁悬浮系统等关键技术,在低真空环境下的性能能够符合预期。
《国际铁路杂志》报道预测,“高速飞车”下一阶段的开发将包括全速试运行,将需要至少60公里长的低真空管测试轨道,而一旦成功投入使用,每小时1000公里的磁悬浮速度,意味着彼时北京和上海之间的行车时间将缩短至90分钟即可到达。
目前为止,对于“高速飞车”项目团队的研究人员来说,距离正式交付运行,征途还漫漫,任重仍道远。
根据世界银行的报告显示,中国是世界上第一个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低于7000美元,但仍投资于发展高铁网络的国家。在过去的十年中,我国的高速铁路网络的长度增加超过了35,000公里,在2020年的统计数据中,总长度就已经远远超过世界其他地区的总和,成为迄今为止世界最大的客运专用网络。
同时,高铁列车的速度也从最高时速200公里提高到每小时350公里,不但是世界上最快的,还能同时做到更舒适、便利、安全和准时。
中国高铁铁路建设的起点,可以追溯到2004年《中长期铁路规划》的正式批准。在早期建设中,由于技术落后,中国只能与德国和法国等欧洲国家以及日本的供应商签署技术转让协议,才能让高铁建设工作完成起步。
但是,在技术的实际推进过程中,我国的科研人员迅速实现了调整与改进术,设计出符合高原、山脉等复杂地形的建造方案。
二十年间,中国经历了高速铁路的大繁荣。通过自主研制不断提高技术水平,我国成功摆脱了对外国的技术依赖,如今更是发展出远超国际水平的高速铁路技术。
要知道,虽然早期的欧盟铁路互联互通技术规范(TSI)统一了不同列车之间的电源和信号系统标准,但中国走得更远——除了欧盟TSI中提到的基本线路外,让来自不同公司的中国发动机驾驶员可以共享相同的驾驶系统。
二十年年过去,从必须依赖技术进口,到全面自研的创新发展,中国高铁实现了从追赶者到领跑者的跨越式增长。下一个二十年,中国铁路注定还将发展出更令人们、令世界为之惊叹的新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