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经外交部副部长华春莹的海外推介,一段名为《天空之镜》的短视频火爆全网,播放量破亿,让池州市贵池区平天湖的“天路”成为展示中国绝美风光的闪耀名片。

“天路”声名鹊起,背后是平天湖独特的自然风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以及池州市对生态保护与文旅融合发展的守正创新。

一切的开始,都源于那条在水中蜿蜒的小道,它在无人机的镜头下幻化成“挂在天上的路”。

这条仅供两车擦肩的小道,经过池州本地摄影家饶颐和池州学院大二学生刁翱翔的镜头捕捉,迅速在网络上走红。《人民日报》、新华社等媒体的跟进报道,使全网流量过亿,平天湖瞬间成为网红打卡胜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平天湖晚景如画 陈家乐/摄

平天湖,原名白沙湖,其美丽的名字源自诗仙李白的《秋浦歌》:“水如一匹练,此地即平天。”它位于池州市区东部,历史上曾是一片从万罗山绵延至江边的广袤湿地,春夏之交时水域广阔。

20世纪60年代,为灭螺、防洪和增加耕地需要,当时的贵池县实施东南湖围垦灭螺工程,将白洋河改道,从杏花村切岗与秋浦河汇合,形成了东南湖耕地和鱼塘以及现在的平天湖水域。

平天湖的出圈并非偶然,背后是池州市对生态保护理念的坚定坚守与科学决策。

早在2000年,池州市便委托同济大学等机构编制平天湖景区规划,秉持“反规划”理念,优先保护生态用地,而后规划建设用地。将生态保护置于首位,为平天湖的可持续发展筑牢根基。

池州市多措并举,对“两河一湖”(清溪河、白洋河、平天湖)进行综合治理,清淤疏浚、推广生态浮岛等生物净化技术,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如今的平天湖,湖面如镜,美不胜收,成为白鹤、小天鹅等鸟类栖息的“天堂”,百姓家门口的“大公园”。

平天湖不仅拥有秀美的自然风光,也是历史文化的厚重承载者。从南宋名将岳飞在此驻兵练水师,到历代文人墨客留下的诗词歌赋与摩崖石刻,平天湖沉淀了深厚的历史底蕴。

近年来,池州市注重对历史文化遗产的精心保护与传承,让游客沉醉于湖光山色之时,也能深深领略源远流长的文化魅力。

近日,“平天湖天路”“池州的天空之境”这两个词条让平天湖风景区频频登上热搜,吸引了海内外游客纷至沓来,周末日均客流量更是攀升至近万人次。很多人带着无人机和专业摄影器材,尝试着拍出摄人心魄的绝美“天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平天湖畔日出美 王友松/摄

尤其是,自从7月24日“天路”的视频在网络上引爆,截至本月中旬,来自携程、抖音等各大平台的网络预订量与去年同期相比,大幅增长了 115.8%。

随着短视频在海内外的广泛传播,国际友人也对平天湖充满了向往之情。8月9日,法国东方文化传播中心 Les Temps du Corps 的创始人柯文,带领 42 名学员踏入了平天湖风景区。他们表示,池州的生态环境堪称一流,平天湖的风光更是美轮美奂,置身其中,令人感到心情无比舒畅。

面对如潮涌般的流量,如何转化为长久的“留”量,是平天湖面临的关键课题。

积极作为,推动平天湖华丽转身。池州市正积极规划和完善平天湖的基础设施,增设停车场、优化交通路线、提升景区服务设施,致力于为游客提供安全舒适的游览环境。

主动创新,策划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旅游活动。每年10月举办的池州国际马拉松赛事,赛道沿湖设置,湖光山色交相辉映,为参赛者带来视觉与体验的双重盛宴。

“齐山平天湖自然科技探索之旅”研学游项目、大型展会活动以及各类文艺演出等精彩纷呈,极大地丰富了游客的旅游体验。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指出,加快完善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体制机制。

平天湖的蜕变,是自然与人文的和谐交响,是生态保护与发展的精彩华章。它不仅为池州市带来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也为其它地方带来启示:科学规划与生态保护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石,文旅融合与创新营销是提升景区知名度的关键,要接住流量、留住游客,需完善基础设施、提升服务质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平天湖景美如画 钱鸣/摄

平天湖风景区将持续完善基础设施,提升景区接待能力,同时高度重视生态保护和文化传承。池州市将继续推动平天湖的文旅融合发展,让这片湖泊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典范。

只要尊重自然、守护生态、传承文化、创新服务,就能实现旅游业的蓬勃发展,让美丽的风景永驻人间,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大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