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首先要理解透彻全会的重大时代意义和深远历史影响。对此,有必要结合全会召开的时代背景、研究的核心议题、作出的重大部署,从创造、丰富和发展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时代高度和广阔视野深刻领会把握。

从全会召开的时代背景看

坚持把党和国家工作放到国际国内形势和时代背景下谋划,在科学研判形势任务的基础上制定战略举措、作出决策部署,是我们党在长期奋斗中积累形成并注意坚持的一条宝贵经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的筹备和召开,就很好地坚持运用了这条经验。早在今年4月,中央政治局会议研究和决定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有关事项时,就作出重要判断:“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中明确写入了这一判断。这一判断高屋建瓴、提纲挈领地概括了当前我们面临的形势任务,指明了这次全会召开的时代背景。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也就是说,现在我们已经进入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这样一个时期。那么,为什么这次全会又进一步强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关键时期”呢?这需要从我们今天所面临的形势任务作些分析。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领导干部要胸怀两个大局,一个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一个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是我们谋划工作的基本出发点”。这一论述为我们分析形势任务提供了两个基点。其一,从国际看,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同时人类社会面临的全球性问题加剧,多重挑战和危机交织叠加,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世界经济复苏艰难,发展鸿沟不断拉大。其二,从国内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顺利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历史性成就,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稳健起步,但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看到,我国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依然繁重,特别是推动高质量发展面临的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突出。

习近平总书记还强调,“我们看世界,不能被乱花迷眼,也不能被浮云遮眼,而要端起历史规律的望远镜去细心观望”,“要把自己摆进去,在我国同世界的关系中看问题,弄清楚在世界格局演变中我国的地位和作用”。这就对我们分析我国发展所面临的形势任务提出了更高要求。按这样的要求分析当今的形势任务,尤其需要注重把握三个层面。其一,世界大变局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两个大局之间交织激荡、相互影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世界大变局的有机组成部分和重要推动因素,世界大变局则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既提供了条件和机遇,也带来了风险和挑战。其二,世界大变局的实质是国际力量对比正在发生近代以来最具革命性的变化。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通过长期不懈奋斗取得了一系列伟大成就,不仅让中华文明在现代化进程中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而且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取得成功,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使世界范围内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意识形态、两种社会制度的历史演进及其较量发生了有利于社会主义的重大转变。其三,在国际格局演变背后,深刻影响着两个大局交织激荡的因素,既包括物质技术基础等硬实力,也包括制度优势、思想文化等软实力。而无论是硬实力还是软实力,总是要通过一定的文明形态来承载、聚合、呈现。我们只有站在人类文明发展的潮流之上,抓住制度建设这一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的重大问题,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凝心聚力、奋发进取,认真做好自己的事情,才能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总之,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就是在这样一个制度和文明问题日益凸显、迫切需要我们通过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创新局面的关键时期和时代背景下召开的。这样的时代背景也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理解这次全会的意义和影响,不能仅局限在改革和现代化本身,而应该拓展到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高度和深度。

从全会研究的核心议题看

无论是《决定》全文,还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决定》的说明,都明确指出这次全会的核心议题是研究“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问题”。这一议题由“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两个分议题组成,二者本质上都属于“人类文明新形态”的范畴,都与创造、丰富和发展人类文明新形态密切相关。

先看“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从一般意义上说,改革聚焦的是制度建设,目的是让制度更加完善,这本身就属于政治文明的题中之义和基本范畴。具体到中国的改革来说,其意义和内涵更是非同一般。从“改革开放”到“全面深化改革”再到“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党对改革重大意义和内在规律的认识不断深化,日益深刻地认识到: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正是通过改革开放,我们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继而“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也正是沿着这样的大逻辑,这次全会锚定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研究部署“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问题,其最终落脚点是为了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完善更有活力更彰显优势,从而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进而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丰富和发展人类文明新形态。

再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从一般意义上讲,现代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和内在要求。具体到中国式现代化,那更是“前无古人的创举”,对中华文明、对人类文明都意义重大。中国式现代化首先是一种动态探索的过程,是党领导人民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道路和途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领导人民“成功走出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通过这一道路和途径,中华文明实现了从传统到现代的跨越,发展出中华文明的现代形态;同时,澄清了“现代化就是西方化”“西方文明就是现代文明”的认识误区,为发展中国家迈向现代化提供了更多路径选择。此外,中国式现代化还是一种文明成果的静态呈现,它作为党领导人民长期探索取得的文明成果,本身就是人类现代化图景中一种全新的文明形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展现了不同于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新图景,是一种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从这样的意义上说,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研究部署“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问题,实际上也就是研究部署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人类文明新形态问题。

从全会作出的重大部署看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围绕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问题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提出300多项改革举措。这些部署和举措也都紧扣和落脚在丰富和发展人类文明新形态上。

从涉及的领域看。这些部署和举措是在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框架下作出的,具体内容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国家安全、国防和军队、党的建设等各个领域,追求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契合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本质要求。

从贯穿的主线看。这些部署和举措体现了“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制度竞争是国家间最根本的竞争”的清醒认知,贯穿着制度建设这一主线,旨在筑牢根本制度、完善基本制度、创新重要制度,着力破解制约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推动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国家治理和社会发展更好相适应,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夯实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制度根基。

从坚守的立场看。这些部署和举措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守人民至上的根本立场,聚焦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顺应人民对文明进步的渴望,克服西方现代化以资本为中心、两极分化、物质主义膨胀等弊病,努力实现物质富裕、政治清明、精神富足、社会安定、生态宜人,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更好回应人民各方面诉求和多层次需要,擦亮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价值底色。

从展现的格局看。这些部署和举措既立足中国、又放眼天下,坚持立己达人、胸怀天下,反对弱肉强食、国强必霸,把中国社会发展的大逻辑融入人类文明进步的大趋势中,以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中国方案的自觉和担当,在聚焦处理好经济和社会、政府和市场、效率和公平、活力和秩序、发展和安全等重大关系的同时,积极开展文明交流互鉴,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参与引领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为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贡献中国力量,彰显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精神品格。

历史往往需要拉长来看。随着历史的延伸,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的重大时代意义和深远历史影响,无疑将会愈益清晰生动地呈现出来。

(作者系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第二研究部副主任、研究员)

责编:赵骏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