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同事打了个出租车去东站:
师兄(成都人对出租车司机的尊称):几点的车?
我:7点29。
师兄 :还有点紧紧恰恰的!等哈儿三环如果快,我们就从高架下去,预留个 10 来分钟堵的时间,你也来得及,如果三环慢点,我们就走下头,打tiao,把你放到龙之梦酒店门口,你qia过切就走两步,绝对搞得赢!
一路如师兄预判。
临到了我大力点赞:虽然一路成都市骂,但是不影响你车开得好,判断准确!专业!
师兄:自己吃饭的手艺,肯定要搞好!这样也就可以了!
路上师兄还说到早上接了一个年轻人,从牛市口喝醉回家,坐路中间走不动了,“看到跟自己侄娃子差不多,正是最好的年纪,还是有点不忍心,万一…...就只有把他弄上切,妈哟,耽搁了 30 多分钟!”
问:年轻人给你表示了一哈耽搁时间的费用没?
师兄:没有嘛!醉麻球了,不存在!
2006年10月12日春熙路,市民正在路口等出租车。那段时间出租车一直比较难打,特别是上下班高峰时间。(摄影/成都商报—王效)
短短的不到30分钟时间,一位热心肠的,车技娴熟,业务精湛,爱摆龙门阵的师兄,就让一个忙碌又普通的成都早晨变得有盐有味。
这样的出租车司机,成都人爱喊的哥,或者师兄,或者师傅,他们最大的特点就是爱摆龙门阵、冲壳子,只要你愿意跟他摆,他就可以一直跟你摆下去。
他们对成都大街小巷如数家珍,对三教九流了如指掌,对高级饭店和苍蝇馆子知根知底,他们曾经就是成都流动的历史。
因为网约车的出现,很多人都不打出租车了,真正的成都的哥也越来越少了,仅剩江湖留下一些侠影。
本文所讲的 成都的哥,严格意义上是特指80年代末到2010年前的这一批开出租的老成都人。
1.
成都的出租车行业是从80年代末开始的,当时消息最灵、胆子最肥的一些师兄,都不是一般人,有的是经理、有的是车间主任,揣着铁饭碗都不管不顾了,闻声而动,砸锅卖铁举全家之力,借钱买车。
图/7788收藏网
2.
90年代初左右,打出租车是非常奢侈的事情。
当时的工资不过百元,大部分领80、90元,出门坐个耙耳朵(偏三轮)就1、2元,但是打车起步就是5元。
如果你在街上招手喊个出租,那简直洋盘,周围的人都会多看你几眼。
当时的乘客群体也主要是做生意的、出公差的,出租车司机一般都会到锦江宾馆、岷山饭店、成都饭店等高级饭店等候。
@冯嘉言 最早坐出租车是在1993年左右。那个时候成都锦江宾馆有一个出租车队,都是很高级的进口的车。
记忆中全部是老皇冠,司机全部穿制服上班,就是锦江宾馆的正式职工。“我当时职高快毕业在锦江宾馆里边一个中日合资企业里边做实习。有一次日本老板到成都来,公司上下就特别重视,在锦江宾馆租了好几辆车一起去机场去接,成都当时车少,一个车队浩浩荡荡特别气派,第一次坐上出租车,美了好几天。”
图/Michel Peterlin
@骁哥 也记得,90年代初记忆里的第一批出租车是成都饭店的出租车队,白色的马自达三厢,当时狮子楼也有自己组建迎送客人的出租车队,司机一律白手套,相当“港”。
第一次坐出租车是小时候走人户的时候,“妈老汉儿过年过节包包头有了,才会喊出租。”
图/Michel Peterlin
3.
最早的出租车有菲亚特、夏利、奥拓。第一批火的是天津夏利,后来重庆生产的奥拓,奥拓在很长时间占据了广大市场,因为奥拓比夏利价钱便宜一点,很受欢迎。
但在奥拓、夏利这些流行前,成都最早的大批出租车是成都自己的品牌“夜明珠”。
1992年的《汽车杂志》刊登过,全新裸车不到一万。据资料显示:1990年,成都荣成出租汽车公司购买了50辆夜明珠当作出租车使用。
当时夜明珠的宣传广告语很“烂”,但也让很多人忘不了:如果黛安娜坐的夜明珠轿车,就不会死了。
比宣传广告语更雷人是它的重量:“当年在成都西大街亲眼看到一辆夜明珠出租车后翻成仰卧状,驾驶员下来吆喝附近的人帮忙抬起来翻正,又开走了。”
4.
1988年,成都市只有719辆出租车。1991年,成都出租车1489辆。2000年,成都出租车7715辆。2010年,成都出租车10515辆。
在这些数字快速累积的背后,成都出租车行业发展飞速,也出现了出租车公司。
当时出租车司机相当于就是活地图,根本不需要导航。二环以内,你说到哪儿,他都能给你拉到。
图/@幻彩旧影RR_
川建厂(四川建设机械厂)的人还记得,以前打出租车回去的时候,直接说:去建机场。
老成都的出租车师傅都不得多问一句建机场在哪,直接就走。大部分人乍一听“建机场,以为是建,机场,会纳闷什么机场?”老师傅就晓得建机场就是:102。
那个时候的出租车师傅脑袋瓜仿佛要灵光一点,有时候你就站在街上,还没招手就做一个眼神儿,那司机就能停你面前了,他能看出来。
有时候你就看见出租车在街对面开,只要大吼一声“租儿”,马上一个原地甩尾直接就摆你面前,真是又帅气又鲜活。
5.
当时的出租车司机们有自己的电台,也有对讲机,除了获取路况、客源信息,就是在上面摆龙门阵,用最地道的成都土话摆的龙门阵最有味道。
每个出租车公司的师兄们都很团结,要是哪儿打架了,对讲机一喊,四面八方的出租车全部就过来扎场子,场面特别壮观。
最早成都出租车不能垮区域,有外地来的出租来了,吼一声,一窝蜂就去“围了”,自己要跑长途时也会通过对讲机和师兄们报个平安。
图/@幻彩旧影RR_
也有为了抢客吵架的时候,@冯嘉言 十几年前在五桂桥车站等车,遇到两个的哥吵架,吵到最后还互相吐口水,最后抢到客的的哥就对另一个说“你在这儿等到。老子把客人送了,回来抖(tou)你,有种你就在那儿不要动了”旁边人都笑疼了。
北京的哥爱谈国家大事,成都的哥更接地气,喜欢摆生活,随便起个头子,遇到的乘客,吃到的馆子,身边的哥老倌都是龙门阵。
6.
以前报纸还很红火的时候,传媒大厦到晚上两三点都还有好几层楼是亮起灯的,夜班编辑们下班都只有打车。
夜班的哥们一般会在这个时候在楼下等他们下班。一来二去,大家互相都混了个眼熟。的哥都爱摆龙门阵,刚下班的编辑也还没瞌睡,于是免不了要摆一阵。
一般先是摆当天的社会新闻,的哥一方面突出自己的消息灵通,另一方面又想暗戳戳打探一些“内部消息”,好当做第二天的谈资。
那个时候还没有社交媒体,知晓天下事,全靠第二天的“版面”。
每个的哥都会捏一份报纸,在等红灯的时候摸出来看几眼。那个时候卖得最好的是《商报》和《华西》,但的哥们看得多的是《天府早报》和《成都晚报》——因为是小报纸,在驾驶座上摊得开些。
所以,报社编辑和的哥,在这座城市里都是小灵通,竟然有几份惺惺相惜。多年过去了,的哥们把报头上的名字都背熟了,还会根据编辑下楼的时间判断今日的新闻重大与否,有时候遇到相熟的编辑,还会打趣:今天这么晚,怕不是你们杨老师签片哦?
当时报社有位编辑最爱和的哥摆龙门阵,有几次下夜班,摆高兴了也摆饿了,很自然地说:师兄,我想吃火锅了,要不你也刹一脚,一起烫个毛肚?
师兄就真的高高兴兴和他吃火锅去了。你说,成都人有好松弛?
2008年4月24日,王菲和那英从峨眉山回到成都后大约9点钟左右到成都一家娱乐会所K歌。凌晨出来后,在保安护送下跳上了一辆出租车。摄影/成都商报—刘畅
7.
有摆高兴了一起烫火锅的,也有不收钱的。
十几年过去了,@门牙 都还记得那位不收她钱的师傅:有天很晚了,大概一点过的样子,我从西港航大道打车回南三环的家。当时我一个女娃娃,出来外面漆黑一片空无一人,心头多少还是有点怕。那个时候网约车还没有全面普及,只能打出租,那个时间那个地段,能遇上一个空车真的是运气好。
因为路边也没有路灯,前一个出租车没看见我招手。这一辆来了,我几乎是竭尽全力大喊了一声:师傅!只听一阵急刹,这个车打到了。
因为害怕,上车我也一改平日的作风,选择和师傅并排坐副驾。因为害怕,从来不和出租车师傅聊天的我也开始硬聊。
刚开始我还是很紧张,语速也快。没想到师傅的话匣子的盖盖比我打得还开。一路上我们就从当代年轻人就业的话题开始,相互讲自己朋友的经历。越聊越扎劲。
半小时以后,师傅开到我家楼下,我一边说谢谢一边付钱,师傅手一挡:妹妹,你这个就不用了,今天晚上聊得太开心了,当交个朋友,你这个钱我不收哈!
我说不好不好,我应该谢谢你,这么晚把我安全送回家。师傅说:我谢谢你,这么晚还给我摆那么多笑话龙门阵。下次再遇到,还是不收钱!
过去的手撕发票
除了爱摆龙门阵,热心肠、心软爱安慰人、见义勇为都是成都的哥一大特色。
8.
@骁哥 印象最深的是九几年的时候,妈妈的同学就在五块石附近开出租车,遇到一个贼娃子,路见不平见义勇为“结果遭丢翻了”,一般的哥在街头碰到这种打架,他们很多都会去制止。
图/@新浪四川
另一位朋友有次赶着去坐飞机,身上揣了个zippo,忘拿出来。这个Zippo是他过世的老丈人送的,他赶紧去机场外面找了个出租车,请师傅帮他保管。一周后回来,师傅原物归还分文不取。
还有一朋友,多年前打出租车到华西口腔,师傅得知他要去拔牙,一路上就给他说拔牙怎么挂号,还分享自己的拔牙史,说要去提前领票、排队、在几楼......他下车的时候感觉,师傅恨不得把他直接抱到拔牙的那个椅子上。
朋友@油子子 特地画过她遇到的一位出租车师傅:有天晚上出门到红旗买东西,外头下起雨冷嗖嗖的,走到红灯口子听到不远处哐当的一声,一个妹儿骑车翻了。
旁边在修路,地上弄的大钢板翘起来,妹儿趴地上想爬起来,估计伤到脚一直站不起,准备走过去拉她一把,结果一个大叔抢先一步,慢慢把妹儿拉起来,然后又把自行车抽起来。这时候过来个出租车,的哥一直在说送妹儿回家,受伤了走起也不安全。
有个段子说,成都的出租车司机都有点神,因为上车就会说“你好神客,切哪儿?”
9.
2013年的时候成都有个“的哥车神”,很火。在被乘客偷拍的一段视频里他金句不断:
“法拉利都飙过。成都的哥里面,我数二,没得人敢数一。”
“法拉利理论上跑得赢我,实际上不行。”
“跑金港的都是些讨口子娃娃。”
乘客:“师傅刚才红灯你咋不停呢?”
的哥:“飞机在天上飞得不得停嘛?”
这就是老成都人常说的“弹崩子”、“散眼子“。当时他因此一炮走红,但是随之而来的是接受警方调查,被处以15日行政拘留,然后就此销声匿迹。
5年后的2018年他又出现了,以厨师的角色。我们一群记者去采访。
他问:你们是哪个电视台的?
回:我们不是电视台的
他:哎呀,那可以能帮我联系一下他们三?
第二天他就上了电视,为记者炒了一盘玉米,记者问:你是不是没放盐?
他回答:没有,因为现在不是做美食节目,如果要放盐的话肯定在炒的时候就要放,现在只是炒的一个过程而已。
后来我们发布了一篇文章☞。有很多人来留言,其中一位粉丝说:
确认过眼神,四年前打过他的车,就是这种鬼迷日眼但人间烟火味十足的没心没肺乐天性格让我感觉亲切,三环路边上下车时,请他一起在喔喔喝了瓶百事还吃了根梦龙。
当时给我的印象深刻,就是他神经一样的自信和乐观,一个人无比真实的鲜活的人民群众。虽然我没有征服生活你,但你生活也拿我没法。我俩谁也没打倒谁,我俩这辈子还继续杠下去。
10.
2018年还有个成都的哥爆红网络。
成都一奔驰车与出租车刮擦后,两车主现场猜拳用“石头剪刀布”定赔付金额走红网络。31日奔驰车主再约的哥,两人吃火锅划拳。
53岁的刘浩没想到,上世纪90年代末从国企下岗后四处讨生活、辗转开出租车20年的他还能火上一把。
后来8月31日,刘浩“应战”。得知老刘不吃辣、不喝酒后,小谭特意点了鸳鸯火锅和汽水,照例来了一次划拳,这次他获胜。这则划拳视频再次引起网友热议。
饭局足足持续两小时。奔驰车主谭盛田说,两人似一见如故,谈起了家长里短。两人年龄相差26岁,性格却有几分接近,一下子成了忘年交。
——澎湃新闻
出租车司机群体,曾经一度掌握着打开城市最隐秘美食的钥匙,他们才是真正独属于成都的米其林指南。
11.
最早的一批老面馆、快餐很多都是为出租车司机开的。
东门上,二十多年以前的牛市口家常味,早上四点钟开门,专供早起的出租车师傅,过午不卖。
西门上,五里墩路101号的西南小吃,专卖油汪汪的清汤排骨面,门口常常停满了出租车。
市中心有☞,这里立着牌子,允许部分时段出租车临停就餐,可以随意添加扎实的米饭,打免费的汤,以及,还可以在广口杯中续上热气腾腾的白开水。都不大值钱,但很温暖。
还有天府广场背后算起来至今已经卖了36年的☞。
现在要碰上愿意跟你摆几句龙门阵的师兄越来越少了,一是因为最早的一批年龄大了,开车辛苦,开不动了。
二是因为网约车冲击大,各种费用高,不如过去那么赚钱,能退的都退了。三是城市越来越大, 不少师兄来自成都周围的区县,成都变化翻天覆地,本身他们对老成都也不熟悉,自然摆不起来。
2006年 图/成都商报卢祥龙
此文都是身边人的回忆,很片面很局限,短短几千字并不能还原这段流动的历史,如果你也有关于 成都的哥 的故事请留言区分享。
想起@石叔 之前讲过他遇到的一位“哲学的哥”,他夸了几句车况很好,师兄就动情的说:
我开了一辈子出租车,我和汽车的关系就像夫妻关系,一年有一大半的时间都和它在一起。我对它好,它就对我好,这是相辅相成的。我们的身体健康就是最大的福气,我爱惜它,它就爱惜我。
最后,祝愿这些给我们带来平安、温暖和欢乐的师兄们都身体健康。江湖上永远都你们的传说。
今日编辑 |土豆儿
部分图片来源于微博账号
已署名,如有错误烦请留言指正
本文系谈资“成都Big榜”官方稿件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文章、不得使用文中图片
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