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语云“食,色性也”,正如心理学家马斯洛在需求层次理论(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中所强调的,生理需求是人最基本的需求,而生理需求就包括了衣食住行和性。
精神分析心理学家弗洛伊德(Freud)的“泛性论”一直被世人所诟病,即便如此,也没人能够否认弗洛伊德对性的独特见解,性确实不能解释所有的现象,但是作为基因的延续和生命的繁衍,性几乎存在于世界的每个角落。
对于性,我们更应该用科学的视角去探寻它,而不是一味的污名化,将性和不堪联系在一起并不妥帖。
在弗洛伊德的理论中,他还强调个体不能一直压抑需求的满足,当需求被过度克制,更有可能导致人产生扭曲的心理,进而做出极端的行为。
因此,在合理的范围内,人类的性需求是需要被满足的,这是一种正常的心理需求。
那么问题来了,人类的最佳性生活频率是怎样的呢?
对于这个问题,国内外其实皆有研究,国内以体验度的数据统计为主。
我们先来看看2018年的一份中国“性福报告”,报告显示了不同城市等级用户性生活的频率分布。
越发达的城市,性生活的频率明显更高,其中,北上广深,以及川渝地区每周一次以上性生活频率比例是最高的,都在45%以上。
当然,这份报告数据只能看出趋势方向,还不够具体。美国心理学杂志《The Journal of Psychology》曾在加利福尼亚州进行街头采访,随机采访路人,对两个问题进行打分(根据程度为1-5分)。
问题1:你认为自己能满足伴侣的性需求吗?
问题2:你认为自己的性需求被满足了吗?
从结果来看,大部分以为自己满足了伴侣的需求,而自己的需求并未被满足,这似乎说明,目前的频率并没有达到预期,至少在美国是这样,我们再看看国外的一项细化研究。
2015年,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Carnegie-Mellon)的研究人员做了一个大胆的研究,并发表在了期刊《Journal of Economic Behavior & Organization》上,实验中他们邀请了64对夫妻参与实验。
随机挑选其中35对夫妻,要求他们在这3个月内的实验里,将性行为频率翻倍,同时要求另外的29对夫妻依旧保持当前的性行为频率。
通过对照实验的方式,来研究不同性生活频率对婚姻幸福度和彼此心理状况的影响,经过三个月的坚持,研究结果显示:
当性生活频率翻倍之后,夫妻二人的愉悦度呈现下降趋势,并且二人的情绪都伴随着不同程度的低落,并且对性的需求程度也出现了下降。
反观一直保持一定频率的夫妻在这三方面都保持了相应的水平,或者呈现出上升的趋势,由此可见,性生活幸福程度和次数并不具有线性关系。
最佳频率到底怎么推算?
这就不得不提及到由美国科学家提出的一个著名的公式,性爱频率=年龄的首位数×9,所得的结果的首位数就是周期,所得结果的个位数就是该周期里的频率。
比如这位男士今年26岁,那么他这个年龄阶段相对较科学的频率就是2×9=18,也就是10天八次,那如果这位男士三十岁,他的频率就应该是3×9=27,也就是20天7次。
当然,性频率应该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该公式虽然不能合理预测每一对夫妻,但是公式的普适性相对较强。
该不该按照该公式来适度克制性频率?
美国心理学家耗时50年研究了两对新婚燕尔的夫妇,采用对照组的研究方式,从两组不同性频次的夫妻身上找到了相对科学的答案。
第一对是来自于美国的罗斯曼夫妇(Mr. and Mrs. Rosman),正值婚姻初期,因为二人此时情感正浓烈,自然也会渴望更深度的亲密接触,亲密接触在此时不再是简单的生理需求的满足,更代表这两个人对彼此浓烈的爱意。
根据后续的问卷和研究访谈得知,夫妻二人结婚后最初的那段时间内,基本上保持着一天一次,有时候甚至一天多次,并且两个人也从未想过要有所克制。
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了三十岁之后,性频率下跌,平均两天一次,甚至三天一次,40岁之后频率更是屈指可数,一周两次最多三次,如今的冷淡和结婚初期的热烈形成了鲜明对比。
在步入五十岁以后,两个人就开始分床睡,他们向研究人员诉苦,在结婚初期频率过高,两个人对彼此太熟悉,导致后面越发没有需求,甚至也因为过度纵欲,两个人身体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亚健康,不管是质量还是频率都大不如前。
第二对是来自于英国的柯莱特夫妇(The Colette couple),这对夫妻并不像罗斯曼夫妇那样随性而为,他们在结婚初期就适度地控制着性频次,为维持着10天7次的次数,并没有因为新婚燕尔而肆意妄为。
进入三十岁之后,两个人的频次也严格地按照公式执行,尽可能地维持着20天7次的频率,当研究人员去他家走访时,两个人仍然像结婚初期那样恩爱,对彼此的爱意似乎从未减退。
40岁的时候,两个人依旧如此,在邻居眼中,就是对令人艳羡的模范夫妻,五十之后不同于罗斯曼夫妻早已分房睡,柯莱特夫妇依旧保持着一定的性行为频率,总是神采奕奕,恩爱有佳。
步入古稀之年的两对夫妇进入了截然不同的状态,罗斯曼夫妇因为身体欠佳,几乎从未有过性行为频率,而柯莱特夫妇却依旧保持着一个月2~3次的频率,依旧琴瑟和鸣。
最终,这项跨越五十年的研究以其中一对夫妇的离世而宣布结束,结果揭示了不同阶段的性频率具有一定的规律,
结婚后的最佳频率也应该按照两个人结婚时的年龄进行推算,假使两个人年龄跨度太大,那就应该按照年龄的平均数或者年龄长者为推算基数。
性生活确实是婚姻的润滑剂,但是过度的性生活则会提前瓦解二人的情感链接,凡事适可而止,对于性也是如此,不管是过度抑制还是过度放纵都会得不偿失。
对于性,人始终应该把着理性的态度去认知,中国“性学第一人”性心理学家潘绥铭认为,性是研究人类行为的最佳切入点,对于性学的研究几乎贯彻了他的一生。
也正是在他开创的先河里,人们从性为人所不齿的那一面里,看到最真实的人,最真实的自己。
The End -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图片源自网络,侵权请联系
信源:
《Sexual Frequency Predicts GreaterWell-Being, But More is Not Always Be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