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位于粤西的茂名化州文楼镇,种满淮山的田地上绿意盎然,如同一幅生机勃勃的画卷,徐徐展开在乡村振兴的宏伟蓝图上。这片土地,不仅承载着历史的厚重,更在新时代的春风中,焕发出金色的希望之光。淮山,这一古老的作物,在《本草纲目》中有着悠久的记载,如今在化州文楼镇的乡村振兴战略中,更成为了引领农民走向富裕的金色钥匙。

文楼镇的淮山种植,历史悠久,却从未像今天这样焕发出如此耀眼的光芒。近年来,文楼镇党委、政府的一系列创新举措,如同春风化雨,滋润着这片土地,让淮山产业成为文楼镇的一张亮丽名片。“特色农业,科学发展,创造品牌,做大产业”,这不仅是一句口号,更是文楼镇党委、政府实实在在的工作思路和行动指南。

在文楼镇,乡村振兴的春风正吹拂着每一个角落,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深入文楼镇,见证了文楼镇党委镇政府如何以实际行动,带领村民致富,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

现场探访:新德村种植淮山带动农民增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为 淮山丰收,文楼镇新德村村民喜上眉梢

在化州市文楼镇新德村一块河边地上,随着一车约3000斤淮山拉走上市,由该村集体种植的连片30多亩淮山收挖完毕,村又增加了一笔集体收益。

新德村淮山种植已有100多年历史,村民有丰富的种植经验,种植出来的淮山又直又大,较大的淮山有近10斤重。近年来,村委会将外出务工的村民家农田流转回来,共40亩作为村中一集体项目种植淮山。村集体的种植带动了村民种植淮山的积极性,村民们也增加种植面积。种植淮山的经济效益是显而易见的。以新德村为例,2023年,全村共种植淮山有80亩。种植面积增大,也引来更多的收购商,收购价格也上涨,其中卖淮山收入最高一户人家达3万元。这些数字背后,是农民脸上的笑容和满满的获得感。

据新德村负责人介绍,新德村淮山是文楼镇的一特产,品质极佳。该村种植淮山的地块在那楼河新德段何边,是沙质地。在现场发现,即使钩机深挖一米厚下面仍是沙。松软的沙质地有利于淮山生长,也长出与其他地方种植的淮山不同的口感。

经济价值:淮山年产值达近1000万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为小小淮山带动文楼镇村民走上富裕路

据文楼镇农办负责人介绍,目前文楼全镇种植淮山面积1000多亩,大力发展半年生长期的淮山种植,扩大复种面积,实施“稽、薯”轮作,实现一年两造稽、薯双丰收。文楼镇淮山基地主要集中在大拓、甲隆、新德、那楼、那播、樟平、文楼、双坡等村委会,淮山薯亩产可达2000至3000公斤,亩均纯利3000至6000元,年产值达1000万多元。文楼镇地处高寒山区,由于地理气候的特殊和肥沃的主壤结构,对淮山薯生长十分有利,种植的淮山肉质细嫩、体圆且长、质量上等、价廉物美,在市场上非常畅销,成为无公害的绿色农业品牌,文楼镇成为名副其实的准山之乡。除了淮山支柱产业外,文楼镇还通过土地流转,开展林下经济项目试点,推行“林下+南药”的发展模式,开辟了100亩鸡血藤种植基地;种植沉香1320亩;种植金包树菠萝500亩;种植指天椒500亩,大力打造文楼特色名片。

近年来,文楼镇党委政府积极推行“科技兴农”的方针,积极引导和鼓励大柘、甲隆、新德等村委大做淮山文章,根据本地的特点,建立淮山种植示范基地。特别是素有种植淮山传统的大柘村、新德村。地处江河畔,沿河有上百亩沙质地,土肥且松,很适宜淮山种植。这两个村种植的淮山肉质细嫩、体圆且长,在市场上很受欢迎,价格要比其它产地高出一截。由于具有地域优势,两村种植淮山已有上百年的历史。

科技是淮山产业提升的关键。文楼镇通过引进先进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方法,全面实施淮山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推广喷灌技术,大大提高了淮山的产量和品质。这些举措不仅让淮山的肉质更加细嫩,体形更加圆润,更在市场上赢得了消费者的青睐。

首先狠抓淮山品质改良工作,全面实施淮山无公害标准化生产。其次推广喷灌技术。由于淮山采取无公害栽培技术和喷灌技术,改变了过去淮山产量低、市场供应期短,大大提高了淮山的产量和品质。

为了打造准山产业龙头,积极发动群众发展准山产业,文楼镇党委、政府提出“特色产业,建立基地,形成品牌,畅销各地”的工作思路,大力推行“公司十基地十农户”的发展模式,在提高淮山产量、品质的同时,还积极做好淮山的流通工作,组织镇、村和自然村三级组成10多支500多人的购销队伍,增设16个购销网点,大大方便群众收购,架起生产与市场之间的桥梁,实现产、供、销一条龙,探索出了以淮山种植为支柱产业的致富路子,促进了专业化生产。文楼镇的淮山薯远销广西的陆川、玉林、北流、贵港和广东的吴川、湛江、茂名等地,深受各地客商青踩。

目前该镇正大力向各地招商,积极引进有技术、有资金、有市场的企业对淮山进行产品加工,延长价值链,进一步提高产品效益。

镇委镇府:现场办公 精准施策

文楼镇党委书记张辉福,这位乡村振兴的领路人,他的话语铿锵有力,目光坚定而深远。他深情地说:“淮山产业,是我们文楼镇的骄傲,更是我们乡村振兴的希望。我们要让这片土地上的每一棵淮山,都成为农民增收的源泉,成为企业发展的动力。”

文楼镇实施了“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这一模式,不仅让淮山产业焕发了新的活力,更让农民们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乡村振兴带来的红利。农户们脸上的笑容,是对这个模式最好的肯定和赞誉。

在文楼镇,提起张福辉,群众都纷纷竖起大拇指。他坚持“下基层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张福辉以身作则,深入文楼各地,现场办公,亲自协调各方,推动“百千万工程”的实施。

最近,张福辉多次深入大拓村,要求大柘村“两委”干部统一思想,以壮大村集体经济为目标,摸清底子,积极促进村民参与土地流转,唤醒沉睡的资产,实现土地的规模化流转和集约化经营。

大柘村的干部们思想步调一致,他们深入田间地头,与村民亲切交流,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难,共同探讨如何利用本村的资源禀赋和发展优势,因地制宜地发展特色农业,破解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难题。

今年4月初,张福辉又带队走访了杰仕包装盒厂、那播佳丰服装有限公司和国源木业有限公司等重点企业。每到一处,他都与企业负责人进行深入交流,详细了解企业的建设施工进度、采购、生产、销售及技术创新等总体发展情况,以及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在杰仕包装盒厂,企业负责人激动地说:“感谢张书记的关心,我们正面临原材料供应的难题。”张福辉立即现场办公,与化州市相关职能部门沟通交流,并提出建设性意见,助力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在国源木业有限公司,张福辉现场办公,与企业负责人共同探讨如何利用政策优势,推动企业转型升级。企业负责人感慨地说:“张书记的指导让我们豁然开朗,我们有信心在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实现企业的高质量发展。”

淮山产业:推动民生事业发展进步

淮山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是文楼镇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淮山产业的带动,文楼镇不仅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提升了农村宜居环境,更通过产业发展,实现了农民增收,推动了社会治理和民生事业的进步。

据介绍,文楼镇立足镇情实际,铆足干劲抓发展,实现了全镇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健康发展。文楼镇那播村、甲隆村被省认定为“2022年全省乡村治理示范村”,那播村同时被定位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村,乡村振兴成效显著。

张福辉提起日新月异的文楼镇,感慨万千。为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提升农村宜居环境,文楼镇升级改造完成总建筑面积约900平方米的新农贸市场项目,多条主干道升级改造取得突破性成效,完成雨污分离、硬化拓宽、黑底化、停车位、人行横道等建设;完成圩镇美化亮化工程,完成主要道路绿化、路灯、广告招牌等建设,完成乡村振兴服务站和公厕建设;完成全长约16公里的四好农村路“单改双”工程;完成4座危桥拆旧建新工程;为百姓交通出行、生产生活、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了有力支撑。

文楼镇的做法值得借鉴。首先,注重发挥特色产业引领示范带动作用,用特色产业“撬动”乡村全面振兴。紧紧围绕“山水文楼乡村振兴示范项目”主题,整合各方资源,以新理念新思路引领新时代新发展。成功引进了那播佳丰服装有限公司,争取了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广东省烟草专卖局扶持,投入约560万元对该制衣厂进行二期扩建工程,投产后可增加村集体收入40多万元,增加就业岗位250多个,实现村民“在家门口上班”。那播村委会副主任谢兰庆表示,“按照每年的工资计量,上班村民的年收入大约有5万元左右,可以减轻家庭的负担和解决一些留守儿童在家的教育问题,就不用外出打工了。”

其次,深挖红色资源,凸显文楼高质量发展灵魂。通过“召乡贤、回家乡、引产业、建品牌”等举措,依山就势,利用白梅书院、那播森林公园、上善水坝、好心文化楼、下水瀑布等红色革命遗址和特色自然风景风光,连片打造沿罗江两岸水利景观于一体的那播文旅示范点,打造既有红色革命故事又有当代蓬勃风貌的红色乡村,并以点促面,连线成片提升乡村风貌,实现示范带内见山见水见风景美丽乡村风貌。

此外,通过盘活村内闲置土地资源,打造沿江河堤橘红示范带,高位推进“百千万工程”,在全局上谋划、在关键处落子。

谈到文楼镇未来发展,张福辉充满信心。他说,继续奋战“百千万工程”,在升档升级上精耕细作。坚持把着力推动打造“化北生态经济区”、山水文楼特色镇作为发展之要。深化落实“百千万工程”,落实乡村绿化行动,巩固提升那播村“百千万工程”典型村。抓好文楼镇美丽河湖及灌区改造项目建设工作;创建国家卫生镇,深化美丽圩镇建设;重新启动甲隆开发区项目土地出让工作。持续推动淮山、橘红、沉香等种植产业发展,双坡村、樟平村、那播村、大柘村拟新增种植橘红约1500亩。积极动员外出乡贤回乡投资办厂,双坡村引进投资4580万的杰仕包装盒厂房建设项目并投入使用。同时,扮靓镇村新面貌,在宜居宜业上真抓实干。以创建国家卫生镇为抓手,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和推进健康宜居文楼行动。谋划打造“沿江而上”风景带,整合沿罗江而上的“镬耳屋、飞鹅岭、下水瀑布、上善水坝、好心文化楼、白梅书院”等古迹和景观,构筑沿罗江两岸水利景观一体风光带。

化州文楼镇的淮山产业,正以其独特的魅力,铺就了一条乡村振兴的金光大道。在这里,每一寸土地都充满了希望,每一棵淮山都承载着梦想。随着乡村振兴的深入推进,文楼镇的淮山产业正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这片土地上的淮山,将不仅仅是一种作物,更是一种文化,一种精神,一种力量,引领着文楼镇走向更加辉煌的未来。(中国食品报广东记者站黄健能、陈雄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