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档电影迎来了一波热潮,那就是由沈腾、马丽联合主演的《抓娃娃》,该片当前票房已经突破30亿元,是目前暑期票房最高的电影。
以下内容有剧透,介意的请绕开。
《抓娃娃》讲述的是,富豪马成钢在大儿子马大俊教育失败后,决定以装穷卖惨的教育方式,将小儿子马继业培养成合格的接班人。
但长大后的马继业,却察觉出周围的不正常,并用计谋戳穿了成长的秘密,夺回自己人生的选择权。
《抓娃娃》的故事类似于中国版的《楚门的世界》,并且大胆拿国人普遍关心的亲子教育问题开刀。电影片尾曲《我想当风》更是以直白的话语强调这一主题。
对于不少在成长过程中经常听到父母说“都是为你好”的国人,《抓娃娃》的电影主旨明显踩中了大家内心的痛点,这也是该片爆火的一个重要原因。
不难看出《抓娃娃》片方的野心,秉持喜剧的内核是悲情,请来喜剧界顶流的沈腾马丽CP,以喜剧的方式,试图讨论一个严肃的话题。
但遗憾的是,片方的能力暂时无法驾驭自己的野心。《抓娃娃》虽红,争议也不小。
第一,比起电影中被批判的家庭教育方式,电影中的父母对孩子的态度更值得诟病。
尽管电影中努力展现了对中式家庭“为你好”的教育方式的批评,但没想到,不少观众却关注到电影中父母的态度,更因为主角父母的教育态度,而影响对电影的评价。
中国式家庭教育虽然备受诟病,但有个前提是父母是爱子女的,只是表达方式不对。但如果父母并不爱孩子,或者对孩子的爱中掺杂了太多的个人功利,那大众恐怕就很难认可了。
前面说了,马成钢费尽心思穷养马继业,一个重要原因是大儿子马大俊在富养状态下被养废了。
可是当马继业也偏离马成钢期望的轨道,尽管马继业以优异的成绩报考了体育大学,并参加重大赛事,但马成钢却说出了和多年前相似的话语——再生一个吧。
在马成钢眼里,孩子如果不能长成他期望的模样,就是“养废”了,然后开始另外养号。
再看被马成钢早早放弃的马大俊,他真的废吗?
尽管高考不过98分,连小学生都知道的俗语都能念错,观众也几次误以为马大俊会伤害马继业,但后面剧情屡次证明马大俊可能废物,却温暖。
马继业被马成钢训练着捡瓶子,忍受同学嘲笑时,是马大俊请弟弟吃大餐,并给弟弟洗澡搓背。
当马大俊在健身房苦练,用冒死登顶雪山来证明自己后,他也没有去和弟弟抢财产,反而和好友组成弟弟忠实的啦啦队,去给参赛的弟弟助威。
可是马继业此前并不知道自己有这么一个哥哥。马大俊却没少因为这个弟弟而受委屈,比如被按在满是泡泡的浴缸里,被众人憋屈地按倒在地上,动弹不得。
最委屈的,还是马继业第二次在马成钢视野中消失后,马成钢第一个怀疑对象就是马大俊,理由不过是马大俊是马继业的竞争对手。反倒是作为后妈的春兰说马大俊不像这样的人。
在马成钢眼里,马大俊不像个儿子,更像失败后任其自生自灭,几乎不用留情面的试验品。当马继业偏离马成钢的期望后,马继业在马成钢眼里,何尝不是如此?
马成钢苦练儿子,不惜卖惨和道德绑架,当他和团队教导年幼的马继业“人无信则不立”时,他可曾对镜自省,自己对孩子诚信吗?
《抓娃娃》给人的感觉是,想嘲讽中式教育,不想自己却先被观众调侃了。
第二,《抓娃娃》自诩深刻,但对严肃话题却是逃避不提。
用看似荒诞的故事,以喜剧的形式去讨论积弊已久的社会话题并没有错。但《抓娃娃》在关键时刻却喜欢避重就轻,借着喜剧的外壳,巧妙避开深沉话题。
比如作为中国楚门的马继业,其实也曾对自己的生活感觉困惑,甚至在思政公开课上道出了自己的迷茫。
现实中,当一个人感觉生活中有太多不合理的情形又无法自洽时,很可能会产生精神障碍。
这其实道出了中式教育的弊端:父母总以为自己是绝对正确的,但再聪明的父母也不是全能的神。
他们期望孩子按照自己指定的路径去行进,可行进的路上其实会发生很多难以预料的意外,比如马继业若承受不了现实的割裂而疯癫了,那么一切将不可逆地走向失控和崩塌。
再如马继业和青梅竹马的张飞飞,如果是爱情,家长又将如何应对孩子“早恋”?这些其实都是中式亲子教育中常见的问题,并不是没有讨论的价值,连楚门都有一个被强行拆散的初恋。
又如电影中的公开课,学生的失误无意中暴露师生的问答是事先安排过的,电影中的这段情节无意是为了讽刺,但除了简单讽刺,可还有其他思考?
但在《抓娃娃》中,这些敏感话题在抛出来后,却是借着喜剧的形式,或一笔带过,或巧妙避开。
最终给观众的感觉是,你以为电影会用喜剧的形式进行深刻的讨论,结果却发现电影只有搞笑,中式教育的悲情思考更像是噱头。
经典喜剧之所以让人回味,是因为观众在欢笑之余,更深刻地感受到其中的悲情深意。可以说,悲情是喜剧的灵魂。当喜剧没有了灵魂,其实和插科打诨并没有太大区别。
试问片中的搞笑,固然让你当时发笑,事后是否会进行回想深思?既然如此,何不大大方方地专心逗乐,何必玩劳什子深沉?
第三,名为电影,其实更像是加长版的小品。
尽管《抓娃娃》是一部电影,但电影中有太多的悬浮和空白,并不像是一部完整的电影,更像是一个加长版的小品。
马成钢因为什么而发家致富?他平时怎么管理企业?贾冰在电影中扮演的贾总,在故事中有什么意义?张飞飞除了是工具人,还有什么性格特点?
这些内容的空白,加重了故事的悬浮感。但真正让电影悬浮的,还是对现实的脱离。
一个残酷的现实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凭借高考改变人生命运的故事已经越来越遥远了。
富裕阶层的教育,比起高考,更看重孩子其他方面的培养,比如眼界、为人处世。甚至一些有钱人家在培养孩子时,已经将高考摒除出考虑范围,想的是国际学校、海外留学。
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马成钢如此执着地培养儿子去读清北,就像在移动支付时代,还有人出门总是带着一堆钢镚一样,不切实际。
当一部以讽刺现实为主题的电影却内容悬浮,其讽刺还有什么力度呢?
我是元气女文青月小牙,做娱评中的泥石流。原创不易,侵权必究。你怎么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