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9日,麻省理工《技术评论MIT Technology Review》期刊的一篇文章,报道了谷歌旗下深层思维DeepMind公司最新研发的一款“乒乓机器人”。

在与人类玩家进行的模拟乒乓球比赛中,这个挥舞着3D打印球拍的机械臂,赢得了29场比赛中的13场(胜率44%),成为了首个能够达到人类“业余乒乓选手”技术水平的学习型机器人智能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麻省理工《技术评论MIT Technology Review》官网

众所周知,要成为一名专业乒乓球运动员,人们需要训练出优秀的手眼协调能力、快速移动和快速决策并做出反应的能力。所有这些能力,都是制造一个能够与人对打的乒乓球机器人所要面临的重大挑战。

该乒乓球机器人的主体结构,是一个固定在底部滑轨上可以前后移动的六轴工业机械臂,配以DeepMind定制的 AI 软件。研究人员使用两部分来训练该机械臂系统,他们事先编制了一个乒乓球状态的数据集,包括位置、旋转和速度的数据,旨在准确反映乒乓球在比赛中能够呈现的所有物理特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随后再通过让机械臂在该数据集中进行学习,以掌握并模仿专业人士在乒乓球比赛中所必备技术能力,再通过实战练习获得与人对打的真实数据,进行不断地技术改进。

这个学习过程依赖于其中的分层和模块化策略架构:低级控制器(LLC)负责学习掌握各种乒乓球技巧,如正手攻球、反手定位、正手发球等,而每个LLC都是一个独立的策略,专注于特定技能的训练;高级控制器(HLC)则需要根据当前比赛的真实情况和对手能力,选择最合适的LLC进行应对,HLC会实时跟踪比赛统计数据,如得分和失误,随时微调每个LLC的偏好值,不断优化技能方案,调整策略以适应对手的变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与29名人类玩家进行的对打的实验中,乒乓球机器人能赢得了所有与初级选手的对打,击败55%的中级业余选手,但它输掉了所有与高级玩家的比赛。

对于这个乒乓机器人项目,机器人公司Mytra的创始人、特斯拉机器人团队的前负责人克里斯·沃尔蒂说:“实际模拟现实比赛非常困难,因为有太多的变量,比如一阵风,甚至是桌子上的灰尘颗粒,除非你有非常逼真的模拟,否则机器人的性能肯定会受到限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要知道,通常研究人员会选择象棋、围棋这类经典游戏来测试人工智能的策略能力,但当需要测试机器人是否能够将策略和实时物理性相结合时,乒乓球是长期以来的不二之选——因为这项运动对计算和物理要求很高,涉及大量对动态变量、复杂运动和视觉协调的快速适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中国,早在2020年我国就成功研发了世界上第一个手执球拍发球的机器人“庞伯特Pang Bot”。它有两条分别用于抛球和击打的机械臂,发球频率为 30-85 次/分钟,最大储球量 180 个。它具备高速双目立体视觉、乒乓球轨迹预测算法、智能回球策略等核心技术,能够精准实时地捕捉并记录高速运动的乒乓球轨迹,并迅速挥拍回击,实现人机多回合对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现在,“庞伯特Pang Bot”已经全面投入中国乒乓球学院的教学训练当中,成为了国球教学中的一个数据化“陪练手”——它通过人工智能算法进行深度学习和强化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发球和回球能力,为运动员提供更加科学、高效的训练,为国球训练带来了诸多益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40多年来,外国工程师们一直在无数轮乒乓球比赛中让机器与人类对抗,企图能够通过智能机器实现击败人类的目标。然而,谷歌的实验室据证明,DeepMind团队研发的机器人学习系统仍存在严重的局限性,如对快速球和低球的反应能力有限、旋转检测精度低、缺乏多球策略战术等。

未来,机器人仍需要提高对各种球的处理能力、学习更复杂的策略、改进运动捕捉技术等,追赶人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你认为机器人手臂有可能在未来的乒乓球比赛中,战胜人类运动员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