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队挑人,传统上倾向看下限,不太上限。
能到国家队的,上限都足够高了,下限才能保障选手在各种大场面——尤其是奥运会——完成任务。
按照这个思路,我们来揣测一下下个周期可能的奥运会阵容。
纯属臆测,如有雷同实属巧合
本来按照惯例,中国队的竞争如此激烈,很难提前判断到底四年之后谁会在竞争中领先——但是今时不同往日,所以才有这个揣测。
很多预测的框架里,会按照最好,中间和最差的作为框架进行判断。
在咱们这个情况下,最好就是基本上保持现在的阵容,如果能竞争出来一个年轻选手,那就更好。
但是作为上限,包揽是极限了,很难再有超越。
离极限就差一块银牌
而之前担心的最差情况没有发生:
王楚钦在团体赛里基本上完成了任务,没有出现最坏的可能完全心理失衡的情况。如果这种情况真的发生,那么结合中间这个可能性,对中国队的阵容改写是毁灭性的:
基本意味着马龙樊振东退役,王楚钦需要从头开始竞争名额,可能性未知,林高远梁靖崑淡出主力层——男队的阵容需要彻底的重建。
再强调一遍,这个情况没有发生。
现在我们要看的就是中间的情况了。
樊振东已经在很多不同的场合透露了关于奥运会后要离开乒乓球的想法。
无论是last dance,还是采访说的未来可能不是乒乓球,还是微博里展望未来生活,话已经说过几遍。
考虑到樊振东之前发言的风格,我倾向于认为他有这个想法——没有其他证据,我没道理认为他言不由衷。
换个角度说,如果说职业乒乓球是个游戏,那么樊振东已经100%全成就通关了——这里包括了所有额外资料篇,隐藏boss,全部成就,支线任务。
他可以选择下个周期新周期再开,但是如果他觉得够了,我完全可以理解。
如果这些成绩可以带来什么,那起码应该有不再继续的自由。
一个不太有人意识到的客观事实:
大满贯,或者任何所谓的纪录和成绩,其价值都会随着时间递减。
原因很简单,随着时间推移,总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达成纪录,创造新的纪录。
之前男乒大满贯只有老瓦的时候,大满贯是几代人挑战的目标;后来有三个人,变成了追赶的身影;现在男子大满贯已经有六个人了,将来可能还有更多。
如果大满贯不再那么稀罕,那么就要设立更高的目标:但是人生只有一次,你可以选择不断追逐别人立起来的新目标——你也可选在完成你的目标之后做点别的。
其实,就连所谓大满贯这个说法本身,很大程度上都是只在中文语境里的说法。就连记录本身,离开特定的语境本身都没什么意义——如果你看老瓦的自传,和任何非中文语境讨论乒乓球,大满贯这个词本身都远不如中文环境流行。
作为球迷,我当然希望樊振东用的只是谈判策略,利用一些舆论给自己争取更多,将来还会出现在赛场上。
但是目前来看没有任何迹象支持这点,我的希望更类似于某种一厢情愿。
那么,在这个时间线里,男队的阵容大概是这样的:
马龙或许不会马上离开国际赛场,但是自己说已经打完了最后一届奥运会。
按照套路,如果选择离开的樊振东,应该还会打一届全运会;
无论你对王楚钦持什么样的意见,在目前的可能性里,他是唯一有延续性的奥运会男单主力。除非有什么毁灭性的事情发生,他参加奥运会的概率是大过不参加的。
中国队在历史上从未,从未,派过两个没有奥运会经验的选手去打单打。
考虑到林高远梁靖崑赛后预计会参加欧洲联赛,那么长期看淡出主力层的概率也很现实。
结合这些点,男队短期(下届世锦赛)可能是王楚钦,林高远,梁靖崑,或许有马龙,加上一到两个可能打出来的年轻人。
我们在这里请林诗栋帮忙占座。
这个阵容上限仍然足够世乒赛夺冠,但是下限的范围史无前例的宽阔。
略微夸张一点说,在这个阵容上能凑出三分的队伍,现在的范围已经有几只了——有一只,那就有银牌的可能性,有两只就是铜牌,有三支就是八强了。顺便说,中国队团体历史最差战绩是91年千叶世乒赛八强,上次丢掉冠军是2000年吉隆坡。
如果再推远到奥运会——我有个理论,现在培养一个顶尖选手的时间会比以前更长——那么大概率阵容就是如果证明了自己的林诗栋+王楚钦+需要比以前更长时间培养的未知选手。
(另外,印象里中国过去可能10年没有新的三大赛冠军了)
顺便说,如果你需要一个对中国队未来成绩期待不那么严苛的借口,可以试试这个:
中国男队在团体赛中的比分惯例,已经从马琳王励勤王皓时代的输一局都有点新鲜,到后来虽然场场3:0偶尔输一场,到现在可以在一个人身上丢两分,从不失手的绝对优势三号主力可以丢分,每局能到3:2。整体趋势很明显,所以如果可以的话,也别老像虎妈一样的期望自己的运动员比赛必须满分了。现在不是以前了。
夺冠是意外之喜,能拼出来就不算失败。这是我未来甚至以后周期看球的期待。
除了不定期推送独家原创文章,我们还不定期奉送独家比赛信息和八卦信息哦:
在公众号下回复关键字“八卦”可获得一条独家八卦信息!(多发送几次关键字“八卦”有时候会有多条八卦可看呢!)
八卦和信息从不群发,从不预告,随时可能有新内容,旧内容不会滚动推送,只有发送关键字的朋友才会看到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