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刘备一生共有四儿两女,四个儿子中,除了刘封是养子,刘备给另外三个亲儿子起名刘禅、刘永、刘理,凑在一起是“封禅永理”,能暗藏啥深意?如果翻译成现代白话文,难道是“祭拜天地永远有道理”?

“封禅”在古代是一件极为重要的政治活动,只有功德彪炳的帝王才有资格举行封禅。抛去后面的两位不出名的不说,单单是刘封、刘禅,刘皇叔就很难解释得清楚自己的心迹。那么,刘备当时为什么要给儿子取这样的名字,他是怎么想的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自己当皇帝的梦想

刘备是三国里最会演戏的男人,没有之一,绝对的老戏骨。尽管曹操、司马懿都很会演戏,但和刘备相比,还是差了一大截。

刘备演戏的高超之处在于树立正统的大旗,打起道德的幌子,用仁义来收买人心。

刘备作为汉室宗亲,他一直把“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作为他打天下的一个口号。就是说,刘家的家族事业已经凋敝了,自己要把它兴旺起来。天子已经到处流浪了,要让天子回到旧都。

可是,当曹丕让汉献帝禅位以后,刘备为什么不把汉献帝接回,奉汉献帝为皇帝,而是要自立为帝呢?刘备的借口是听说、假装、大概、也许汉献帝已经死了,所以我要当皇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是,从刘备给两个儿子取的名字就可以看出,他一开始就没有想过要拥护汉献帝。刘备打的旗号“兴复汉室,还于旧都”颇为值得玩味。他自己就是汉室宗亲,那么他所说的“兴复汉室”当然就包括他自己,他说的“还于旧都”,没回到旧都的,既有汉献帝,也有他自己,汉献帝回去了是天子,他自己回去了那么也可以是天子。

最先发现刘备有野心的是曹操。

刘备在下邳投了曹操,在落井下石处决了吕布后跟随曹操一起回许都。为了不让曹操看出自己的志向,刘备“就下处后园种菜,亲自浇灌,以为韬晦之计。”但是他种菜这一招没能骗过曹操,曹操为了进一步试探,请刘备去喝“青梅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酒桌上,曹操说出了那句惊天劈地的话:“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刘备因为曹操看穿了自己的心迹,筷子都吓掉了。他一定觉得这下完蛋了。这时恰好响起了雷声(这雷也来得恰到好处),刘备借雷说事,轻描淡写且不乏幽默和自嘲地说了句:“一震之威,乃至于此。”曹操相信了刘备的话,所以大笑说:“丈夫亦畏雷乎?”刘备于是借题发挥说道:“圣人迅雷风烈必变,安得不畏?”

一个害怕雷声的男人,有何前途?结果,刘备的表演成功打消了曹操的疑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刘备和董承等结盟,而皇叔的头衔得到了汉献帝的认可,确立了正统的地位,再通过曹操的口,刘备从此声名远播。

第二个发现刘备有野心的是诸葛亮。

以孔明的聪明才智,如果他能更早一点儿见到刘备,当是第一个发现刘备有野心的。诸葛亮是忠于刘备的,用现在的话说他懂刘备,于是诸葛亮配合刘备演了一出戏。

在取得两川有了巩固的根据地后,刘备有了想法,但是他自己又不能说出来我要当皇帝这话,于是聪明的诸葛亮就当起了发起人,劝刘备当皇帝。

刘备的表情:大惊。

诸葛亮再劝。

刘备坚决不从。

诸葛亮降低标准,尊玄德为“汉中王”。

刘备勉强接受。

这个时候还不具备称帝的外部条件,需要“联合孙权,抗拒曹操”,而且虽然曹丞相擅权,但是汉献帝还是皇上。刘备、诸葛亮都对当下局势了如指掌,如果这时候贸然称帝,必然被曹操抓住把柄,孙权也不会同意。倘若孙曹联合,刘备危矣。所以,诸葛亮提议——刘备反对——诸葛亮降低要求——刘备同意,一来一往,目的达成了,声名远播了,正所谓“名利双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到后来曹丕称帝,第二年刘备就在诸葛亮率领的群臣拥戴下,“极不情愿”的当了皇帝。理由是“国不可一日无君”,为了天下苍生,我还是勉为其难被迫当皇帝吧,我们要一起努力讨伐篡位的曹丕。一样是称帝,两千年来,曹操一家被钉在了历史耻辱柱上,而刘皇叔则成了大英雄。

所以说,刘备一开始就有自己当皇帝的梦想。如果没有野心,他干嘛不高喊“匡扶献帝,还于旧都”?

二、刘备不只是想当皇帝,他还有当千古一帝的远大抱负

“封禅”这件事,不是随随便便的,是一个重大的政治活动。在刘备之前,真正做过封禅的,一是上古时期的尧舜,二是秦始皇,三是汉武帝。

上古时期的尧舜,不用说了,在古代就是贤明君王的表率,是地位最崇高的君王。他们所进行的一切政治活动,都被后世奉为经典。后世的君王,得到的最高评价,也就是这个君王有“尧舜之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秦始皇之所以敢于封禅,是因为他结束了春秋战国数百年的战乱,荡平海内,一统天下,这份功绩是巨大的。但是由于他实行过焚书坑儒,得罪了天下读书人,因而就算大家伙儿都知道秦始皇有这份功绩,当时还有很多儒生对秦始皇说三道四。明里讲秦始皇的做法不合规矩,暗中实际上是说秦始皇不够资格举行封禅大典。

汉武帝之所以“封禅”,是因为他北击匈奴,极大地削弱了来自北方的威胁。而且开疆拓土,凿通西域,打通了丝绸之路,让华夏人民的眼光第一次向西看。

刘备早先只是一个“织席贩履”干着卖草鞋勾当的,起兵后到处被人追着打,跑到荆州依附刘表时才收了刘封当义子,之后才有了第一个亲儿子,取名刘禅。就是在这样艰难困苦的环境下,他仍然给儿子们取这两个名字,足可以看出他的志向是多么远大——他不只是要当皇帝,他要打败各路豪强,结束东汉末年以来天下纷乱的局势,干出一番大事业,成为可以与秦始皇、汉武帝的功业看齐的千古一帝。

三、让亲子继承自己事业的考虑

刘备收刘封当义子的时候刘禅还没有出生,那个时候刘备已经四十多岁了。

刘封者,本罗侯寇氏之子,长沙刘氏之甥也。先主至荆州,以未有继嗣,养封为子。

收刘封为义子,反对最激烈的是关二爷。

古代除了子承父业,还有一条备用继承线叫做兄终弟及:比如隔壁的孙策,死了之后弟弟孙权继位。在刘备这里,如果他一直生不出儿子,也不收干儿子,蜀汉集团的继任者就要从关羽和张飞之中选,与猛张飞相比,关二爷自然优势极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刘禅是公元207年出生的,这一年刘备四十六岁了。而且,也正是这一年,三顾茅庐找到诸葛亮。快五十的人了,老来得子,心里一定很激动。虽然有了诸葛亮《隆中对》的宏伟目标,但是对于刘备来说,什么三分天下,什么兴复汉室还是太遥远了,曹操还是太强大了,刘禅的最大意义还是“继承人”。

在军师庞统被射死后,刘备急令诸葛亮带着张飞等增援,刘封也随军出战,表现还是不错的。

及先主入蜀,自葭萌还攻刘璋,时封年二十余,有武艺,气力过人,将兵俱与诸葛亮、张飞等溯流西上,所在战克。

建安二十四年,刘备在率军攻取了汉中后,又命刘封和孟达会上庸,说明对刘封也是相当信任。

达将进攻上庸,先主阴恐难独任,乃遣封自汉中乘沔水下统达军,与达军会上庸。

这之后,刘封开始出问题了。关于刘封、孟达二人拒关羽之令不发兵之事,《三国演义》与正史记载不一致。罗贯中说的是项羽丢了荆州后才派廖化去,而《三国志》记载的是:

自关羽围樊城、襄阳,连呼封、达,令发兵自助。封、达辞以山郡初附,未可动摇,不承羽命。会羽覆败,先主恨之。

关羽水淹七军、斩庞德、降于禁,军威大振,进围襄樊,曹仁剩几千残兵败将守着个半塌的樊城苦捱,只要关羽得到生力军,估计襄樊指日可下,也不用抽调荆州守军,也就不会有吕蒙白衣渡江这一出了。襄樊往北就是南阳(宛),再往北就是洛阳。到时候刘备再率军从汉中出祁山进入关中,诸葛亮《隆中对》的构想就成为现实。

可以说刘封的行为实在是典型的为小单位利益不顾大局需要。自从有了刘禅,刘封就没有继位希望。所以他反关羽并没有利益,只是单纯的报复性心理。

再之后刘封一错再错,侵凌孟达,抢夺孟达的“鼓吹”(官员的依仗),导致孟达既害怕追究他不增援关羽的责任又受不得刘封的霸凌而投降曹魏,汉中东三郡丢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刘封第三个错是又跑回成都去送死,你就不想想,首先荆州集团军群的覆灭你刘封有很大责任,接着你又造成上庸集团军的瓦解,早就够枪毙你三回了。

封既至,先主责封之侵陵达,又不救羽。
诸葛亮虑封刚猛,易世之后终难制御,劝先主因此除之。于是赐封死,使自裁。
封叹曰:“恨不用孟子度之言!”先主为之流涕。

真实的刘备是位北方汉子,不像《三国演义》里写的那样好哭,可是这次他真哭了,个中滋味,又有谁能知尽呢?

其实,从刘备给他的两个儿子取的名字,已经看得很清楚了。他给养子取名“封”,就是将来会让养子拜将封侯、封妻荫子。他给亲子取名“禅”,就是将来要“禅让皇位”给亲儿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刘备在给儿子们取名的时候,肯定是想到了关于“封禅”的很多很多个意思,只是,性格倔强的刘封,似乎一开始就注定了他悲剧的命运。但性格懦弱的刘禅,却最终把刘备的江山给弄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