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因:不该、不能、不想。
先说不该。
三岁看大,六岁看老。小孩时期需要要注重的是德行培养,父母什么样孩子就什么样,言传身教、率先垂范。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来会打洞,说的是德行而非物种。
弱肉强食也好,物竞天择也罢,这是自然规律。而强调甚至抱怨社会的残酷,大概率是弱者的无助。朱重八够弱了吧,社会对他够残酷了吧,他起初也很无助,但他并没有停留在抱怨之中,而是奋起反抗,最终变为了推翻元朝的朱元璋。
社会的残酷是自然现象,无法传递也无需传递,更不该传递一种无助和软弱。父母应该传递给孩子的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再说不能。
小孩子的社会就是父母及家人,大人的社会小孩根本接触不到,单靠嘴巴讲,即使是成年人,跟他讲从来没有接触过的事情,他也无法理解,更何况是没有理解能力的小孩子。
客观情况就是没有能力和办法向孩子还原社会的残酷。
最后说不想。
大部分人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胜过自己及先辈,也就是常说的光宗耀祖,在中国人的意识里这是莫大的荣耀。即使不能光宗耀祖,至少不能败坏门楣,按现在的说法就是判刑祸害三代;做人要堂堂正正、光明磊落,即使社会很残酷,也要勇敢去面对。从这个角度来理解,是希望子女可以直面社会的残酷,而不只是告知社会的残酷。
当然,也是有人将社会上的压力或者残酷,带到了家庭里,导致家里没有了温暖充满了戾气。家庭本来是一个人最后的堡垒,而自己却亲手把地雷带了回去,从这个角度来理解,是不想把社会的残酷带回家庭、传递给小孩。
至于童话故事的美好问题。
中国传统里有神话、有寓言、有成语故事,很多故事都不美好,但每个故事都反映了很一定的道理,教人智慧、启迪人心。
现在小孩常看的童话,大多是外国童话故事,归类为幼儿读物。
中国的故事一生受用,而童话故事上了小学之后大概率就不再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