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挺有意思,轰轰烈烈反反复复预报大雨的时候,啥都没有;没啥前戏轻描淡写之时,暴雨如注。
今天,社交媒体上有很多大雨过后的“杯盘狼藉”。京津冀,同此凉热。
这么多年来,城市内涝还是无法根治,不知是雨总是太大还是防涝工程总也经不起敲打。反正现在给人感觉是扛过一场算一场,似乎少有人下大力气去彻底解决一下常年发生的这些问题。
一提起内涝,大家总是会谈起青岛的地下排水系统,其预见性和工程质量让人赞叹。事实上,在丹东,这次防洪也很值得思考。
丹东这样一座小城,却绵延了47座防洪坝门,组成了一条长20多公里的大坝。这些坝门平日里全部敞开,市民正常通行,遇到洪灾坝门全部封闭,将洪水挡在城市之外,组成了一条坚固的防洪大堤。
这次鸭绿江暴涨,丹东封闭了45座坝门,丹东百姓平安度险。
我查了一下,据当地县志记载,此前丹东屡遭水患,“商民损失无算”。民国十六年春,当地主官决定“为地方避免水患一劳永逸计”,修筑江堤。新中国成立后,江堤又不断加固改造。这条20多公里的防洪堤坝一直用到现在,多次抵住了鸭绿江大洪水,默默守护着80多万丹东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确实实现了当初“一劳永逸”的诉求。
你看,只要真心为民,一定能想出很多彻底解决问题的办法;只要动机纯粹,一定能留下为后世称道的工程。丹东如是,都江堰等亦然。
可偏偏有些时候只要速度不管质量,只要赚钱不管效力,只要面子不管里子,只要政绩不管实际,只要扛过当下不管今后是否还会更加汹涌……
太过功利的脑袋,只看眼下私利,怎么可能留下传世之作?
讲的都很好,一场雨就倒。那些曾经夸夸其谈的“海绵城市”——下雨时吸水,干旱时放水,如今都在哪呢?花掉了巨资打造海绵城市,钱没了,海还在。
设计建造时是百年一遇,但稍有点儿样子的风雨一来就显了原型,处处纰漏。
原来做十说一,现在一都没做好就已经把十都吹完了。画饼,画大饼;吹牛,吹大牛。讲故事、玩概念、炒新词,就是不务实,最后只能一地鸡毛。
小时候老母亲总跟我说,人得长记性,不长记性的人,永远没出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