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的传说除了“牛郎织女”的故事,还有神话中的女神婺女星。民间称之为七姐、天仙娘娘。七夕节最重要的习俗之一“乞巧”,便源于七月七日她的诞辰,妇女们进行的祭祀祈福、技艺展示活动。西汉刘歆所著的《西京杂记》中,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的记载,便是现存文献中关于乞巧习俗最早的记载。
此后历代,这一习俗愈加普遍。唐朝诗人林杰依此情景写下了“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的诗句。宋代时,七夕节更是被定为节日,七夕节的节日气氛达到顶峰,在京城中还设置有专卖乞巧物品的“乞巧市”。至明清时,乞巧的习俗又发展出“投针验巧”的形式。此前热播的电视剧《延禧攻略》中,便有宫女将绣花针投于水中,以能将针浮于水面者为巧,祈求织女赐予自己一双巧手的场景。近代的穿针引线、蒸巧馍馍、烙巧果子、生巧芽以及用面塑、剪纸、彩绣等形式做成装饰品等,其实也都是乞巧风俗的延伸。
神话中的女神婺女星,即婺女星君,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一位重要女神,同时也是天空中的一颗明亮星星。婺女星起源于中国古代人民对远古星辰的自然崇拜,是中国古代天文中的一个重要星座。在传统文化中,婺星通常与女性相关,被认为是女性的象征。婺女星在神话中常被描绘为一位貌美的女子,她文武双全,智慧超人。在星象学中,婺星具有特定的意义和象征作用,被认为与爱情、婚姻、生育等方面有关。
关于婺女星的传说故事
婺女治水
这是婺女星最为人熟知的传说之一。在上古时期,婺水流域突发洪灾,婺源一片汪洋。为了拯救百姓,婺女星下凡人间,手持长矛,腰系经卷,骑着一条巨大的鳙鱼逆流而上,游至洪水源头。她发现是一条蛟龙在兴风作浪,便取下经卷奋力砸向蛟龙,蛟龙尾巴被砸断后挣扎逃走,洪水也随之退去,婺源山民得以获救。因治水有功,婺女星被玉帝赐封为婺女星,掌管吴国分野。
婺女下凡与书生
在五代杜光庭的《神仙感遇传》中,有一个关于婺女星下凡与书生的故事。天上织女、婺女、须女三女星因思凡心切,决定下凡嫁给三个书生。婺女星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她的下凡和与书生的爱情纠葛为故事增添了浓厚的浪漫色彩。
婺女与金华山
还有一个传说与金华山有关。相传婺女星曾在此山修炼,并因此得名“婺女山”(即金华山)。她在山上修炼时,常行善事,帮助百姓。后来她得道升天,成为婺女星,但她的善行和恩德却永远留在了人们的心中。
婺女与妙靖炼师
在另一个传说中,婺女星曾下凡度化妙靖炼师。妙靖原本是一个普通的村姑,但婺女星看到了她的善根和慧根,便化身为老妪来度化她。在婺女星的指引下,妙靖顿悟大道,成为一位著名的炼师。她后来传播善行,广受人们的敬仰。
婺女星通过下凡治水、拯救苍生的英勇行为展现了其非凡的智慧和勇气,从而被玉帝赐封为神仙并受到人们的崇敬与供奉。她的故事不仅丰富了中国古代神话传说的内容,也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许多地名与婺女星有关,如婺源、金华(古称婺州)等,均因婺女星而得名。这些地名不仅反映了古代人民对星辰的崇拜,也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在古代文学、诗歌、画作等艺术作品中,婺女星常被作为题材进行创作。她的形象和故事被赋予了深厚的文化意义和象征作用。婺女星作为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一位重要女神和天空中的一颗明亮星星,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她的故事不仅体现了古代人民对自然现象的想象和解释能力,也反映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