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老墨
苏-27绝对是全世界最好的战斗机之一,优秀的机动性能,庞大的内油航程,再加上超强的升级空间。然而很多人并不知道,苏-27也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实际上,苏-27作为全世界体型最大的战斗机之一,机长21.9米,翼展14.7米,最大起飞重量33吨,而当初作为假想敌的美军F-15战斗机,机长只有19.4米,翼展也只有13.1米,最大起飞重量更是只有31吨。
然而,受限制于技术不足,所以往往是苏联战斗机尺寸很大,而美国人更喜欢把战斗机做小一些,虽然更大的尺寸允许苏-27能够携带9吨内油,而F-15却只有6吨。究其本质,就是因为苏联发动机技术不如美国,不仅推重比低,而且油耗还高,光是这两点就决定苏-27不可能采用F-15一样的气动外形。
而是必须选择中央升力体布局+边条翼,原因就是在保证战斗机尺寸大的同时,还能提高机动性,所以战斗机内部空着也是空着,不如拿来装油,所以我们能看到F-15经常外挂副油箱,而苏-27根本不需要。
但是,中央升力体布局的缺点也很明显,第一点是阻力大大增加,苏-27的两个发动机完全独立,这样设计就大大增加了机体和空气的接触面积,代价就是苏-27的最大时速只有2500公里/时,比F-15足足慢了500公里/时。
第二点还是因为两个发动机独立,导致苏-27转圈难度更大,就像是你的身上绑满了沙包,转起来非常困难,解决这个问题的好办法之一,就是采用矢量推力发动机,改变喷管方向和差动来减小转圈难度,其实对于这项技术,俄罗斯一直都很看重,要不然就不会在出售给印度的苏-30MKi配备矢量推力发动机了,这就是拿印度做实验。
第三点才最要命,就是特定情况下,苏-27很容易失控,特别是迎角偏大,导致升力系数不断提高,一旦提高到无法控制,苏-27机头的抬头力矩就会猛增,再加上后掠翼在大迎角状态下,往往是翼尖先失速,这时就会产生一个更大的抬头力矩,两个力矩一叠加,苏-27的迎角就很有可能超过90度,于是就会出现著名的“普加乔夫眼镜蛇”动作。
虽然这个动作有实战意义,但是很难操控,可问题是现在越传越深,有些人说如果哪款战斗机不能做“眼镜蛇动作”,那么机动性能一定不好,这个说法纯属谣言,空战早已进入导弹时代,高速是规避导弹的重要方法,而想要做到“眼镜蛇动作”,首先就是减速,在空战中这样做无异于自投罗网。
更别说一旦减速,苏-27还很容易进入“跨音速陷进”,专业名词叫“跨音速的垂直载荷瞬变”,最坏的结果就是飞机会突然解体。
这个陷进的速度在0.85马赫-1.25马赫之间, 苏-27的结构可以承受最大过载是6.5G,最大可用过载是5.5G,正是因为这种不可控的问题,苏联才会给苏-27强制规定迎角不得超过24度。
说句实话,整个苏-27系列都没有解决这个问题,虽然苏-35做到了飞火推一体化,飞控、火控和发动机的一体化航电,再加上矢量推力的帮助,才算是解决了一部分问题,但是并没有彻底解决,因为苏-35的气动外形和苏-27一样,所以自然也继承了侧位家族的弊端,后掠翼强度偏低,没有副翼就会影响横滚力矩,虽然矢量发动机能弥补,但是依然没有彻底解决,直到苏-57才真正解决问题。
乍一看,苏-57发动机的间距更大,似乎迎角问题应该更严重,其实并不是这样,因为苏-57采用了蝶形翼的设计,所以就等于变相解决了这个问题。
从这点就能看出,苏-57根本就不是苏-27的翻版,之所以出现这种观点,其实就是外形相似,尤其是发动机的位置,再加上1991年苏联解体以来,整个俄罗斯的军工企业都没有研制出惊艳世界的武器装备,也不可能有能力研制出四代战机,在我看来,苏-57的性能或许没有美军F-22、F-35,解放军的歼-20、歼-35等优秀,但是非常适合他们。
不过,我们也要理性看待,在隐身性能无法真正做到四代机标准的情况下,苏-57的优势恐怕很有限,从原型机上看,1号-9号的外观变化并不大,而中国的歼-20和美国的YF-22到F-22A则完全不同,从原型机到量产机就是天壤之别。
这就说明了两个问题,一是俄罗斯力求保证研制进度,不敢过多使用先进技术,二是在研制之初,俄罗斯军企就明白自己没有当年研制苏-27的财力了,所以求稳就最重要。
但是,我们也必须要承认俄罗斯的坚持,在苏联解体之后,苏-57就是他们的巅峰之作,只要敢于跨出这一步,不论最后结果如何,他们都已经成功了。
对此,你怎么看呢?
欢迎友善讨论、点赞、关注、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