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市场对国产处理器需求的扩大,国内处理器行业正在走向新阶段。
区别于过去对“引进派”的焦虑和“自主派”的怀疑,今天的情况实际已经有了很大改观。
基于此,站在今天评价国产处理器的核心应该是:如何在两种路线之间找到平衡,并让一部分路线先发展起来。
拥有丰富生态架构的海光等x86厂商目前占据一定领先优势,ARM阵营的飞腾、华为紧随其后,也拥有巨大发展潜力。而龙芯等坚持自主架构的企业则承载着持续打磨自主化技术的初心,同样具有重要意义,但在生态建设、业绩提升上需要更加努力。
三种路线相辅相成,共同推动国产CPU产业的繁荣发展。
搜索添加芯流微信Aristodemus0403,深入交流更多半导体行业新进展(不建群),市场与项目咨询、人才服务、决策研判。
以下为正文:
PC 行业回暖,AI PC兴起,处理器厂商开始按捺不住了。
高通凭借其骁龙X Elite率先入局,不久前的Computex 2024展会上,AMD急不可耐地掏出锐龙AI 300系,试图抢得一个领先身位。
今年1月,市场研究机构IDC发布数据,预计至2024年末,AI PC的市场份额将占据整个PC市场的55%。而到了2027年,这一比例有望进一步提升至85%。
市场虽大,留给国内厂商的空间却并不多。截至2023年末,英特尔在CPU赛道端的市场占有率从巅峰的97%下降至69%,位列行业第二的AMD上升至17.6%,其它各家厂商瓜分剩下13.4%的市场份额。
尤其在当下的国内市场,面临地缘政治风险的同时,如何在狭窄空间内让PC市场能为“有米之炊”是最紧迫的问题。当前CPU上市公司实际已有数家,怎样抗衡Intel、AMD的产品,实际是一个精细活。
x86架构处理器作为市场上主流的PC处理器,很大一部分品牌选择在自己的AI PC上采用x86处理器,这也印证了x86处理器和AI PC紧密的联系。借助这种联系,也透过中国AI PC行业的蓬勃发展,我们也可看到,中国x86处理器行业正在慢慢经历经历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蜕变历程。
这些长足的进步得益于国家得重视和支持,以及有远见和担当的从业人士和民族企业的努力。兆芯基于威盛电子的x86知识产权开发出了“开先”、“开胜”两大系列;海光在对x86架构授权的吸收、转化的基础上,于去年10月发布了基于自研微架构的“海光C86-4G”CPU。
虽然如此,国产处理器要走的路还很长。这条“修远”的探索这路,源自哪里,又通向哪里呢?
01路线之争下,国产CPU的鱼和熊掌
整个发展过程中,各家国产处理器厂商实际尝试了多种不同的架构和技术路线。其中包含复杂指令集的代表x86架构、使用精简指令的ARM、MIPS、Alpha等。
x86架构相对沿革更深,“桥”式设计使其成为了广泛兼容各种硬件的基石,尤其在处理复杂指令和商业计算方面,扩展能力和生态系统较为完善,与主流操作系统如Windows和其它主流软件的高适配性也意味着其具有广泛的用户基础。
ARM等精简指令架构相对低功耗、体积小,在移动设备、嵌入式系统等场景中表现出色。其中ARM处理器目前已经形成庞大的生态系统。MIPS架构在嵌入式领域有广泛的应用,Alpha架构则在军工领域使用更多。
但真正到了在几条路线中做出选择时,国内处理器厂商实际面临软硬件生态、价格、国产可控程度的不可能三角。
x86是在基础上最接近用户需求的架构,也是国内处理器的重要发展路线,尤其是AI PC爆火的当下,其在桌面计算机和服务器市场中的表现突出,但复杂指令集的特点也意味着更多的投入和更长的回报周期。
ARM架构整体系统成本更低,授权模式使得国产厂商可以更容易地获取和定制,但在PC和服务器领域与x86架构相比,其支持的操作系统、应用程序和硬件设备较少。
“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的困境摆在面前。
这一背景下,客户的需求则相对简单——及早用上有性价比的国产CPU。
从实际表现看,x86是在基础上最接近用户需求的架构,也是国内处理器的重要发展路线。值得注意的是,国内真正做x86架构的处理器厂商却寥寥无几,代表性的仅有海光、兆芯两家。
究其原因,吸收、转化外部知识产权为己用实际有极高的技术门槛,再加上芯片产业本身需要极高的投入,能坚持下来的企业往往需要独特的天时地利人和。
这其中,海光获得了x86指令集永久授权,在自主迭代和指令集扩展上不受限制。目前也已经完成消化、吸收,并在此基础上独立实现了海光四代产品的开发和商业化应用。
另一边,兆芯的授权来自于威盛,后者将自己的x86技术、专利、团队、以及GPU、芯片组团队等并入兆芯,而威盛的x86授权则来自于曾经收购的Cyrix和Centaur。
基于此,不同路线的国产厂商当下实际有了共同的核心任务:自研。引进授权的厂商需要吸收转化,独立架构的厂商则在深耕技术稳定性和生态适配。
赶在产业需求爆发的节点,这个过程需要快,但也需要更多信心。
02请给国产自研多一点耐心
一直以来,业内对“自研”的态度情感复杂。
其一,将其与“拿来”严格区分,凡是与“拿来”沾边的,便似乎颇有矮人一截之意。
其二,对自主架构的高性能饱有怀疑,独立自研厂商成为孤独的勇者。
这种焦虑来源于21世纪初期刚刚对引进架构和自研架构的徘徊迷茫。
站在今天,再次评价技术,核心标准则变为:企业能不能把“拿来”的东西消化吸收,转化为自己的知识产权;又能否为自研架构找到合适的迭代节奏。
如果概括来看,国内主流处理器企业的发展模式都遵循引进、吸收、转化、自主的创新路径,不同的芯片制造商之间的主要差异体现在其转化阶段的进度。
纯自研经历的挑战更多。在追求国产芯片替代的同时,必须严格规避任何国际法律风险,并且要花费更多功夫在生态完善上。
自研龙架构的龙芯2023年全年营收5.08亿元,较上年同期的7.39亿元下降了31.18%,且亏损金额达3.29亿元。
在生态方面,由于龙芯采用自研的LoongArch架构,生态有待进一步完善,这对其CPU的销售也存在不小的影响。
自主与引进,最终都离不开自研。自主研发需要从底层开始,难度极大;而引进架构,则面临着消化吸收创新的成长性考验。无论哪种架构,都需要国内厂商和消费者的更多耐心。
03让一部分路线先发展起来
当前局面复杂多变,不管“黑猫白猫”,国产处理器实际需要的是一款易用的“好猫”。
与其纠结哪一路线更胜一筹,不如一视同仁,让部分路线先发展起来,以点带面式推动国产处理器产业的全面进步。
国产厂商目前大体有三大路线。
一条是以龙芯为代表的精简指令集路线。
龙芯在MIPS上经历一系列困难后迅速转向了自研的LoongArch架构,并全面铺开了生态扩展的工作。近年来,龙芯中科与多家合作伙伴共同建立了完善的生态系统,涵盖了操作系统、编译器、开发工具、应用软件等多个层面。通过生态培训体系和系列图书的出版,龙芯中科进一步提升了开发人员和用户的使用体验,促进了LoongArch架构的普及和应用。
LoongArch设计时考虑了对多种主流指令集(如X86、ARM等)的二进制翻译支持,使得已有的软件生态能够较为便捷地迁移到LoongArch平台上,降低了生态建设的门槛。
龙芯也自从2022年起开启了在商品市场上的转型,由政策采购市场转向开放的市场。
但龙芯的多次转型给龙芯的经营带来了不小的困难。2023年亏损之前,其尚且能够保持盈利,再加上华为等ARM架构芯片企业在服务器领域的大举进攻,这也导致了龙芯的市场地位下滑。
一条是以飞腾为代表的ARM阵营。
飞腾成功研制了多款基于ARM架构的高性能CPU产品,且自主研发的新一代 FTC870 系列高性能处理器核心的性能持续追赶国际先进水平。2023 年,飞腾推出了新一代高性能服务器CPU飞腾腾云S5000C和新一代桌面CPU飞腾腾锐D3000,在性能、功能和安全性上实现新的突破。
2023年,飞腾营业收入超19亿元,同比增长18%;研发投入超10亿元,同比增长25%。据介绍,飞腾将在去年研发投入超10亿元的基础上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今年预计将增长20%以上,积聚力量攻克前沿技术难题。在国内的ARM阵营中,飞腾是与华为一样并驾齐驱、不可忽略的重要参与者。
最后是国产x86路线。
x86方面,海光在生态兼容性的和性能的优势上,更受市场认可。以2023年为例,海光的经营基本面更优。(如图)
目前,海光的处理器全面兼容x86的生态,在性能上也取得了一些突破。在GeekBench 6测试中,海光C86 3350单核心得分为980分,多核心得分高达5418分,性能达到国际主流水平。
截至目前,海光相关产品已成功服务于工商银行、中国银行等金融机构,以及中国石油、中国石化等能源化工企业。此外,在电信运营商的数据中心业务中,海光CPU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04尾声
在经历多年关于发展路线的争议和探讨之后,如今的国产CPU发展应当更加聚焦。
核心的问题不再是简单地选择哪条技术路线,而是应该深入思考并理解客户端的实际需求,思考市场真正需要怎样的产品。
这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问题,更是涉及到整个产业链的构建和优化。从芯片设计、制造到软件开发、应用推广,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深入考虑市场趋势。
从这一视角出发,拥有丰富生态架构的海光等x86厂商目前占据一定领先优势,ARM阵营的飞腾、华为紧随其后,也拥有巨大发展潜力。而龙芯等坚持自主架构的企业则承载着持续打磨自主化技术的初心,同样具有重要意义,但在生态建设、业绩提升上需要更加努力。
三种路线相辅相成,方能共同推动国产CPU产业的繁荣发展。
搜索添加芯流微信Aristodemus0403,深入交流更多半导体行业新进展(不建群),市场与项目咨询、人才服务、决策研判。
- XINLIU -
喜欢就奖励新流一个“”和“在看”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