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

波云诡谲的隐蔽战场,并不止出现在战争时期,和平年代的“谍战大戏”,其实更为暗潮汹涌。

1985年,在中国驻阿尔巴尼亚大使馆迁新址之后,我们的人忽然觉得不对,做了一次墙体检查,结果竟然发现了35枚窃听器,上面还都刻印着“中国制造”!究竟是谁要这么做?这起“大案”的后续又如何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亲密的友国

新中国建立以后,我们选择了“一边倒”的策略,就是完全倒向社会主义,与我们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在一开始也都是社会主义国家,阿尔巴尼亚就是其中的一个

那时我们和苏联的关系非常亲密,而阿尔巴尼亚是“苏东集团”的重要力量之一,所以在新中国成立的1个月以后,两国就建立了外交关系。

所谓是患难见真情,在赫鲁晓夫上台以后,苏联对中国的态度急转直下,许多专家等等也都完全撤出了中国,但在一众跟在苏联身后的小弟之外,阿尔巴尼亚却是为数不多的,鼎力支持中国的国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于这样的国家,我们向来都是知恩图报的,此事以后,中国和阿尔巴尼亚的关系就急速升温,两个国家之间的来往频繁,接待的规格也很高。

到了1978年这二十多年间,中国对阿尔巴尼亚的援助,就超过了100多亿人民币。而且除了钱财,我们还送去了专家团队,传授技术,还援助了许多物资,用以帮助阿尔巴尼亚进行基础建设。

毕竟此前因为支持中国,阿尔巴尼亚受到了苏联,以及东欧社会的针对,再加上阿尔巴尼亚的发展,一直都是比较缓慢的,所以投之以桃报之以李,阿尔巴尼亚曾鼎力支持过我们,我们自然也会在阿尔巴尼亚需要帮助的时候,及时地给予帮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到了1983年,中国驻阿尔巴尼亚大使进行了更替,我国派出了新的大使郗照明,来接替这个位置,这位毕业于哈尔滨外国语学院俄文系的新大使,此前就是驻阿尔巴尼亚大使馆的职员,后来还成为了外交部苏联东欧司处长。

所以如果要换人,曾在阿尔巴尼亚待了十多年的郗照明,自然是最为合适的。可是在郗照明刚下飞机,准备交接事宜的时候,就发生了一件怪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件怪事

接到调任命令的郗照明不敢耽误,很快就收拾好了行李,定好行程,乘坐飞机抵达了阿尔巴尼亚的首都地拉那,这里历史悠久,风景也很宜人,但是郗照明却没来得及欣赏。

因为阿尔巴尼亚的外交部礼宾司长,就等候在机场旁边,一看到郗照明下了飞机,他就赶快迎上前来,就在郗照明以为,礼宾司长只是进行例行的问候时,礼宾司长却告诉了他一件事:

阿尔巴尼亚已经为中国,修建了新的驻阿尔巴尼亚大使馆,就等新的大使来了。并且话里话外,礼宾司长都希望他能够在三天之内,就完成从旧馆到新馆的搬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按理来说,这似乎是阿尔巴尼亚热情,准备充分的表现,但是郗照明却当场拒绝了,因为他发现,事情好像有不对劲的地方。

一来自己才刚刚到达阿尔巴尼亚,交接工作不要说完成,甚至还没有开始,怎么可能在三天之内就完成搬迁呢?二来自己还没有正式上任,现在就让自己去大使馆,这肯定是不合适的。

而且,常年在外工作的经验,让郗照明产生了一丝直觉,突然要换新的大使馆,这似乎并不合理,这引起了他的警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郗照明的坚持下,对方只得先把他接到了原来的大使馆,关起门来之后,郗照明和我们国家的工作人员,传达了这件事情。众人一听,纷纷表示应该按兵不动,同时向国内传去消息,希望可以派专人来看一看。

我们的团队抵达之后,经过仔细检测,发现新的建筑根本没有达到入住要求,安全性也达不到标准,所以我们也就提出,还不能进入新的大使馆。

在双方的僵持之后,最终还是达成了一致,那就是缓缓再说,最终经过大半年的时间,新的大使馆终于彻底修建好,此时的阿尔巴尼亚,又派人来催促大家入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回推脱不掉了,郗照明就再度请来国内的团队,来进行入住之前的最终检查,这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

窃听器风波

在经过一番仔细的检查后,这回的情况,和此前就完全不一样了,所有的安全性,以及各样数据都达到了标准,可是就在做墙体检查的时候,令人心惊肉跳的真相,终于被发现了:

在墙体中,有一根被塑料管包裹的电线露了出来,而在这个电线周围,并没有什么电路走线,也没什么设备是和这个电线连起来的,怪异的情况让人瞬间警觉起来。

郗照明先让人把现场封锁了起来,随即立刻要求把墙体破开,这下,所有人都倒吸了一口凉气,这个电线居然是窃听器的电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在经过彻底的墙体检查后,总共发现了35枚被藏起来的窃听器,甚至背后还有“中国制造”的标志。

这些窃听器的位置也很讲究:有一些窃听器在机要的办公室,还有一些在资料室,而且这些窃听器藏得很隐蔽,要不是有这截电线,很有可能就不会被发现。

可想而知,如果我们没有发现的话,那将会有多恐怖,一旦这些机密真的被传出去了,那将会对我国造成多大的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了顾全大局,我们并非将这件事捅破,但是对于阿尔巴尼亚为何这么做,我们是很清楚的,其实早在70年代的时候,两国的关系就出现了裂痕,甚至在霍查的指引下,两国关系降至冰点。

这种情况一直到1989年才好转,至此,这段恩恩怨怨才算彻底化作了历史。

信息来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