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户籍制度如同一道天堑,横亘在城乡之间。

那些鼓起勇气去城市中谋求生计的人们,在遇到人生大事的时候,才悲伤地发现,虽然自己在城市生活多年,却终究只是过客,无法享受与户籍人口同等的公共服务,如义务教育、住房保障、社会保障等。

所以,为了这些切实的问题,有多少人泪洒当场,一步一回头地返乡。

但在房地产行业救市浪潮的冲击下,在很多城市,一纸户籍制度已然形同虚设,杭州、南京、武汉、佛山和苏州等核心二三线城市在内的多个城市,都先后出台了购房即可申请落户的政策。

现在,这阵风终于吹到了一线城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8月6日,广州花都区住建局在官网发布了“关于进一步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官宣买房就可以送人才绿卡,即享受“准户口”待遇。

关于文件的详细内容,我们不再赘述,核心就是这种“准户口”待遇,在子女教学、机动车摇号、购房、安居保障等方面,与花都户口同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花都算是打响了打破一线城市户籍壁垒的的第一枪。

据说,在上世纪90年代,那时一线城市的楼市销售还未迎来高潮,房价也没有那么高不可攀,甚至也需要使用各种措施来刺激市场成交,其中的一个大招就是购房送蓝印户口。

在百度词条上,把蓝印户口定义为一种介于正式户口与暂住户口之间的户籍,因公安机关加盖的蓝色印章,而称为蓝印户口。2000年之后,蓝印户口在各地逐步被叫停,渐渐退出历史舞台。

蓝印户口就是一种“准户籍”,并且在持有几年之后如果没有违法行为,可以转为正式户籍。

所以,尽管广州“买房送户口”的政策还有点遮遮掩掩,但除了可以落户的可能性之外,实惠更是实实在在——公共服务面向所有城市居民一视同仁,极大增强了外来人口的归属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众所周知,人口是支撑城市需求增长的重要指标。新增人口所带来的购房需求利好于当地楼市的筑底回升。尤其是高能级城市,在户籍制度放松之后,对潜在购房者无疑构成了致命诱惑,对于楼市的拉动作用不容小觑。

这也正是各个城市买房即送户口的最强动因。

然而,高能级城市,特别是一线城市出台这样的政策,无疑是对一些低能级城市,尤其是县城和小城镇的疯狂抽水。

我们以郑州为例。

2023年9月,郑州具有预见性地抢先彻底放开了中心城区的落户,到了年末,人口的增量印证了此举的高明之处。

2023年,郑州市常住人口总量增长至1300.8万人,比上一年年末增加18万人,成为“北方人口增量第一城”。而在2022年,郑州市常住人口总量是1282.8万人,比2021年年末增加8.6万人。

在人口总量增加的同时,我们也能够看到这样一个事实:随着郑州城镇人口的持续增加,乡村常住人口在减少——2023年,郑州城镇常住人口达到1040.65万人,2022年这一数字为1018.5万人;乡村常住人口260.15万人,2022年这一数字为264.3万人。

说白了,郑州的新型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原因,是对整个中原地区人口进行抽水的结果。

当然,放松户籍制度之后,叠加其他不间断的刺激楼市的政策,郑州楼市成绩斐然——根据中指研究院的数据,2023年郑州住宅新房和二手房成交总量为19.1万套,同比上涨52.7%。

至于一线城市中,在救市中广州最为积极的原因,大家心知肚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7月底,国务院印发了《深入实施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战略五年行动计划》。

在这份行动计划中,对未来五年我国的新型城镇化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升至接近70%,更好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郑备介绍,据测算,我国城镇化率提高1个百分点,每年可以新增2000多亿的消费需求;拉动万亿规模的新增投资需求。

2023年,我国城镇化率为66.16%。从66.16%到70%,未来五年新增的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有多少?大家可以自行计算一下。

那么,在新型城镇化进程近四个点的提升过程中,曾经如紧箍咒一般套在中国人头上的户籍逐渐放松,公共服务得以一视同仁的时候,一线城市放下了身段,伸出了橄榄枝,人望高头,水往低流,人口的流向将是一件不言而喻的事。

至于城市人口聚集所带来的规模效应,则不仅体现在聚合更多的创新因素,推动产业不断升级上,也体现在公共服务配套的更加有效率,以及更强的辐射带动能力和虹吸效应。

而人口和资源的聚集,同时也是资金加速流转的过程,大城市的房产价值在这一趋势的推动下自然会水涨船高。

这是一种力量不对等的对抗,也是一次单方面的碾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