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U

T

U

M

N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斗指西南,维为立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秋起,又见塔畈圆梦时

进入八月,中伏已至,天气比往年更热一点,跟唐会长约了今天去塔畈看几个孩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认识塔畈,走进塔畈,源于塔畈的爱心协会,结缘于致力于不让山区的孩子失学的义公。再次走进塔畈,义公已经将协会交给了唐凯,成为塔畈爱心协会的第二任会长。唐凯,本职工作是一位医生,之所以称为唐会长,是他的这份纯公益事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雅玲和韵玲是一对姐妹,一个三年级,一个六年级,父亲在35岁那年罹患白血病,做了干细胞移植手术,身体抵抗力弱,无法外出工作,只能靠妻子在村里做点临工维持生计。40岁的汉子在我们面前手足无措,一边来回搓着双手说着自己没用,一边一个劲地谢谢我们。环视了一下屋子,就是一个遮风避雨的地方,门口竹篮里是老得不行的老黄瓜,干瘪的几根辣椒和一把山芋杆子,估计这就是他们中午的菜肴了。最显眼的就是里间卧室姊妹俩的奖状,一整墙都是。两个孩子乖巧懂事,暑假过半,但是作业早就已经完成,当她们把作业递给我的时候,眼里有光,是那求学希望的光。给孩子带来的两个书包让他们摸了又摸,两个孩子对视笑了,这个秋天,我们可以背着新书包上学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到访不遇准大学生,只有摆在我们面前的喜气的通知书,问其去向,家中留守的老人说是出去打工去了,学费还差一大截呢,说得我一阵心里发紧。看看外面的烈日,一个身骨单薄的少年穿梭在在陌生的热浪滚滚的城市里,心中圆梦大学的希望也生生不息,少年无心看绮丽的风景,不敢懈怠已经疲惫的步伐,他的身后是一个贫困家庭的全部希望。走出大山,圆梦大山,感恩父老乡亲,让家人可以更好的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接近晌午,在可以摸得着白云的天际边一户人家,远远飞奔而来的模样可人的彭可馨,甜甜地叫了随行同来的大学生志愿者一声老师,就引我们进屋,和老师愉快地交流着。女孩看起来阳光热情,举止大方,比实际六年级的身份成熟了一些。孩子因为几年前突遭家庭变故,父亲因病去世,母亲改嫁,还留下几十万的债务,原本无忧无虑的孩子性格大变,整日郁郁寡欢,不和别人说话。唐会长找了一个机会让孩子去参加了一个夏令营,回家后就像变了一个人,心态越来越好,孩子很愉快地和我说着关于生她的故乡和外面的世界,说着她心中的理想:是想学成回来当老师。直言这个想法是受了大学生志愿者老师的影响。爱,永远是思想大于物质,可以找到心中那座忽明忽暗的灯塔,并且一直发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唐会长载着我们一行在大山里蜿蜒盘旋,想起十年前,刚刚来到塔畈,颠簸的山路,蹲在货车开放式车厢里,死死抓住栏杆,依旧被甩得晕头转向,360度盘旋,车尾挂在悬崖之外,吓得我大气不敢出。车子陷进了泥泞的,只能弃车徒步,一座座危房,一个个衣着补丁的孩子。十年了,危房换新屋,一批又一批孩子在政府、协会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下,从这里走出大山。虽然还是山路,但是宽阔平坦,路好走多了。通往塔畈的高速去年十月开通,大大缩短了时间,塔畈跟外界交流更频繁,和相邻乡镇互通信息,资源共享,协会帮扶的路也越走越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义公和唐会长在交流着协会事务和发展,远处的山在正午阳光下,静默而坚韧,像协会的爱,有力并坚持,在大山深处,这份爱与坚持正汇聚成一股不可阻挡的洪流,向着更加美好的未来奔腾而去。期待秋风起,我们相约8月25日,一起见证“乡音励志助学”和塔畈爱心协会十周年。

文字 | 陶红

图片来源 | 塔影横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