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洋渔业极为丰富,带鱼、大黄鱼、小黄鱼、墨鱼向来是中国四大海域经济鱼类,下一条“最有价值”的鱼是什么?渔业产业链上下游都在探寻。

“中国水产界都在寻找下一条‘最有价值’的鱼,目前虹鳟鱼是多数人认定的鱼种。”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以下简称“渔机所”)科研处处长、深远海设施养殖大规格苗种产业链攻关项目首席刘晃研究员告诉《瞭望东方周刊》。

《2023中国渔业统计年鉴》(以下简称“年鉴”)显示,按2022年价格计算,全社会渔业经济总产值30873.14亿元,其中渔业产值15267.49亿元、渔业工业和建筑业产值6621.17亿元、渔业流通和服务产值8984.48亿元。渔业已形成超3万亿元的产业链条。

戈壁滩养鱼

“这是我近年来吃过的口感最好的虹鳟鱼”刘晃评价道。在新疆天蕴有机农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疆天蕴”)食堂,刘晃眼前的一桌美食都是以虹鳟鱼为原料,鱼皮、鱼骨、鱼丸、鱼肉、鱼糜被烹制成各色菜肴。“他们对商品鱼产品分解太完善了,这将大大提高企业利润率。”

2023年9月,新疆“海鲜”突然火了,南美白对虾、三文鱼、大螃蟹……新疆“海鲜”丰收并销往全国甚至海外市场。在新疆天蕴投产初期,渔机所就在饲料投喂等机械装备上与其展开合作。

20世纪70年代,新疆伊犁河流域开始养殖虹鳟,至今已有40多年的养殖历史。虹鳟生长对水环境极其苛刻,要求水质好、溶氧高、冷水水温在12至21摄氏度之间。例如,夏季水温高时,养殖户就不得不面对由此导致的鱼类食欲下降、性早熟等问题。新疆天蕴位于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尼勒克县,其境内的温泉水电站库区水质优良、水体冷凉、水量充沛。

三文鱼是商品名,纲目科属名为鲑鱼,是辐鳍鱼纲中鲑形目鱼类中几种鱼类的通称。在中国消费市场上,最常见的是从北欧国家进口的大西洋鲑,而在新疆养殖的品种则是太平洋鲑中的三倍体虹鳟。

“虹鳟与大西洋鲑养殖过程的最大区别在于,前者的整个商品养殖周期可在淡水中完成,后者需要在盐水中完成最后一个阶段的育大育肥。作为洄游鱼两者对生长全过程要求不同。”刘晃说。

茫茫戈壁望天际,云端之上有天山。炎热与寒冷,干旱与湿润在天山脚下充满矛盾地汇聚。此处却是中国极少适合养殖冷水鱼的地方,天山上的雪融水确保了当地水源水温保持在20摄氏度以下。

正因如此,位于夏季地表温度高达75摄氏度的“中国热极”吐鲁番盆地的二二一团,也成功养殖了冷水鱼三文鱼。

二二一团设施渔业养殖基地坐落在红星渠一侧,基地占地面积25亩,由52个标准化养殖鱼塘组成。俯瞰整个养殖场,圆形的标准化养殖鱼塘排列整齐,在周围土黄色戈壁中格外醒目。

红星渠汇聚天山冰雪融水,北起大河沿红星干渠取水口。二二一团设施渔业养殖基地距此取水口10余公里,养殖场下游配设沉淀池,养殖用水过滤后再还水于渠,循环利用。

2024年4月20日,挪威上市公司Nordic Aqua Partners A/S全资控股的诺帝克水产(宁波)有限公司,宣布实现首次出鱼,并已亮相中国三文鱼批发市场。

鲑鱼养殖风口已在中国市场盘升而起。

聚焦产业链

高品质商品鱼产业链一般包括上、中、下游三个部分。上游包括种苗繁育、饲料加工、设施装备等,中游包括商品鱼养殖、成鱼初加工等,下游包括精深加工、冷链物流、市场销售等。

目前,作为国内从事渔业设施装备研究的专业科研机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不仅涉及上游和中游产业,还进一步向下游产业辐射。

2023年,渔机所定下虹鳟鱼、石斑鱼和大黄鱼三种鱼类为下一阶段养殖科研等突破目标。“我们来新疆调研,正是想寻找合作方培育虹鳟鱼大苗,通过陆海接力的模式,投放至深海养殖平台,最后提高商品的质量和重量。”刘晃告诉《瞭望东方周刊》。

离山东荣成海岸十余公里处,一条长64.5米、宽17米的养殖综合试验平台被8条锚链固定在海平面上。时至傍晚,远处橘色烟霞映衬着灰蓝色海面,风浪声交响下,这条红蓝色船体如同油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山东荣成海域的深远海养殖综合实验平台(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供图)

深远海养殖装备科技创新团队首席科学家、国信1号养殖工船设计总师崔铭超自2018年开始,一直在探索深远海工业化“‘船载舱养’养什么的问题”。2022年5月,由渔机所研制的全球首艘10万吨级智慧渔业大型养殖工船“国信1号”交付使用,目前其产品“深海大黄鱼”已经批量商业产出。

“国信1号”商品鱼量产后,渔机所与国信中船(青岛)海洋科技有限公司从产量、品质、机械改进、成本利润等各方面总结经验,期望进一步提高企业综合效益。“宁德鱼苗产出窗口期每年只有4—6月和11—12月两季,此前我们按照全年可循环投放鱼苗做的生产计划,需要优化鱼苗储备。其次,实际生产中发现,大规格鱼苗的损耗比率过高。”刘晃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由渔机所研制的全球首艘10万吨级智慧渔业大型养殖工船“国信1号”(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供图)

近年来,由于近海环境恶化和养殖工艺落后,导致苗种质量不佳,普遍存在药残超标、体型肥大、性腺发育、携带病原等问题,对高效养殖生产造成重大隐患。大规格苗种对于缩短养殖周期,提升养殖产量和效益有着重要的意义。

2021年,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海水鱼循环水智能育苗设备技术合作研究”项目支持下,项目首席刘晃研究员带领团队,突破了海水鱼苗种培育过程中的饵料自动投喂、池底自动吸污和孵化图像识别等技术,创新研发一批自动化育苗装备,构建环境因子可控的海水鱼循环水育苗系统,实现海水鱼苗种稳定生产和水循环利用。

项目成果入选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中国水产学会组织的渔业新技术新产品新装备2023年度优秀科技成果。

“养殖业需要兢兢业业不断尝试,才能掌握科学生产规律,不断提高生产效益。”刘晃说。近年来,他带领科技团队,瞄准大规格苗种的规模化供应产业短板,攻克苗种高效扩繁技术,提高中间培育工艺,解决大规格苗种规模化供应,以期释放深远海养殖产能、促进产业可持续发展,取得了阶段突破性进展。

7月气温升高后,渔机所将迎难而上,在山东烟台近海的养殖综合试验平台投放一批鱼苗开展试验研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养殖的大黄鱼苗,鱼儿健康成长,状态远超预期(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供图)

加强科技创新

《年鉴》显示,2022年渔业产值中海洋捕捞产值为2488.91亿元,海水养殖产值4638.844亿元;淡水捕捞产值276.70亿元,淡水养殖产值7863.03亿元;水产苗种产值843.45亿元。“水产苗种是我国水产业在产业链中较为薄弱的一环,尤其在高品质海水鱼苗种领域,对进口依赖较高。”刘晃说。

2022年11月1日,160万粒三文鱼鱼卵从丹麦抵达新疆,进入新疆天蕴的繁育中心进行孵化,1年后的中秋节,它们走上了全国人民的餐桌。据悉,目前国内饲养三文鱼鱼卵几乎全部来自丹麦的三倍体虹鳟鱼。

三倍体虹鳟鱼的优势在于生长速度远高于普通品种,同时其无法繁殖后代,因此能大幅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生物污染。“目前国内也有三倍体虹鳟鱼卵科研立项,瓶颈卡在我们只能达到90%左右的三倍体率,而国外能达到99%以上。”刘晃说。

2023年7月,渔机所崔铭超、刘晃等一行四人赴全球水产养殖的标杆挪威考察。

当地大西洋鲑的选育和受精卵一般是由专业育种企业生产,他们拥有全球领先的大西洋鲑鱼受精卵提供商;在饲料营养方面,鱼粉比例持续下降,2018年植物性成分已达77%;幼鱼培育方面,挪威主要采用循环水方式在陆基工厂化养殖车间内完成,250克—1000克的大规格苗种生产越来越普遍,2022年挪威大西洋鲑大规格苗种的产量大约占21%。产业链的不断细化、成熟推进生产成本持续降低,产业利润提高。

各大企业依仗自身不同优势,参与到渔业产业链的各环节中。其中“国信中船”不仅与渔机所成功合作了“国信1号”大黄鱼项目,大西洋鲑养殖工船的研发设计任务也已立项,基本设计方案也通过了评审。

西北太平洋上有一股强大暖流——黑潮暖流,它从菲律宾海出发,沿着日本海沟向东北流动,在日本南部的四国、九州形成常年水温稳定的优质天然渔场。“这是让中国渔业最羡慕的自然优势,我们正通过科研、制造、地理多样性等综合条件,提升产业整体优势,弥补优质渔场短板。”刘晃说。

虹鳟鱼、石斑鱼、大黄鱼、金枪鱼、黄条鰤、高体鰤等属于目前中国渔业高价值的商品鱼种,它们之中谁将雀屏中选,成为下一条“最有价值”的那条鱼,市场、企业、科研机构都在“押注”。(《瞭望东方周刊》记者骆晓昀,特约撰稿赵雯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