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个朋友向我抱怨:

孩子今年12岁了,什么都好,就是不愿意跟大人沟通了。在外面发生了什么,回来一个字也不说。问他学习的情况,孩子总是说:你们问那么多干嘛?我自己的事不用你们管,问这问那烦死了!

朋友对孩子总是觉得不放心,但是又不敢多问,不知如何是好。

孩子小的时候,总喜欢围在父母身边,有说不完的话;可家长们有一天突然发现:身边的孩子怎么这么安静了,他怎么不愿意和我们说话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成人感”出现秘密更愿意跟同伴说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尤其到了青春期,他们不仅身体上发生了巨大变化,心理上也有了“成人”感。

他们不希望处处受制于家长,感觉遇事自己能独自面对、独立承担,自己有能力去解决。这样,他们不想事事求助于家长,也不希望家长总是过问他们的事。

青春期的孩子有时也想平静地坐下来跟家长聊天,但是又不想自己的想法被认为幼稚,或者自己的观点遭到家长的驳斥。所以,家长在问孩子的看法时,得到的答案总是:随便、都可以、不知道之类。

父母和青少年是隔代的,生活的主要时期不同,和青少年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共识相对低。

孩子追求的时尚、个性,衣着打扮让父辈看不惯,崇拜的偶像更是令家长无法接受。

孩子感兴趣的事情,家长常常嗤之以鼻,他们没有共同的语言,当然就很少交流沟通。

随着孩子的长大,他们会更多地选择同龄的伙伴作为倾诉对象,朋友的重要性开始超过了亲子关系的重要性。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教授陈祉妍说:

青少年阶段是一个人逐渐走向独立的时期,这一阶段,人们越来越多地尝试成为具有社会独立属性的人,会表现出明显的同龄人偏好,更多地注重同龄人的看法,也更愿意和同龄人交流,是这个年龄段比较正常的一个发展过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父母跟孩子的沟通模式有问题

孩子不愿意跟家长沟通还有一种原因就是家长跟孩子的沟通模式有问题。

为人父母我们常常对孩子表现出来的不耐烦感到愤怒和不解,可事实上,是父母先忽略了孩子的感受。

孩子想学游泳,爸爸却说:“学什么游泳,男孩要打篮球。”
孩子不愿意:“我不喜欢篮球。”爸爸:“我看你是怕吃苦。”

当孩子和你分享快乐:“妈妈你看,这次我语文进步了,考了92分。”你是否回怼了过去:“才92分,人家考100分的也没像你这样骄傲!”
孩子感冒求安慰:“妈,我好像感冒了。”
你的唠叨便开了闸:“叫你要多穿衣服,你就是不听!现在尝到后果了吧?看你以后还听不听我的话……”

这些场景,你熟悉吗?

作为家长,我们觉得初衷都是为了孩子。但是我们总觉得自己懂得比孩子多,孩子多好都不够好,永远都需要再努力一点。

为什么你一说话孩子就嫌烦?

因为你看不到真实的孩子,只要孩子活成你想要的样子;

你总是选择忽视孩子的内心,不懂得也不愿意去了解;

最终孩子只能偃旗息鼓,不想再跟你沟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样说,孩子才肯听

不说,怕孩子错;说多了,怕孩子不听。为使家长跟孩子之间保持良好的沟通,也使青春期的孩子得以健康成长,家长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正确认识和尊重青春期的孩子

青春期的孩子虽然有了“小大人”的意识,但仍是未成年人,难免会贪玩、犯错误。家长要正视这些问题,允许他们有淘气贪玩的时候;同时要明白孩子不是自己的私有财产,更不是家长意志的执行者,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想法,家长不要把自己的思想强加在孩子身上。

另外,亲子之间的相互尊重也是必不可少的,相互尊重是良好沟通的前提。家长要给孩子足够的空间,允许孩子有自己的秘密,尊重孩子的人格、尊严,尊重孩子说的话、提出的建议。只有在正确认识并充分尊重孩子自主权的前提下,家长才能跟孩子有良好的沟通。

二、与孩子交谈时,多倾听少唠叨

根据家庭及孩子的实际情况,家长可以找机会多和孩子谈谈心、聊聊天。注意既然是交谈,家长就不要反复教导孩子,应主动听听孩子的想法和意见。

家长通常不考虑时间、场合,见到孩子就发问:

“听说某某这回考试得了全年级第一名,你得了第几名啊?”
“某某获奖了,你啥时候给妈(爸)拿个奖回来啊?”
“你今天怎么没完成作业啊?老师打电话了”

家长唠叨起来没完,不容孩子插话,这样的谈话不仅无益于沟通,反而会引起孩子反感。所以,要想与孩子有良好的沟通,家长应首先学会倾听,多听孩子的想法,允许孩子解释、辩解。

三、学会欣赏孩子,掌握谈话技巧

美国心理学家杰斯·雷尔曾说过:“称赞对鼓励人类灵魂而言,就像阳光一样,没有它,我们就无法成长开花。”
我们常发现,家长与孩子的谈话难以持续,甚至孩子在不断顶撞家长,其中原因很多,但家长不会欣赏孩子是一个重要原因。
所以家长与孩子交流时,要多鼓励、多赞美孩子,有意去观察记录孩子的言行,时常对孩子说说你发现的他身上的优点。
不要总是拿别人的优点与自己孩子的短处作比较,更不要将自己的孩子与亲友同事的孩子进行比较,要让孩子感受到你爱他,甚至是他的缺点。
如此,孩子才能敞开心扉跟你沟通。

文章来源:义方家长(ID:yifangjiazhangjiaoyu),部分素材来源于人民教育出版社六年级《家长成长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