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杨雨曼
单手把球托在球拍上,利落地抛球再挥拍击打,这串发球动作布鲁娜已经重复了无数次。
与其他乒乓球运动员对比起来,这样的发球在场上并不算有特点,更没有优势可言。但对于布鲁娜而言,她只有这一种选择。
因为站在奥运会乒乓球赛场上的她,是一名独臂运动员。
是的,我们都没有看错,作为残疾人的布鲁娜,站在了健全奥运选手对面,正与他们同台较量。她代表巴西队征战乒乓球女团项目, 在当地时间8月5日的 1/8决赛,巴西大比分1-3遗憾告负 韩国。
视频来源:红星新闻
踏上奥运赛场,她用了22年
赛场内外,布鲁娜脸上总是挂着笑容,我们很难想象她在幼年时就因病失去右臂,一路走来承受了多少痛苦。
但好在,对体育运动一直怀有热情的她很快就找到了寄托。她曾尝试过足球、滑板和自行车等项目。7岁时,布鲁娜正式接触乒乓球并很快爱上了这项运动,但她也很快遭遇了摆在面前的最大困难:用一只手如何发球?
青少年时期的布鲁娜
众所周知乒乓球是一项很讲究技术的运动,胶皮和球的每一次接触都会产生不同旋转和落点,仅发球就有很多变化可言,这也是乒乓球的魅力所在。
当同龄乒乓球运动员钻研如何将发球练成自己行走赛场的「必杀技」之时,布鲁娜还在学习单手发球,而为了将球能顺利发出去,她花了一年多的时间来练习。
第一步再难,也总归是迈出去了。自此,布鲁娜的乒乓球职业生涯正式开启。
很快, 11岁的她入选国家队,从全国多项赛事脱颖而出的她顺利获得了残奥会参赛资格。里约与东京残奥会上,她分别获得了乒乓球女单C10级季军和亚军两项荣誉。
在残奥会上能取得这样的成就,布鲁娜无疑是极具天赋的。当然,天赋的光芒也只有在汗水的折射下才有无限放大的可能。
在训练过程中,布鲁娜要克服因残疾而带来的身体不协调、不平衡问题。而乒乓球这项运动对球员的移动速度、平衡能力要求却格外高。
为了弥补身体条件的不足,她尝试参加其他运动项目如五人制足球、滑板等。通过科学的训练计划,她在运动过程中的敏捷度、平衡性有了很大提升。
长期坚持训练下来,她渐渐发现自己在国内有能力长立于残疾人比赛的不败之地,甚至能与很多高水平的健全选手打得有来有回。
既然都是奥运梦,那为何不干脆梦个大的?布鲁娜曾说: 「上次在东京残奥会上获得了银牌,所以我这次残奥委会的目标是摘取金牌。即将到来的还有奥运会,虽然还没有获得参赛权,但我还有机会。我的目标是去巴黎。」
她不是第一个「双料奥运」运动员
想成为奥运、残奥双料运动员的不只有布鲁娜一个,但真正能实现这个梦想的运动员却屈指可数。
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首次同时出现了既参加奥运会又参加残奥会的运动员,她们分别是南非游泳运动员娜塔莉·杜·图伊托,波兰乒乓球运动员纳塔利娅·帕尔蒂卡。
前者在北京奥运会女子 10公里公开水域游泳比赛中获得第16名,并紧接着在随后的北京残奥会独得5枚金牌。
后者的乒乓球运动员纳塔利娅天生右手残疾,但年仅 11岁她就曾出现在2000年悉尼残奥会上,成为残奥会历史上最年轻的乒乓球运动员。
波兰 乒乓球运动员纳塔利娅·帕尔蒂卡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8年后,纳塔利娅战胜多位强劲对手获得奥运参赛资格,代表波兰出战乒乓球女团项目的比赛。在北京残奥会上,她成功卫冕女单F10级金牌。
同为乒乓球运动员,征战多届奥运会和残奥会的纳塔利娅鼓舞了布鲁娜,后者更加相信自己也能参加奥运选拔赛事,与健全运动员们公平争取奥运会参赛名额。
瞄定奥运与残奥的目标后布鲁娜无比珍惜巴黎周期的每一次比赛机会。其中,她在国家队的高光时刻当属在 2024年釜山团体世乒赛上演的大逆转。
釜山世乒赛可以说是巴黎奥运前乒坛的最后一场「重头戏」。彼时布鲁娜代表巴西女团站在赛场上,她知道世锦赛的表现与自己是否有机会上巴黎奥运紧密相关。
当然,她也并没有辜负队伍的信任。小组赛第二轮,她击败了一位南非球员,为巴西锁定胜局。
第三轮巴西则碰上了有乒坛「常青树」倪夏莲坐镇的卢森堡队,这对布鲁娜和她的队友们是一场不小的挑战。
在巴西 0-2落后,处在失利边缘之际,布鲁娜站出来了。她艰难逆转对手,为巴西女团拿下了关键一分,也吹响了队伍反击的号角。她的队友 们直言,感谢布鲁娜在关键时刻为队伍保留翻盘的希望。
赛后采访中,布鲁娜再次表达了出征奥运的强烈意愿:「我视乒乓球为生命,享受在赛场的每一刻,希望有机会参加巴黎奥运会。」
与队友一同出战世乒赛的布鲁娜 图片来源:WTT
毋庸置疑,目前女单世界排名第182且在巴西国内排名第3的布鲁娜早已具备了代表国家与健全选手们同台较量的能力。
布鲁娜的个人资料 图片来源:世界乒联
6月5日,巴西乒协公布了巴黎奥运会的参赛名单,看到自己的名字出现其中,29岁的她难掩激动与喜悦:「我非常高兴获得这个机会,因为获得奥运资格很难,我实现了我最大的梦想之一。」
但作为本届奥运乒乓球赛场上唯一一名残疾运动员,摆在布鲁娜眼前的会是什么?
像看其他奥运选手一样,平视她
场下和屏幕前的观众目光或许会不忍聚焦于她空荡荡的袖管,也会忌讳谈论她残缺的肢体,怕「戳」到她的伤心处。
场上的工作人员甚至运动员或许也会难忍恻隐之心,在比赛中甚至对她进行额外关照。事实上,这似乎并不是她所期待的奥运。
「我非常高兴可以代表所有残疾人告诉大家,一切皆有可能,一名残疾人也可以做任何事,我们都是一样的。」正如布鲁娜说的那样,有能力站在奥运赛场上的她要的从来不是俯视也不是仰视,而是平视。
既然她已经通过与健全运动员的公平竞争获得了资格,证明了自己可以站在奥运会的赛场上,那么也应该被正常对待,而不是受到某种带有怜悯色彩的「额外关照」。
在奥运,这里有来自阿塞拜疆的选手拉马扎诺娃,她已怀孕六个多月,是以准妈妈的身份出征奥运。还有来自 11个国家的37名运动员组成了2024年巴黎奥运会的难民代表团。
他们国籍不同,身份不同,但自踏上奥运赛场的那一刻起,「运动员」才是唯一需要前置的标签,对布鲁娜这样有着残疾人身份的运动员而言也是如此。
其实凭着实力, 部分残疾运动员 能参加残奥会甚至还能收获不少荣誉,既然如此,他们会为何还如此渴望踏上奥运赛场呢? 或许 是因为健全运动员与残疾人运动员的界限还在无形中存在。
即使心中同样怀有对体育运动的热爱,竞技水平也与部分健全运动员相当,但残疾人运动员还是鲜有机会在大型体育赛事与健全运动员同台较量。
当然, 为残疾人运动员敞开奥运大门,并不是在否定 残奥会存在的意义 。
自 1960年举办至今,残奥会逐渐有了 合理规范的赛事等级划分,有温暖贴心的关照和服务,有为残疾人特设的诸多绿色通道和优待措施。残疾人群体的声音也因残奥会而得到放大和关注。
这也意味着在残奥会上,残疾运动员的竞技对象只能是残疾运动员,一方面这能确保运动的公平性,另一方面也是尊重和保护残疾运动员的表现。
透过布鲁娜的故事,我们似乎看到了残疾运动员参与奥运的更多可能性,或许在不远的未来,能有更多残疾运动员能通过公平竞争迈入奥运会的殿堂,实现自己的奥运梦想。
站在巴黎奥运会赛场的布鲁娜
本届奥运乒乓球比赛,布鲁娜参与女子团体项目的竞争。 看到站在场上的她,不免令人联想到同样身为残疾人的史铁生。在饱受失去双腿的痛苦后他想要的并不是「他们避讳谈起我的腿」「不敢提起跑、跳等字眼」,而是有像余华一样的挚友能带着坐在轮椅上的他去踢球,只需把他当作普通人对待。
前文提及的纳塔利娅也曾直言:「我厌倦了被视为残疾人,是否残疾对我毫无意义。我只是一个乒乓球运动员,会一直竭尽全力。」
站在奥运会上的布鲁娜身份是一名乒乓球运动员。所以,像欣赏其他运动员一样欣赏她的球技,向她投去平视的目光其实就是对她最大的尊重。
*无标注图 片均来自于布鲁娜社媒
女孩不下场
记录女孩儿们的体育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