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岁杨得志参加老红军聚会不落座,说:咋敢,我在外面站一会儿。古往今来,有许多动人心弦流传下来,其中最感人的莫过于那些彰显了无私友谊的动人篇章。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领略到一段发生在上世纪的真实友谊故事,看看当年那位已是将军的老人,是如何表现出对老师长的由衷尊重。当一位80高龄的老将军受邀参加老战友聚会时,他宁愿站在门口也不愿落座,原因居然是?
老佝者,曾经风华正茂、英勇无畏,如今已是人生圆满、安享晚年。但当年他们肩负的职责并非儿戏,穿越硝烟弹雨的战场、跋涉遍及祖国大地的长征路、浴血奋战保家卫国的抗日战场...那一幕幕惊心动魄的场景定将铭记终生。所以当他们重聚在一起,互诉彼此经历的时候,定会感慨万千、百感交集。
这不,就有一位早已功高位重、威风凛凛的老将军,在参加老战友聚会的时候,竟然做出了一件令人费解的举动。我们且看文章讲述。
1991年,80高龄的杨得志老先生受邀参加老战友聚会。虽然年事已高、行动已然不便,但一想到能见到多年未见的老战友,内心充满了期待。于是,杨老整理好仪容,在助理的陪同下前往会场。谁料到了会场,老人家竟然迟迟不肯落座,还对助理说"现在我可不敢落座,你陪我一起去站一会儿吧!"助理和场内其他人都纷纷侧目,不解这位身份尊贵的老人为什么不肯入座?
就在众人疑惑不解之时,一阵汽车行驶的声音传来,随即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缓步走下车来。原来,这位就是久未露面、年事已高的李老先生,乃是杨老多年未见的老师长和战友。看到老师长到场,杨老和助理顿时喜出望外,泪水盈眶地上前拥抱。现场响起热烈的掌声,大家这才理解杨老迟迟不落座的用意了。
原来,杨得志和李聚奎二人的友谊源远流长,可以追溯至上世纪20年代的北伐战争时期。彼时,杨老已是共产党领导下的工人运动积极分子,在一次矿工大罢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李老则是受到我党影响,从国民革命军"变心"而加入红军的。此后,二人在革命战争的硝烟中结下了战友情谊。
转眼间,岁月飞逝,彼此苦战数载,历经艰苦,二人均步入壮年,成为部队的骨干力量。当年李老受命率部强渡大渡河,为渡河作战计划亲自勘察河道,并派遣一个小分队率先攻击敌人,引开其注意力。这个小分队就是由当时的杨得志指挥,17名英勇战士全部牺牲,成为红军史上的佳话。
革命战争年代,李聚奎是杨得志的师长兼战友,两人生死与共,肝胆相照。李老当年在部队素有"刚正不阿"的美誉,为人正直、作风严谨,但对手下却极为看重,经常派杨得志出力。杨老亦是对师长言听计从、钦佩有加。两人终老同年,在大厦将倾之时,彼此更是恩爱有加、相濡以沫。
正所谓"师恩如山高",杨老对当年师长的教导与引领,心存感激。虽然这一次师生两人已是白发苍苍、年事已高,但对师长的景仰之心却丝毫未减。所以,对一向要敬重地尊重的老师长,杨老决不愿在老人家未到之前先行落座。
看看,虽然年华已逝,但老红军的风范却依旧存在。对师长曾经的教导,始终心存敬重,对友谊更是不离不弃。这正是自古相传的"举案齐眉"之风,是我们这一代人当学习和发扬的优良品德。
虽说那是一段发生在上个世纪的往事,但其中所彰显的友谊之纯挚、师生之敬重,却是永垂不朽的人生大道理。我们当以杨老和李老为榜样,时刻铭记师长的教诲,对朋友间的友情珍惜有加,用一颗赤诚之心对待身边的亲朋好友。友谊之火,薪不可传;师恩之德,永难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