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在中国古代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绚丽多彩的民族文化,它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除了文学、艺术等璀璨的文明之外,还发展出了独具特色的墓葬文化。中国的墓葬文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产物,树高千丈,落叶归根,它也是人们缅怀祖先以寄托哀思之情的归宿。

根据考古调查发掘,墓葬文化最早起源于旧石器时代晚期,距今13500多年,在广东英德青塘遗址就已经发现中国最早的墓葬。古代葬俗因时代、地点的差异,墓葬文化也各有不同,经过上万年的发展,形成了有土葬、火葬、水葬、悬棺葬、塔葬、衣冠冢等多种形式,其中最常见的是土葬。

殷商以来,历朝历代墓葬主要形式都是采用土葬,土葬也发展了竖穴墓、大石墓、瓮棺葬、石棺葬、砖石室墓、洞室墓、木椁墓、船棺葬等等形制,其中以木椁墓最难以存续,然而正是这最难存续的木椁墓葬方式,却发展出了古代墓葬文化巅峰的“黄肠题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黄肠题凑”是古代墓葬形制与工艺的巅峰

(一)“黄肠题凑”的等级使用制度森严

进入阶级社会以后,由于受到了传统观念的影响,人们对“祖先崇拜”以及“事死如事生”的观念十分的推崇,古人认为人死后灵魂不会消散,会进入到另一个世界继续存在,帝王贵族们生前过着奢华的生活,因此在死后还想继续幸福,因此他们对于“丧葬”特别的重视,往往把生前的一切用具都陪葬在自己的陵墓中,同时在墓葬制度中也形成了严格的阶级和等级墓葬现象。

“黄肠题凑”的墓葬形式发展于周朝,盛行了秦汉,它是等级墓葬中最顶层的存在。“黄肠题凑”是一种特殊葬制,其使用者主要是帝王及其妻妾,但经朝廷特赐,个别勋臣贵戚也可使用。“黄肠题凑”有着森严的制度约束,其它贵族阶级使用就是僭越,平民百姓更不用提,“黄肠题凑”的奢华超出了他们的想像。

“黄肠题凑”这个词最早出现在《汉书·霍光传》:上及皇太后亲临光丧。太中大夫任宣与侍御史五人持节护丧事。中二千石治莫府冢上。赐金钱、缯絮,绣被百领,衣五十箧,璧珠玑玉衣,梓宫、便房、黄肠题凑各一具,枞木外臧椁十五具。
《汉旧仪》记载:武帝坟高二十丈,明中高一丈七尺,四周二丈,用梓棺黄肠题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黄肠题凑”的形制和工艺繁杂。

相信绝大多数人都没有见过“黄肠题凑”是个什么样的墓葬形式,它的形制和工艺也繁杂,我们看一下古书中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