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欧洲的车市上,一场风暴正在酝酿。曾经高高在上的欧洲车企,如今却被中国电动车搅得不得安宁。谁能想到,那个曾经只会模仿的"世界工厂",如今却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后来居上,让欧洲人又爱又恨?

而在这场关乎欧洲汽车产业命运的博弈中,德国这个欧洲经济火车头的态度,却让人大跌眼镜。

这场跨越欧亚大陆的汽车争端,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时光倒回2015年,彼时的中国电动车还是个"新鲜玩意儿"。一辆中国产的电动车,要价6.7万欧元,简直是天价。反观欧洲本土的电动车,售价4.8万欧元,虽然也不便宜,但至少还算"平易近人"。谁曾想,短短七年光景,天地之势竟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2022年,中国电动车的平均价格已经跌到了3.2万欧元,便宜得让人瞠目结舌。与此同时,欧洲电动车不降反升,涨到了5.5万欧元。这一高一低之间,欧洲消费者的选择,自然不言而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欧洲人开始大把大把地买中国电动车,搞得欧洲自己的新能源车企叫苦连天。欧洲的车企们可不干了,他们指责中国车企在搞倾销,破坏市场平衡。这场争端,就这样悄然拉开了序幕。

2022年10月,欧盟就开始琢磨要不要对中国电动车加税了。彼时,大洋彼岸的美国已经把中国电动车的关税加到100%,这可给欧洲树立了个"坏榜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4年6月9日,欧洲议会选举结果出炉,右翼势力抬头。这一政治变化,无疑给中国电动车的处境蒙上了一层阴影。仅仅三天后,欧盟委员会就放出风声,说要对中国电动车加征17.4%到38.1%的关税。

事情并没有这么简单。欧盟内部,各国的立场可谓是错综复杂。法国、意大利和西班牙等国家支持加征关税,但德国却出人意料地持保留态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德国的态度,着实让人费解。要知道,德国可是欧洲汽车工业的龙头老大。宝马、奥迪、奔驰,哪一个不是响当当的世界名牌?可就是这样一个汽车强国,在关键时刻却选择了弃权。

为什么德国会做出这样的选择?答案或许藏在一组数字里:过去十年,德国的宝马、奥迪和奔驰向中国卖出了1920万辆汽车,占这些品牌全球销量的30%到40%。中国市场对德国车企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德国政府和车企都反对加征关税,到处奔走游说。他们担心的是,中国可能会采取报复性措施,影响德国车企在中国的销售。这种顾虑,不无道理。毕竟,中国市场对德国车企来说,就像是一棵摇钱树,谁也不愿意看到它被砍掉。

德国的立场也引发了不少争议。有人说德国投弃权票可能反而"害了"中国,因为支持加征关税的国家占了欧盟大部分的人口和经济体量。这种观点似乎也有一定道理,毕竟在国际政治中,站队往往比单打独斗更有分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4年7月4日,欧盟贸易专员东布罗夫斯基斯放话说,可能会支持11月对中国进口电动车征收关税。紧接着,2024年7月5日,欧盟对中国电动车加征临时关税的计划正式开始实施。

这次的临时关税最长实施四个月。如果到2024年11月谈判还没有进展,欧盟就要确定最终的关税方案了。虽然最后定的关税涨幅比最初公布的要低一些,但还是保持在比较高的水平。德国这边一直在努力,想把关税控制在15%左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4年7月中旬,欧盟全体成员进行了表决,结果是12票支持、11票弃权、4票反对,可以说是相当胶着的局面。这个结果,也再次凸显了欧盟内部在这个问题上的分歧。

有意思的是,各国的立场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比如西班牙、瑞典和匈牙利,虽然最初支持加征关税,但在最后的表决中却投了反对票。这种立场的变化,或许反映了各国在权衡利弊后的复杂考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回顾这场争端的始末,我们不难发现,它其实反映了欧洲汽车产业面临的深层次问题。从2020年到2023年,中国电动车对欧盟的出口总额从16亿美元猛增到115亿美元,增长速度惊人。现在欧盟进口的电动车中,超过三分之一都是来自中国的,中国电动车在欧洲市场上的份额不容小觑。

面对中国电动车的强势崛起,欧洲车企显然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可用贸易保护主义来应对这种挑战,是否真的是明智之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分析指出,如果把市场封闭起来,可能会阻碍产品进步,搞不好会越保护越弱。这种观点似乎也有一定道理。毕竟,竞争是创新的最大动力,没有竞争压力的产业,往往容易陷入停滞不前的困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还有人认为,搞贸易保护主义可能会伤及欧洲车企自身,反而会刺激中国车企加大研发力度。这种观点也不无道理。面对贸易壁垒,中国车企很可能会更加努力提升自身实力,以应对未来可能面临的更多挑战。

更有意思的是,有人预测,就算加征关税,中国电动车可能还是欧洲消费者的最佳选择。这种预测,或许反映了中国电动车在价格和性能上的优势已经达到了一定程度,即使加上关税,依然具有很强的竞争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们不妨大胆预测一下:无论这场争端最终如何收场,它都将成为全球汽车产业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节点。它或许会重塑全球汽车产业的格局,也可能会推动新一轮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无论如何,这场跨越欧亚大陆的汽车争端,都值得我们继续关注。它不仅关乎一个产业的兴衰,更折射出全球经济格局的深刻变化。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我们或许需要以更开放、更包容的心态,去面对这种变化,去拥抱这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