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多元文化交融的校园环境中,语言的使用往往成为关注焦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8月6日,澳洲新闻集团报道了一起发生在墨尔本大学的事件,引发广泛讨论。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大一新生,化名Harry,向媒体表达了他对课堂上频繁使用中文交流的不满,称这种做法让他感到被边缘化,甚至考虑转专业以逃避这一困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英语国家中的中文课堂:一名学生的困惑与挣扎

Harry是一名初入墨尔本大学商学院的新生,他发现自己的经济学入门课程的辅导课(tutorial)中,中文成为了主要交流语言。

在由约20名学生组成的辅导小组内,多数同学倾向于用母语,也就是中文进行讨论,这使得Harry难以跟上节奏。

“当我听不懂他们与导师的对话时,我感到十分孤立。”他在接受ABC电台主持人Ali Moore采访时说道,“这使我很难融入课堂讨论,我仿佛成了旁观者。”

Harry指出,在每次辅导课上,导师与学生之间的部分交流都是用中文完成的,尽管英语是该校的官方教学语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表示,尽管有一位好心的同学经常充当临时翻译,但这不应成为常态。

“我觉得这不应该成为那位同学的责任,”他补充道,“我本应主动询问,但我认为在英语为主的环境下,这种情况是不应该发生的。”

大学回应:正展开调查,鼓励正式投诉

面对这一投诉,墨尔本大学迅速做出反应,声明正在积极调查此事,并鼓励Harry通过正式渠道表达不满,以便更全面地了解情况。

作为澳洲最负盛名的高等教育机构之一,该校强调其所有课程,包括讲座、辅导课、考试及各类学术活动,均严格使用英语进行,旨在营造一个包容性的学习环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据透露,商科大一新生可选择加入约100个不同的辅导课小组,而Harry的遭遇似乎是个例。校方重申,虽然鼓励学生在小组讨论中使用英语,但在多语言背景的群体中保持沟通畅通同样重要。

针对这一事件,澳洲高等教育质量与标准署(TEQSA)也发表评论,指出大学在招生过程中应对学生的英语能力设定明确标准,以保障所有学生的学习参与度。

TEQSA发言人强调,各教育机构必须建立有效的投诉与申诉机制,及时解决学习体验问题。

“学生应敢于发声,表达其关切,”发言人表示,“若学校未能妥善处理投诉,或存在违反标准的行为,学生有权向TEQSA寻求援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为全球排名前20的顶尖大学之一,墨尔本大学不仅在学术领域享有盛誉,也在推动文化多样性与包容性方面承担着重要角色。此次事件提醒了学术界,即使是在英语国家,高校也需要持续审视其语言政策,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平等地参与学习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