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知名985高校筹建医学院,一次收了两家附属医院。
作者|十一
来源|看医界(ID:vistamed)
华东师范大学作为一所知名的985高校,收获两家医院成为附属医院。
近日,据上海本地官方媒体报道,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了《沪教委高〔2024〕23号文件》、《沪教委高【2024】24号》文件,上海市长宁区两家医院——长宁区妇幼保健院和长宁区精神卫生中心,正式成为华东师范大学附属医院。
《沪教委高〔2024〕23号文件》显示,长宁区妇幼保健院成为华东师范大学附属医院后,医院保留原有体制和建制,行政隶属关系不变,医院等级不变。未来,华东师范大学将按照相关规定和规划,推动医院科研设施、教学管理、师资队伍等方面建设,加强对医院临床教学工作的指导,提高人才培养质量,2028年,市教委将会同市卫健委对附属医院建设情况进行验收。
公开资料显示,长宁区妇幼保健院创建于1935年,是一家二甲专科医院。医院年门急诊量约64万人次,年分娩量约12000人次。2016年4月,医院以高分通过JCI国际认证,成为国内较早通过JCI认证的公立专科医院。
而长宁区精神卫生中心创建于1976年,是一所二级甲等精神卫生专科医院,2020年,医院成为上海市首家设置康复医学科的精神专科医院,联合华东师范大学康复学系,打造国内优势康复专科“医校融合”新目标态势,使得医院整体教学、科研、预防和康复等众多学科进入迅猛发展阶段。
而华东师范大学于1996年被列入“211工程”国家重点建设大学行列,2006年教育部和上海市决定重点共建华东师范大学,学校进入国家“985工程”高校行列。2017年学校进入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行列。
近年来发力医学,动作频频
作为一所知名985高校,近年来,华东师范大学在筹建医学院、收纳附属医院方面动作频频。
2018年6月,华东师范大学发布通知,医学院筹建办公室成立,同年9月,学校任命了医学院筹建办公室主任,主导和推进医学院筹建进程。
而上文提到的两家医院,也与华东师范大学早有渊源。2019年5月,华东师大与长宁区政府签约,合作共建华东师范大学附属妇幼保健院和华东师范大学附属精神卫生中心,成为筹建附属医院,并共同设立华东师大长宁健康基金,共建医疗健康研究平台,以提升两家附属医院医疗研究和服务水平。
一年后的2020年5月,华东师大医学与健康研究院正式成立,研究院官网介绍,研究院设立基础医学中心、临床医学中心、转化医学中心和公共健康中心,包含若干研究所及附属医院集群。
也是在研究院成立的这一年,华东师范大学就跨省收获了一家附属医院。2020年11月,华东师范大学附属芜湖医院签约挂牌仪式举行,始建于1953年的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成为华东师大异地正式挂牌的第一家医院。
医院官网显示,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编制床位数1500张,开放床位2132张,2023年全年服务门急诊患者118.92万人次,服务住院患者7.32万人次,完成手术2.04万台次,三类以上手术占比78.42%,其中四类手术占比23%,微创手术占比29.91%。
随着本次上海本地两家医院正式成为华东师范大学的附属医院,华东师大附属医院数量达到三家。
医学院、附属医院与高校相互成就
医学院及附属医院对于高校来说有多重要不言而喻,据了解,有的大学在成立医学院后,高校的科研、教学实力、学校排名等均快速提升。
以上海大学为例,2015年上海大学的地方高水平大学建设方案中,医学学科位列上海大学重点发展的六大一流学科。2020年6月6日,上海大学宣布成立“医工交叉研究院”,并有上海孟超肿瘤医院、上海十院等10多家医院被纳入上海大学附属医院及教学医院。
2021年1月,全球数据分析服务公司科睿唯安(Clarivate Analytics)公布的ESI数据显示,上海大学共有10个学科进入全球前1%行列,其中包括临床医学,该统计数据覆盖时间范围为2010年1月1日到2020年10月31日。与前一统计周期相比,上海大学全部10个学科的全球排名百分位上升,学校学科的整体实力稳步提升。
而作为上海4所老牌985院校之一,此前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这3所已先后拥有医学院及其附属医院,定位为亚洲医学中心城市的上海,一些优质顶级的医疗资源也早已被老牌医学院纳入附属医院队列,被“瓜分殆尽”。
但是,作为新发力医学学科的985院校,一次收入两所二甲医院作为附属医院,对高校和医院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对于华东师范大学来说,附属医院的加入可以提供更多的临床教学资源和实践机会,为高校的医学研究提供更多的临床数据和研究平台,同时可以吸引更多的优秀医生和医学专家加入高校,提升高校的整体学术水平。
而对医院来说,通过与高校的合作,医院可以获得更多的科研支持和技术交流,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提高医院的知名度,培养更多的医学专业人才,同时,医院可以更多地参与到高校的科研项目和教学活动中,提高整体医疗队伍的科研素养和教学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