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敏学是毛主席的至亲,毛主席称赞他有三个第一,即武装暴动第一,上井冈第一,渡江第一。
论资历、论功绩他绝不输他人,可他的职务却越当越小,衔不过正军、官不过副官。
就连毛主席得知他的行政待遇才8级时,都难掩惋惜之情,直言不讳地表示:“真是瞎胡闹!”
那么,贺敏学究竟做了什么?为什么他的职务却越当越小,就连毛主席都为他愤不平呢?
毛主席称他“三个第一”
1954年的初夏,贺敏学接到了来自中南海的邀请,主席早早就在会客室等候,不多时,贺敏学就走了进来。
主席闻声而动,迅速从沙发上站起,掩饰不住脸上的喜悦,步伐稳健而有力地向贺敏学走去。
落座后,主席的目光中满是关切,询问起贺敏学这些年来的生活点滴,贺敏学一一作答。
回顾两人的上一次见面,还是在中央苏区,这一别,竟是20多年过去了,两人不仅是至亲,更是战友。
谈及贺敏学的辉煌过往,主席不禁感慨万千:
“你可是有三个第一啊,武装暴动第一,上井冈第一,渡江第一。”
主席口中的武装暴动第一,是指1927年贺敏学领导的永新暴动。那时的贺敏学,还是贺家那个备受宠爱的长子长孙,家境殷实,书香门第。
贺敏学打小就爱看《三国演义》、《水浒传》,被书中英雄人物的豪情壮志深深吸引,还时不时地舞枪弄棒。
这天,贺家茶馆来了两个兵痞,他们整日里欺压弱小,不干正事,这次竟调戏起贺敏学的母亲。
贺敏学恰巧撞见这一幕,心中的怒火瞬间被点燃,毫不犹豫地抄起一旁烧得通红的火剪就冲了过去。
直接烙在那两个兵痞的屁股上,那两个兵痞疼得仓皇逃离,贺家担心那两个兵痞会再来找事,于是赶紧让贺敏学先出去躲一阵。
不出所料,没两天,那两个兵痞就带人来了贺家茶馆,要他们交出贺敏学,最后还是给了对方不少“袁大头”才了结此事。
这次事件不仅让贺敏学深刻体会到了弱肉强食的残酷现实,也坚定了他寻求自身强大的决心。离家后他拜师学艺,学成后参了军。
最初,他加入了国民党,渐渐地,随着他在国民党待的时间越长,思想觉悟越高,他发现,国民党并不是一个好的容身之所。
在“白色恐怖”笼罩全国的艰难时期,贺敏学毅然“转党”, 并惊喜地发现,自己的妹妹贺子珍、贺怡早已成为了共产党的一员。
1927年6月,反动武装突袭永新县,贺敏学和一些革命群众不幸被捕,在狱中他想尽办法与共产党人取得联系。
与此同时,中共永新县委决定,联合周边三县,里应外合,攻永新,救同志。这天夜晚,随着一声枪响,战斗打响。
贺敏学率领狱中80多个狱友奋力反击,没多久,便攻下永新,不仅有力地打击了反革命的嚣张气焰,也为后来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怎料没多久,敌军派出一个营的兵力前来镇压,贺敏学率农民武装力量拼死抵抗。
首战没让敌军讨到便宜,但也让贺敏学意识到一个问题,农民武装力量只是一时能抵挡的,敌人毕竟是正规军,后续的战斗,我方是讨不到好处的。
于是,贺敏学决定,保存革命力量,趁敌人对我方形成包围之际,尽快分开撤离。
贺敏学则跟随袁文才,上了井冈山,另一边,敌人恼羞成怒,对贺家实施报复,贺家先后有十多位亲人为了革命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为毛主席上井冈山奠定基础
上了井冈山后,贺敏学暂时在袁文才的地盘安顿了下来,袁文才和王佐两人因不堪忍受土豪劣绅的欺压,愤而投身山林。
因此他的绿林气息很重,在对人做事方面往往是从感性出发,骨子里仍旧是劫富济贫、快意恩仇的侠客思想。
尽管贺敏学不遗余力地向袁、王二人传授共产党的革命理念,但那份深植于骨髓的绿林豪情与侠客精神根深蒂固,两人的思想观念基本没太大变化。
袁文才
与此同时,国民党军队的“进剿”行动步步紧逼。面对装备精良的敌人,由农民武装起来的自卫军显得尤为脆弱,几场激战下来,损失惨重,士气低落。
袁文才和王佐两人认为,永新自卫军的人数较多,目标大,且对山头又不熟悉,提出了撤退至永新、分散潜伏的策略,以避敌锋芒,保存实力。
这一决定,虽在永新领导人中引起了不小的争议,被误解为出于私利的自保行为,要将他们赶下去。
但贺敏学看到的是,在当前的情况下,袁文才和王佐要管很多人的吃住,确实也是一大难题,且大敌当前,还是分散潜伏的好。
随着永新武装的分散下山,袁文才与王佐在崇山峻岭中与敌人玩起了猫捉老鼠的游戏,不断消耗着敌人的耐心与兵力。
而国民党方面,面对这股难以捉摸的力量,也不得不调整策略,转而采取安抚与争取的手段,试图以高官厚禄诱降二人。
但两人立场坚定,心如磐石,与对方不断周旋,绝不会做出那种背叛求荣之事。
没多久,贺敏学听闻了湖南爆发了秋收起义,刚打算带一支小分队前往寻找,却不料途中遭遇敌人伏击,队伍被打散。
恰逢此时,毛主席率领部队来到了三湾,在贺家兄妹的积极斡旋下,两支力量得以汇聚,使得毛主席的队伍能与袁文才的队伍共占井冈山。
毛主席对永新暴动早有耳闻,在象山庵三县联席会议后,各县负责人各奔原地继续斗争,而贺敏学则留在井冈山,做后续工作。
在贺敏学等人的不懈努力下,袁文才部终于被争取过来,接受了共产党的整编与改造。从此,这支曾经的山林之师成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重要力量之一。
1928年的黄洋界保卫战中,贺敏学更是身先士卒,率领部队浴血奋战,为保卫井冈山根据地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人民的好省长
1949年的春末夏初,贺敏学敏锐地洞察到渡江战役前夕的紧迫与关键,他力主派遣一支精锐先遣小队,跨江深入敌后,以探明敌情。
这一提议在会议上遭遇了前所未有的阻力,多数人担忧此举无异于虎口拔牙,风险难测。贺敏学在会上慷慨陈词:
“古有勇士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之勇,今我辈亦应有此决心与胆识。只要我们精心策划,周密部署,定能化险为夷,掌握渡江先机!”
贺敏学的言辞铿锵有力,却仍难平息众议。于是,贺敏学决定用实际行动来证明自己。
他亲自挑选了几名侦察兵,组成了一支先锋小队,悄然渡江。这支小队不仅安全返回,还带着宝贵的敌军情报。
连续数日,侦察兵们屡建奇功,不仅掌握了敌人的布防情况,还俘虏了几十名敌军士兵。
贺敏学的身份背景却成了部队中一些人口中的谈资,他有两个妹妹,贺子珍是毛主席的夫人,贺怡是毛主席弟弟毛泽覃的夫人。
部队中,有人得知后,难免八卦,对其议论纷纷,有人调侃:
“俩妹妹,一个是主席夫人,一个是主席胞弟夫人,那你岂不是国舅了?”
贺敏学听后,心里很不舒服,在他看来,部队是打仗的地方,不是攀关系的地方,随即对众人严正声明:
“在这里,你们可以叫我贺参谋长,也可以直接称呼我为贺敏学同志,我就是一个普通的党员,国舅之名,与我无关!”
这份淡泊名利、严于律己的品格,就连他的妻子李立英,在与他相恋至结婚的一年多时间里,都不曾知晓丈夫与毛主席之间的渊源。
20世纪50年代,当上级为贺敏学定下行政7级的待遇时,他并未因此沾沾自喜,反而主动请求,再降一级。
在他看来,个人的职位与待遇远不及党和人民的事业重要。调任福建省副省长后,他的谦逊与低调更是让老战友们感到意外与敬佩。
陈毅更是直言不讳地表达了对他的不解与钦佩:“贺敏学怎么连省常委都不是?”
所以,才会出现上文主席对贺敏学的行政待遇才8级不平,但贺敏学却表示:
“这里的许多同志的级别都偏低,如果我低一级的话,可以将好几个干部调高,也更能调动干部们的积极性。”
对于贺敏学来说,职位的高低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这个岗位上,是否是在为党和人民工作,是否是在干实事。
他从未利用自己的身份来索取过任何的特殊待遇,在福建任职期间,他以人民利益为重,勤勉工作,深得民心,还被福建人民尊称为“人民的好省长”。
晚年时,他依然心系国家大事与民生福祉,在革命期间,身体多次负伤,腰部更是留有未取出的子弹。
在他离世后,那颗陪伴他一生的子弹也随同遗体一同消逝于世间。
清理遗物时,人们惊讶地发现他的存款竟不足千元,而他生前的大部分财产都已用于帮助百姓。
贺敏学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无产者、什么是纯粹的共产党人。
结语
贺敏学的一生,是对共产党人初心与使命的生动诠释,他用自己的行动向我们展示了何为高尚的情操与无私的奉献。
他深知,在革命与建设的征途中,个人的得失微不足道,重要的是能否坚守信仰,为人民服务,为党和国家的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因此,他主动降低自己的行政级别,以此来提升更多同志的待遇。这种牺牲小我、成就大我的精神,正是共产党人应有的风范。
贺敏学的离世,是党和人民的巨大损失。但他留下的精神财富却永远激励着我们前行。
他用自己的一生告诉我们:真正的共产党人,应该是人民的公仆、国家的脊梁,应该时刻牢记自己的初心与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