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看一些大明星、大商人表面风光,但一旦涉及到偷税漏税、违法犯罪,立马就会被打回原形。这两年大家也看到有多少人物“翻车”了。

国家一动手,管你多大的明星,背后有多少资本推手,只要证据足够,说抓就抓,作为一个普通老百姓,响应国家的号召准没错,民藏,亦是如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金融、网络、房地产逐渐放缓后,文化产业才是未来的大生意,国家早就看到了这一点。从2016年开始,每年都会推出一些新政策,目的在于大力推动文化产业发展,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而几乎每一任文物局领导,在谈论文化产业发展的时候,都会单独说一下民藏,表示高度关注和重视民间文物收藏,要让民间文物“活起来”!

前任文物局局长刘玉珠更是直接表示:“民间文物收藏是国有文物收藏的数十倍(具体是指可移动文物),民间文物收藏也是中华文明或者说中国文物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物收藏的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切实解决,文物保护之路也是不完整的。”

他还说:“好多朋友劝我,这个问题(文物方面的重大问题)你不要碰,都是文物界的老同志,弄不好会遍体鳞伤,但越是这样我们越要做,宁可牺牲在前进的路上,也不能还没见敌人就缴械投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很显然,有很多英明的领导,是真的想为民藏做点实事的,这几年也确实推动了很多惠及于民的政策。从开启官方鉴定单位、补贴民间开办私人博物馆、成立社会文物行业协会、开展民间文物流通试点以及国博征集民间藏品等,所以大家不要怪文物局不作为,他们确实为民藏做了很多事情。

但从目前的效果来看,收效却甚微,很多民间藏家们也很无奈,明明国家这么重视民藏了,也承认民间拥有大量文物了,为何中间还有那么多“阻碍”呢?

其实绕来绕去,最终还是绕到文物的确真、确权问题上去了!上海市收藏协会会长吴少华说过:“制度的规范和立法的完善,才是事情发生根本性转变的关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没有相应的规范机制,却有巨大的利益诱惑,单纯地靠相关部门的推动、专家自我的道德约束,在当下并不可靠。老老实实学经验、练眼力、一线实战的藏家们,往往却是收藏界的“最底层”。

为何,因为不懂得适应“社会规则”。鉴定是死的,但人是活的,在当下“目鉴”为王的时代,真假全由专家说了算,你可曾见过官方鉴定单位,有70多岁的鉴定主力,经验竟还停留在上世纪的考古时期。

“酥光”说成“贼光”,没包浆就不到代,氧化痕迹看不出来,全凭主观论断,没有实战经验。我曾见过一场“试点官方鉴宝”,一千多号人的藏品,竟全部毙掉,那叫一个惨不忍睹。

懂“规则”的人,不走寻常路,眼力通神的人难找,爱钱的人那还不是一抓一大把,只要花点钱打通关系,赝品也能“洗白”上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谓:“阎王好见,小鬼难缠。”高层真心想为民藏做点事,但下面有太多的利益纠葛,没有法律对专家的限制,没有制度对拍卖经营的规范,那么垄断就是必然。

你想想,一件清三代官窑现在市场价超过1000万,假如突然承认了民藏,多出来成千上万件的清三代,价格一下掉到几十万,你愿意,人家愿意吗?

所以,不是国家不重视民藏,而是下面有一些无形的“手”,在阻碍着民藏的崛起!

这在短期内是改变不了的,中国是个“人情社会”,那些人组成了一个巨大的“关系网”,你要么花手段去融入他们,要么就继续呐喊、呼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民间藏家们天天互相指责“国宝帮”、“垃圾帮”,互贬互损,民间拍卖机构更是大多以诈骗为主,更是让别人看着“很不争气”。大家都在考虑自己的小九九,胆子大一点的直接违法走私文物到国外,脑子活一点的干脆放弃进步,开始玩弄赝品收割韭菜,貌似脚踏实地搞收藏的老藏家,才是那个“傻子”?

可是,不会永远维持这种局面的,过去直到现在民藏之所以还那么乱,原因在于有太多急功近利的藏友,给了各种伪专家、造假、诈骗的机会。但现在民藏开始向专业化、知识化和细腻化转变。

越来越多的藏友都了解“收藏”的本质,以赏玩为乐,以传承为本,以眼力眼光作为投资基础。当制造乱象的人彻底混不下去,倒逼市场净化、制度改善,到时候,最“傻”的藏家,往往会获得最丰厚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