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0亿政府补贴来了,你一定不能错过!

这将会是有史以来,中国政府开展的最大强度“消费刺激运动”,关系到所有人的重大利好。

7月24日,发改委联合财政部,发布了一个名为《关于加力支持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

以旧换新的若干措施》的文件。

该文件提出,要从今年发行的特别国债中,拿出3000亿元,用于支持设备更新、消费品以旧换新活动。

涉及到的补贴强度,将会超过2009年的“家电下乡、汽车下乡”运动,创下历史纪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你肯定会好奇,这一轮活动什么时候开始,哪些领域有补贴,政府的羊毛具体该怎么薅呢?

不要急,今天柏年都告诉你。

而这一次补贴的背后,同时又意味着我们政府的宏观调控思路,发生关键转折。接下来对中国经济、对资本市场也会产生重要影响。

今天,我们一并说道说道。

1、消费补贴,来真的了

政府鼓励“消费品以旧换新”,我们不是第一次听说了。

早在去年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就做出过相关安排。此后,很多部委也都出台过鼓励性文件。

再往前回溯,疫情期间,各地政府还推出过“消费券”活动。但是,老百姓感受到的实惠,并不是很明显。

为什么这一次的消费补贴,我们就需要重点关注呢?

一个最关键的不同,就是有中央财政的大力参与。

以往,各地的消费刺激活动——包括疫情期间的“消费券”、之前的“以旧换新”,都是由地方财政或者企业主导的,中央一般只负责发文鼓励。

但是我们都知道,现在地方财政压力比较大,能拿出来的钱不多。所以每次搞出来的活动,都是雷声大、雨点小。

同时,由于涉及到“地方保护”,肥水不流外人田。地方上的消费补贴,通常只面向本地商家。这就让消费券的效果,进一步打了折扣。

过去几年,很多省级政府搞的消费券活动,甚至都不如电商平台自己搞的“百亿补贴”动静大、实惠多。

但是这一次不同了,因为中央财政开始真金白银掏钱,一掏就是3000亿。

而且,这一次消费补贴活动,基本上不给地方财政造成负担。

文件指出,由消费补贴产生的政府相关费用,中央与地方分担比例为9:1。这样一来,地方政府施行的积极性,那就相当大了。

所以在这里,柏年也教给大家一个小技巧。

看政策文件是不是真的有效果,关键在于文件是不是挂了“财政部”的名儿。

有财政部,中央掏钱了,那这个文件执行起来会立竿见影。

而如果财政部没挂名,这个文件就是“指导性文件”,具体执行效果要看市场自己了,懂的都懂。

2、补贴活动,实施细则

接下来,我们讲一讲这一次“消费补贴活动”的实施细则。

哪些商品的消费,可以享受到国家补贴?

具体有5大领域,其中前4个和我们切身相关。

第一个,也是补贴力度最大的领域,就是家电。

包括冰箱、洗衣机、电视、空调、电脑、热水器、家用灶具、吸油烟机这8类。

具体的补贴比例为,二级及以上能效标准,补贴售价的15%

一级及以上能效标准,再多补贴5%,也就是20%

每位消费者每类产品可补贴1 件,每件补贴不超过2000元。

那这个补贴力度就相当大了,因为你要知道,当年造就了家电销售盛况的“家电下乡”活动,补贴比例也不过是13%。

今天,一口气就是20%。

如果上面8类产品,你每样都买一件,理论上最高能薅政府1.6万元的“羊毛”。

所以,如果你最近两年打算换家电的话,柏年强烈建议你,一定要参与这次的活动。

政府出钱给你打八折,机不可失、失不再来。

第二个,和大家关系也很密切的领域,就是汽车销售。

汽车以旧换新有补贴,这个并不新鲜。但是这一次国家决定,把以旧换新补贴的金额,整整提高1倍。

如果你个人名下有“国三”以下燃油车、或者2018年4月30日之前注册的新能源车,可以参与这一次的以旧换新活动。

购买新能源车,“国补”标准将会从之前的1万元提升到2万元;购买1.5升排量以下燃油车,“国补”标准将会从之前的7000元提升到1.5万元。

能从国家手里再多薅1万块钱羊毛,也挺好的。

当然,你如果想要享受这个政策,需要在文件出台的7月24日之前,名下有相应的临报废汽车。

如果没有,现在买个二手车搞指标,肯定是来不及了。

第三个领域,电动自行车、家装厨卫、智能家居领域。

文件指出,要对电动自行车、旧房装修、厨卫等局部改造、居家适老化改造所用物品和材料购置,提供相应补贴。

具体是哪些产品呢?

根据商务部有关负责人的介绍,这里面包括花洒、净水机、洗碗机、扫地机器人、智能马桶、智能门锁、健康监测等家居用品。

但是,补贴比例就不是国家统一规定了,而是由各地政府自行制定细则。

此外,在电动自行车方面,由于最近两年质量安全问题很多,电池自燃问题频发。相关部门正在抓紧制定补贴标准,只允许那些高质量、高标准的电动自行车品牌,参与国家补贴。

至于哪些企业、哪些产品能享受国家补贴,细则预计8月份就会发布,到时我们需要密切关注。

第四个领域,老旧货车、农用机械领域。

做运输、做农业的朋友需要注意了。

这一次政策规定,国三以下柴油货车,报废并买新车,每辆车补贴8万元;只报废、不购买,补贴3万元;只购买不报废,每辆补贴3.5万元。

报废20马力以下的拖拉机,最高补贴额由1000元提高到1500元;

报废联合收割机、播种机等并买新机,报废补贴标准提高不超过50%;

报废并更新购置采棉机,单台最高报废补贴额,由3万元提高到6万元。

那上面这四个领域呢,家电、乘用车、家装、农机货车,共享由国家提供的1500亿元补贴额度。

此外呢,还有近1500亿元补贴额度,是面向企业设备更新的。

这一次,国家取消了企业享受补贴,需要至少投资1亿元的限制,利好中小企业。

另外,还新推出了船舶补贴政策。

但是这个和我们普通人关系不大,柏年就详细不介绍了。

3、活动时间

看到这里,柏年相信不少朋友已经跃跃欲试,想要冲到购物网站上下单了。

不要急,这个活动还没开始,什么时候开始呢?

柏年预计是从9月份开始,12月份结束,时间不长,只有短短4个月时间。

在宣讲文件的新闻发布会上,发改委有关领导介绍过:补贴涉及的3000亿元资金,将会在8月底前下拨地方——基本上宣告了本轮活动将会从9月份开始。

所以最近,如果大家有购买大件商品需求的,可以等等,等到9月份。

同时文件指出,到今年的12月31日,未用完的补贴资金会收回中央——所以这个活动,也肯定会在12月底结束。

那是不是就说,从9月到12月,我什么时候消费,都可以享受到国家补贴呢?

也不是。

刚才讲到了,国家下拨的3000亿元,是定额,用完即止。柏年预计到12月份,很多地方的补贴额度就会用完。

所以如果你真的想买家电、汽车、家装用品,柏年建议你9月、10月份就下手,最迟不要过“双十一”。

因为这一次,国家补贴的力度真的很大。

历史上,2009年开始的家电下乡活动,一共搞了4年。到了第4年时,活动虽然名义上还在,但是有些地方上的补贴,就已经发不出来了。

那个时候,4年时间国家的总补贴金额是1000亿元。

现在是4个月,金额就高达1500亿。当然,虽然和其他品类共用额度,但是强度肯定是史无前例的。

补贴力度这么大,到时候大家肯定都会去薅羊毛。中国人这么多,再多羊毛也不够薅的,屏幕前的各位也一定要趁早。

4、政策背景

在最后,柏年想给大家讲讲,这次消费补贴政策出台的背景,以及对未来中国经济和资本市场的影响。

这一次的补贴政策,可能意味着十几年来,国家的宏观调控路线,正在发生关键转折。

为什么这么说?

我们回顾一下,以往经济下行有压力的时候,政府是怎么做的?

多是通过“供给侧”发力——大搞基建、放松地产、给企业减退税、鼓励制造业投资。

但是今天,这些方法已经日渐失效了。

基建,面临地方债务压力的问题;

地产,成为了扶不起来的阿斗;

至于制造业投资,我们的产能规模已经相当大,大到“供过于求”。再扩张产能,企业们只会更加内卷,赚不到钱。

然而在需求端,过去我们的支持政策却相当有限。

数据显示,在疫情之前,我们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还能实现8%-10%的增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到了今天,尽管已经没有了疫情影响,2024年6月这一指标增速却只有2.0%。

与此同时,我们的CPI也只有0.2%,都反映出内需的不景气。

上面这些因素,共同导致了过去3年,我们的大A股震荡下行。投资者也对政府的各项“稳经济”政策不太感冒。

那你说,内需不景气,我们靠外需发展可不可以呢?毕竟中国产业升级还算顺利。

也有很大风险。

在前两周的视频中,柏年给大家介绍过,美国前总统特朗普如果二度上台后,将会对中国发起的贸易制裁招数。

没看过的朋友,可以关注我,回看往期视频,内容也很劲爆。

而且,仅仅只有美国制裁我们就算了。由于中国体量太过庞大,贸易顺差太高——我们的贸易顺差,已经由疫情前的每年4000亿美元,发展到8000亿美元。

很多国家都对中国商品有抵触情绪。

例如最近两个月,欧盟、土耳其、泰国、印尼,都直接或间接提高了对中国商品的关税。其中不乏和我们关系友好的国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也可以理解,毕竟人家也要保护自己的本土产业,而中国的体量太过庞大、规模优势太过明显。

所以,解决当下中国经济矛盾的唯一路径,就是直接刺激国内需求。向老百姓提供消费补贴,则是一个立竿见影的手段。

这也是美、日等发达国家,在经济下行时期所采取的通用做法。

今天巨额消费补贴能够推出,代表着我们的政府,“稳经济”思路开始发生重要转变。

对股市而言,这次的补贴对家电、汽车、家装板块的利好,是显而易见的。相关板块已经在政策推出后,开始启动。

但是,市场可能还没有完全定价,这项政策推出背后,执政者思路的转变意味着什么?

消费补贴,有一就有二,后面类似的政策只会越来越多。

而随着需求端的刺激越来越多,未来的我们,可能也会和今天的美国一样,逐步告别低通胀、低利率的时代。

到时候,整个资本市场的逻辑,将会发生彻底逆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