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华人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李政道先生在美国洛杉矶去世,享年98岁。
图为颜宁微博截图
颜宁发文悼念:“巨星陨落,李政道先生千古。”
延伸阅读
封面新闻记者 闫雯雯 谭羽清 马晓玉
著名华人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李政道先生去世,享年98岁。
李政道长期从事物理方面的研究,在量子场论、基本粒子理论、核物理、统计力学、流体力学、天体物理等诸多领域做出了开创性和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工作。
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在中国科学院致辞 图片来源:中国科学院
1956年,李政道和杨振宁合作提出的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理论,彻底改变了世人对对称性的认识,为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道路上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促进了物理学的发展,为此共同获得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从西南联大
到美国
李政道的求学之路坎坷
1926年11月24日,排行老三的李政道在上海出生了。李家祖籍苏州,根据档案记载,李政道的曾祖父李子义是苏州天赐庄博习书院的创建人之一,后该书院扩建为东吴大学,也是现在苏州大学的前身。
受到家庭文化的熏陶,李政道从小就好学上进,从小学到中学,他的成绩一直很优秀,对数学和物理显示出了天分。他做数学题又快又准,经常得到夸奖。他还非常喜欢看书,涉猎面很广。李政道虽然出生于富足的家庭,但他同样也身处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也曾有着和家人四处流亡的经历。李政道离开上海后,被送入东吴大学附中进行了短暂的学习,后来又先后转到浙江嘉兴和江西读中学,在颠沛流离中度过了中学时代。
抗战时期,他辗转到大西南求学,一路上把衣服丢得精光,但书却一本未丢,反而一次比一次多。
在逃离上海前,李政道其实对物理学知识了解不多。直到流落赣州时,他偶然读到一套厦门大学校长萨本栋教授所著的《普通物理学》大学教科书,才初步打下了物理学基础。
1943年-1944年,李政道就读浙江大学(贵州湄潭)。在那里,李政道遇到了物理启蒙老师王淦昌。作为“两弹元勋”,王淦昌曾参与中国原子弹、氢弹研制。他的循循善诱使李政道逐渐认识到物理学科的意义和重要性,并对物理学产生极大的兴趣。
不过,李政道只在浙大读了一年,便转学西南联大,同时也遇到了改变他人生命运的新契机。1946年春,李政道获得赴美深造的机会。在自己的努力下,没有大学文凭的他最后竟被芝加哥大学研究生院破例录取。在那里,他得遇早已崇拜的著名物理学家费米的指点,深得治学奥秘,初显物理学方面奇才,并获得博士学位。
“诺贝尔奖”
华人第一人
31岁获物理诺贝尔奖
1957年,李政道和杨振宁合作提出弱相互作用中的宇称不守恒,并被吴健雄领导的实验所证实,彻底改变了世人对对称性的认识,为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道路上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促进了物理学的发展。为此,李政道和杨振宁共同获得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奖速度之快,在诺贝尔奖历史上是极为罕见的。这也是华人首获这一世界最高科学荣誉,极大地提振了中华民族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也让世界再次重新认识东方人。
李政道和杨振宁1957年在普林斯顿
在颁奖典礼上,李政道用汉语说道:“关于现代物理学基本观念的纠正,是我和杨振宁博士在哥伦比亚大学附近的中国餐馆里,用膳前后经常讨论而获得的结论。”之后,他用“孙悟空”和“如来佛祖”的故事来比喻探索真理之路没有止境,获得了热烈的掌声。
李政道和杨振宁在诺贝尔领奖台上,让世界对东方人刮目相看,显示了中国人的智慧和创造力。近半个世纪以来,李政道始终处于物理学研究的中心地位,在国际高能物理学界被誉为最具有潜力的人物。
对于一个物理学家来说,获得诺贝尔奖是荣誉的顶峰,却绝不是研究的顶峰。获奖后,李政道和杨振宁立刻成为世界名人,被邀请去世界各地演讲。但他并未被荣誉冲昏了头脑。李中清回忆说,父亲领奖归来之后,母亲立刻把诺贝尔奖章和证书收了起来,从未在家中悬挂展示。
除了宇称不守恒领域,李政道的学术生涯中对李模型、相对论性重离子碰撞(RHIC)物理、和非拓扑孤立子场论等领域做出了杰出贡献。自1949年发表第一篇论文到2011年从哥伦比亚大学荣退,他累计发表论文321篇,在量子场论、基本粒子理论、核物理、统计力学、流体力学、天体物理、凝聚态物理、量子力学八大研究领域做出了开创性和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工作。
推动
CUSPEA
“比做宇称不守恒还有意义 ”
李政道是对祖国充满深厚感情和眷恋的爱国科学家,他十分关心祖国的发展。
自1946年9月赴美留学后,李政道于1972年9月首次回国访问。此次回国令李政道感触最深的是:如何帮助中国建立一支年轻的科学工作者队伍。
1974年5月,李政道携夫人第二次回国访问。基于当时中国理科教学中基础科学的训练大幅缩减的情况,李政道建议参照芭蕾舞剧团青年演员的培养模式,从农村和城市的学校,以全民性的方法推荐出很少数的、约十三四岁的且有培养条件的少年加以选拔,培养一支“少而精的基础科学工作队伍”。李政道关于建立“少年班”的建议得到了中央领导的首肯。1978年3月,中国科技大学成立了第一个“少年大学生集中培养基地”,即“少年班”。
1980年1月,李政道正式向中国政府提出CUSPEA(中美联合招考物理研究生计划)的招考计划,并付诸实施。CUSPEA培养了900余位博士研究生,为培养中国青年物理学家作出了贡献。此后他又倡导成立了中国博士后流动站和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并担任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顾问和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名誉理事长。他积极建议设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并帮助提出具体实施方案,推动了中国科学基金制度的建立,对促进中国基础科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除此之外,李政道还建议成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建议建造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建立了“䇹政基金”资助优秀大学本科生。可以说,李政道为了中国科技和教育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不仅是
物理学家
还曾“撒下科艺的种子”
作为世界著名物理学家,李政道先生学术造诣高、研究领域广,在宇称不守恒、非拓扑孤立子场论、李模型、相对论性重离子碰撞物理、统计力学、天体物理等领域都作出了巨大贡献。
在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的工作之外,李政道先生还是一位喜欢 “自娱自乐” 的画家。他的画不仅数量众多,画风也很丰富,从这些画作中,能看到他对科学的见解、对生活的向往和对妻子深深的爱。这些或明或暗、或浓或淡的诗情画意背后,是李政道先生可爱而迷人的精神世界。
他曾在1988年与著名画家吴作人一起,为当年举办的“二维强关联电子系统国际会议”创作会议主题画《无尽无极》。他曾与多位艺术家联合创作艺术佳品,合作者中有已故的艺术大师李可染、吴作人、黄胄、华君武、吴冠中先生,也有常沙娜、刘巨德、鲁晓波等杰出艺术家,这些科艺作品闪耀着艺术家的思想火花,又给予科学家以艺术欣赏。
不仅喜欢与艺术家合作创作,李政道还喜欢自己画、带着自己学生一起画。他将生活中的细节随手画成随笔画,他的科艺画作曾多次在国内外展出。他鼓励年轻人把科学和艺术融合在一起,设置了上海交通大学李政道科学与艺术讲座基金,定期举办科艺类讲座。
李政道曾说过:“30多年前,我曾和艺术家好友们探求科学与艺术的对话,撒下科艺的种子,现在这粒种子渐已郁郁葱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