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工程,用三条调水路线连接长江、黄河、淮河和海河四大江河,形成“四横三纵”布局。
东线:从扬州段引长江水,以京杭大运河为主线,一路向北穿过黄河,抵达烟台威海。
中线:从丹江口水库引水,经黄淮海平原西部边缘,一路穿过黄河后沿京广铁路西侧北上,抵达北京。
西线:从通天河、支流雅砻江和大渡河上游引水,解决青、甘、宁、内蒙古、陕、晋等6省(自治区)缺水难题。
2050年,南水北调工程预计调水总规模高达448亿立方米,其中东线148亿立方米,中线130亿立方米,西线170亿立方米。
所以从“南水北调”工程来看,或者大家在南方、北方的真实生活感受交流后,我们本能的认为,北方缺水,南方多水,所以为了解决北方缺水难题,需要把南方的水引调过去。
但中国水资源的真实分布情况,或许会令你大吃一惊,从中国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布的消息来看,全国地下水总储量约为52.1万亿立方米,其中地下淡水储存量为37.4万亿立方米。
在如此海量的地下淡水储量中,北方占35.5万亿立方米,比例高达95%,而南方只占5%。
既然北方地下淡水储量如此之多,为什么还是缺水?难道是因为消耗量大?
2019年,北方用水总量为2746.5亿立方米,占全国总用水量45.61%,南方用水总量为3274.7亿立方米,占比为54.39%,从数据可以得知,南方的用水量要明显高于北方。
为什么北方拥有全国95%的地下水储量,还是如此缺水?
1.地下水资源分布不均匀
地下水因水源稳定,水质较高,是农业灌溉、城市生活和工业制造的重要水源之一,然而北方地下水虽然占比高达95%,但分布却十分不均匀,主要集中在鄂尔多斯盆地、东北平原、河西走廊、华北平原等地区,其他地区仍然会出现较为严峻的缺水难题。
2010年相关数据显示,黄淮海流域人均水资源量462立方米,仅有全国平均水平的21%,京津两市人均水资源量仅为292立方米,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1/7,但是黄淮海流域总人口4.4亿,约占全国人口的35%,国内生产总值约占全国的35%,足以说明,北方的缺水情况十分严重。
并且从宏观角度来看,中国水资源虽然比绝大多数国家都多,但我们人口基数大,社会发展快,耕种面积广,所以中国人均水资源量仅有有世界人均水平的25%,这一切都在说明中国需要合理调控水资源。
2.地下水不宜超采
地下水确实是比较优质稳定的水源,但过度抽取地下水的危害,已经不是局限于“枯竭”这么简单,很有可能导致地面沉降和塌陷,此外还有土地荒漠化、地下水污染、海水倒灌等影响。
目前地下水可分为超采区、基本平衡区、开采潜力较小区、开采潜力中等区、开采潜力较大区、开采潜力大区。
北方虽然地下水资源较多,但超采区同样也多,主要有北京、天津、河北、河南、山东、山西、陕西、甘肃、新疆等地区。
河北超采500亿立方米地下水,导致一些区域的地下水位,已然低于海平面,特别严重的是沧州,地下水位比海平面低约80米。
其实不只是中国,地下水超采在全球范围内也很普遍,从2000年~2022年之间调查的约1700个地下水层系统数据来看,其中71%地下水层出现水位明显下降,西班牙尤为严重,地下水水位下降中位数高达2.95米。
所以北方地下水虽然储量很多,但分布不均匀且不适合过度开采,导致北方长期陷入缺水难题。
南水北调的意义
南方虽然地下水总储量不多,只占全国5%,但地表淡水资源丰富,南水北调工程调水规模高达448亿立方米,惠及人口超过4.38亿,并且南水是京津等40多座大中型城市的主力水源。
大量南水北上,还填补了沿线50多条河流的淡水资源,保护湿地环境和恢复生态多样性,价值意义十分巨大。
此外,南水北调工程还有助于解决以往超采导致地下水位过低的难题,从国地质调查局数据得知,2021年全国地下水储存量净增加363亿立方米,例如华北平原地下水储存量净增加17.1亿立方米,虽然江汉洞庭湖平原地下水储量有所减少,但从松嫩平原、塔里木盆地、黄淮平原、辽河平原、准噶尔盆地等地区的地下水数据来看,总体治理效果确实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