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一部名为《逃出大英博物馆》的短剧在网络中爆火,无数人为之潸然泪下。它讲述了大英博物馆中的一件中国文物,化身为小女孩之后,在媒体人的帮助下,踏上回家之路的故事。
这部短剧爆火后,引发了无数网友的激烈讨论,人们纷纷指责大英博物馆欺世盗名、抢夺别国文物,还抨击了它“苛待”我国文物的种种恶行,无数人期盼能尽快追回遗失的国宝。
事实上,不仅仅是我国,全球多个文明古国一直以来都在谴责大英博物馆,希望它尽快归还本国文物。
而这个声讨浪潮,伴随着英国女王的去世,达到了新的高峰。对此,英国方面是如何应对的?我国的文物到底何时才能归来?
建立在血泪上的丰富馆藏
早些年的时候,提到大英博物馆,人们送上的往往是溢美之词,比如“世界最古老的博物馆”“珍贵文物无数”等内容。
但是近些年,很多人回过味来了。大英博物馆虽然馆藏丰富,但其中的英国文物少得可怜,真正的主角“另有其人”。
对此,有不少英国人进行狡辩,称这些文物都是他们的祖先花重金从世界各地收罗来的。
但明眼人都知道,大英博物馆的文物是殖民者掠夺来的,其中很多都是当之无愧的国宝,压根有价无市。
事实上,大英博物馆从诞生之初,就充斥着殖民地人民的血泪。
据悉,这座博物馆的创立者,是一位名叫汉斯·斯隆的医生,他在临去之际,将毕生收藏的近8万件文物捐赠给了英国国会。
英国国会以这些文物为基础,建立了一座博物馆,它就是大英博物馆的前身。
这个故事曾在全世界范围内广为传播,汉斯·斯隆医生的这番壮举也实实在在地感动了很多人。
但很多人静心下来认真思考后发现,这个故事存在一个很大的漏洞,那就是文物的来源。
根据故事中的描述,汉斯·斯隆是一个技艺精湛的医生,收藏文物是他最大的爱好。
在当时,医生的收入确实很不错,但绝对不足以支持汉斯·斯隆在收藏上的投入,毕竟他整整捐出了8万件文物。
真相其实很简单,汉斯·斯隆曾经参与了英国对牙买加的殖民,在当地掠夺了大量的珍贵文物。
这些文物大多是“零元购”得来的,自然花不了多少钱。
据悉,真相曝光后,连英国人自己都无法忍受,他们将汉斯·斯隆的铜像搬出了大英博物馆,以此进行切割。
但这种做法和“掩耳盗铃”没有任何区别,因为大英博物馆的罪恶,绝对不止汉斯·斯隆一人。
大英博物馆的大部分珍藏,基本都是殖民者从世界各地陆陆续续掠夺而来的。
比如大英博物馆内的很多中国文物,都带有明显的皇家印记,它们基本上来自一个地方——圆明园。
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城,烧毁了被誉为“人类文化宝库”的圆明园。
据不完全统计,英法联军从这里攫取了超过150万件文物,其中不少珍品都流入了大英博物馆。
不仅仅是中国的文物,大英博物馆收藏的古埃及文物,也是殖民军从后者的王宫中硬抢过来的。
由此可见,大英博物馆日常吹嘘的所谓“丰富馆藏”“文物精品”,背后是各殖民地的斑斑血泪。
真面目曝光,引发群嘲
然而,这还不是最令人气愤的。大英博物馆“掠夺者”的真面目曝光之后,英国人马上以“保护文物安全”为借口,拒绝归还。
说实在话,这个借口并不高明。偏偏我国还有不少人信了,他们主动站出来为英国辩护,还为此大肆贬低国内的文物工作者。
然而,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去英国旅行,大英博物馆“保护文物安全”的假面也很快被戳破了。
不少英国留学生表示,中国文物虽然是大英博物馆的流量担当,但它们所获得的待遇却极差。
首先,大英博物馆的文物摆放极不合理。大量精致的文物被粗暴地堆在一个架子上,就好像地摊上廉价的货物。
不仅如此,英国人对文物的介绍也很不用心。许多文物别说背景内容了,甚至连名字都没有,只有个冷冰冰的编号。
最后,不少人还发现,中国文物存在明显的损坏痕迹。
比如被誉为大英博物馆镇馆之宝的《女史箴图》,就存在明显的切割痕迹,留学生们看到后痛心不已。
事实上,不仅仅是中国文物,大英博物馆对古埃及、古印度的文物同样缺乏尊重,乱堆乱放、破损严重的问题比比皆是。
仅就这些肉眼可见的问题,便足以说明大英博物馆的粗放,其所谓“保护文物安全”的说法根本站不住脚。
然而,这还不是最严重的,根据英国媒体的报道,大英博物馆内部的管理极其混乱,存在非常严重的问题。
最典型的就是,大英博物馆一直存在“监守自盗”的现象。
比如,著名收藏家格拉德尔曾在拍卖网站上发现了一件大英博物馆丢失的文物,而卖家竟然是博物馆的资深策展人。
除了“监守自盗”外,《泰晤士报》还提出,大英博物馆的管理极为混乱,大量文物因此遭到损坏。
报道称,博物馆的不少策展人都会随身携带胶水,这样在出现文物破损后,可以及时对其进行修补,免得被管理人员发现。
甚至记者有一次亲眼看到,一位策展人打碎了有两千多年历史的珍贵陶罐,随后若无其事地将其用胶水粘好。
最后,大英博物馆的文物统计工作也极其敷衍。其馆藏的800万件文物,只有一半做了数据编目,剩下的都被随意扔在仓库中。
在媒体的报道下,大英博物馆的丑陋面目终于曝光,各国网友纷纷要求其归还文物,不要再糟蹋本国的国宝。
英国人这下终于没理由搪塞了,面对群嘲,他们只能拼命的转移话题,顾左右而言他。
各国追讨流失文物
追讨的浪潮,在2022年9月后达到了高峰,因为在这个月的8号,伊丽莎白二世离开了人世。
作为最后的遮羞布,英国女王此前拥有不错的风评,各国领导人都要给她一份薄面。
而在她去世之后,其他国家的人终于忍不住了,纷纷要求大英博物馆归还本国的文物。
这其中,最先站出来的是希腊,他们点明要求英国人归还19世纪从雅典掠走的帕特农神庙石雕。
2022年底,古埃及的一批学者发出了倡议书,要求拿回埃及的国宝——罗塞塔石碑。
在埃及的鼓舞下,非洲多个国家也参与了进来,比如埃塞俄比亚要求英国归还从1868年以来掠夺的所有文物,拉帕努伊人也发文希望大英博物馆归还其“图腾”复活节岛石像。
这些国家的声音汇聚在一起,形成了汹涌的浪潮,让本就身名狼藉的大英博物馆再次深陷舆论的漩涡。
然而,即便这样了,英国人的立场还是不曾动摇,坚持不归还文物,甚至还试图加强所谓的《大英博物馆法》。
对此,牛津大学的教授丹·希克斯给出了回答,他认为不少英国人还有所谓的“帝国情结”,不愿意承认当下的衰落。
在他们看来,这些掠夺而来的文物,是大英帝国仅剩的余晖,必须将其牢牢抓在手中,一件都不能放弃。
由此可见,想要让大英博物馆归还文物,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而且客观因素也有限制,联合国虽然出台了所谓的“流失文物归还”公约,但偏偏又加上了“法不溯及既往”的原则。
这就让追索的难度大大提升,更别提很多文物都是几百年前被英国夺走的,想要找到证明其流失的证据都非常困难。
看到这里,相信不少人也发现了,似乎声讨的浪潮中却少了中国的身影,是我国不重视文物找回,还是对英国束手无策?
事实上,和其他国家不同,我国追索文物的行动很早前就展开了,也确实从英国追回了不少文物。
比如近期国家文物局就公布了一批新近从英国追索回来的流失文物,一共有68件。
它们包括了陶器、瓷器和铜器等多个类型,时间跨度从春秋战国一直延伸到了清朝。
这68件文物中共有13件二级文物,30件3级文物,还包含了唐三彩七星盘和青瓷带盖梅瓶等多件精品。
当然,相较于大英博物馆中超2.3万的中国藏品,这个数字确实显得有些杯水车薪。但总归,事情已经开始向好的一面发展了。
结语
总的来说,经过多年的媒体宣传后,大英博物馆编织的虚伪假面已经被彻底戳破了。
它掠夺文物、损坏文物的本质正被越来越多的人熟知,对其的声讨浪潮也随之变得愈发壮阔。
不过,考虑到当下国际法的限制以及证据收集的难度,文物追溯之路依然是任重而道远。但只要中国的实力继续提升下去,总有一天,我们会有足够的底气拿回遗失在海外的所有文物。
参考资料:
1.《“请大英博物馆无偿归还中国文物”引热议 多方努力促国宝回家》——央广网
2.《大英博物馆馆藏中国文物超2.3万件,流失文物为何归国路漫漫》——正观新闻
3.《大英博物馆深陷“失窃风云” 文物回归之路,道阻且长》——南方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