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素贴》为墨迹绢本,也陈拟古诗贴。其诗文有八首,内容为游历和送别。其先后被包括项元汴、董其昌在内的众多名家收藏。
米芾说自己学习书法先是集古字,博采众长,然后融会贯通,自成一家的。那么,我们来看看《蜀素贴》到底包含了哪些名家法书的成分。
米芾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在于,其读书、临摹古贴和勤于思考。其中,对于临摹古贴尤其更甚。《自叙帖》云:
“余初学颜,七八岁也,字至大一幅,写简不成。见柳而慕紧结,乃学柳《金刚经》。久之,知出于欧,乃学欧。久之,如印版排算,乃慕褚而学最久。又慕段季转折肥美,八面皆全。久之,觉段全绎展《兰亭》,遂并看法帖,入魏晋平淡,弃钟方而师师宜官,《刘宽碑》是也。篆偏爱《咀楚》《石鼓文》。又悟竹简以竹聿行漆,而鼎铭妙古老焉。其书壁以沈传师为主,小字,大不取也。”
其《海岳名言》云:
“壮岁未能立家,人称吾书为集古字,盖取诸长处,总而成之。既老,始自成家,人见之不知以何为祖也。”
从他的自述中可以看出,他取法很广,最初学习颜真卿,又学习过柳公权,后来又学习过欧阳询,之后还学习了褚遂良,并且坚持时间很长,对于李北海、沈传师也有所学习,最终取法魏晋,归于二王。
董其昌《容台集》说: “米元章为‘集古字’,已为钱穆父所诃,云须得势,自此大进。余亦能背临古法,以为非势所自生,故不为也。”米芾因为得势,避免了集古字的摆布和拼凑。董其昌在著作中多次引述米芾学书的这个故事,并且特别强调“非势所自生,故不为也”。
米芾强调点画结束时要回收,回收的目的是连接下一笔,因此可以被看作是下一笔画的开始;承接这一回收,下一笔画的起笔处自然就有个逆入动作,逆入可以被看作是上一笔画的继续。强调逆入回收,其实就是强调点画书写的连续性,强调势感。
逆入回收表现在《蜀素贴》的点画上有三种类型,一类是露锋,笔锋暴露在点画的起讫之处。这种露锋的起笔承上启下,既连接上一笔画的收笔,又开启这一笔画的行笔,中间的大角度转向,使笔画线条产生一种弧势,并且使露出的笔锋略微偏向线条的一边,因此又叫侧锋。“侧以取妍”,“有锋以耀其精神”,侧锋具有英姿飒爽的魅力。
另一类是藏锋,与露锋正好相反,笔锋裹束在点画之内,“存筋藏锋,灭迹隐端”“点画起止不容锋芒也”。这种“戢锐于内”的表现具有洪厚含蓄、圆润丰美的审美效果。
除了露锋与藏锋之外,还有一种比较少见的形式,横画竖起笔,竖画横起笔,运笔斩钉截铁,一点不拖泥带水,点画效果比露锋厚重,比藏锋爽辣,介于两者之间,别有一种劲健。
书法艺术的内容是通过各种对比关系来表现的,用笔的轻重快慢,点画的粗细方圆,结体的正侧大小,章法的疏密虚实,用墨的枯湿浓淡等。而所有的对比关系都可以根据反差程度归结为强和弱的节奏差别。米芾一辈子郁郁不得志,颠名藉甚,借书法抒情,当然偏向强节奏,夸张各种对比关系,拉开他们的反差程度,《蜀素贴》写于疯癫之后,更是如此。尤其在用笔上,大起大落,使点画或粗或细,粗细悬殊。
米芾学书受褚遂良影响最大,褚遂良书法讲究连绵书写的变形。《蜀素贴》特别注重点画在强调连绵书写时的变形。
《蜀素帖》的材质也是比较特别的,选自蜀地的精良丝绸制作而成,上面还有乌丝栏。因其纹理粗糙而不易受墨,故书写难度极大。在贴中可以看到许多枯笔飞白,非但丝毫没有漂浮之感,反而显得凝练稳重,且有黑白对比,虚实相生,意韵别致。从其结体和章法上看,都有倾斜之势;行距和字距都有宽窄和松紧的变化,从而增加了流动感,也颇有趣味性。
其打破了王字的平衡布局之态,加入了自己的欹侧险劲之姿,气韵高古,从而创造了一种新的结字规律。黄庭坚评米书“如快剑斫阵,强弩千里,所当穿彻。书家笔势亦穷于此”。相对于宋其他三家来说,米芾的笔势变化是较为丰富的。
在临习此帖的过程中,应选用弹性较好的毛笔。起笔和收笔要干脆利落,不要拖泥带水,入锋处有藏有露,转折处多有顿挫提按,收笔处,应笔到锋到,不可率意出挑。例如,侧的向上两点写法,笔锋入纸后,把笔毫铺开,然后提笔,笔锋从中腹部提出引出下一笔。横画,各有姿态,有头重脚轻的,有头轻脚重的,也有中间重两头虚的;叠加在一块的多横,有相背的,有相向的。撇画,多起笔重收笔轻,中段圆厚饱满。竖画最大的特点在于欹侧多变,多有倾斜之态。竖钩笔画收笔时往往向左平推后再向上挑,或往右下角顺势带出,写成斜侧而舒展的一竖.捺画有长有短,有收有放。在墨色上,也要注意,浓淡枯湿的结合。
米芾自云:“学书贵弄翰,谓把笔轻,自然手心虚,振迅天真,出于意外也,其次要得笔,谓骨筋、皮肉、脂泽、风神皆全,犹如一佳士也”。我们通过他的言语和作品,自可心领神会。
米芾的书法和绘画,在中国历史上都颇有影响,对中国的艺术事业贡献卓越,尤其他的书法影响了同时期和后来的许多人,其中有宋时期的其子米友任、吴琚,明末清初的王铎,到近代的林散之等,无不受其影响,且风格面貌多样。现今,米芾是值得我们去研究和学习的。
图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商务合作请联系 QQ:954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