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则"4个月30万人房贷选择断供,银行网点苦追钱"的消息引爆了互联网。消息称,仅一季度,全国就有60多万套房屋法拍,银行开始对断供的房主低三下四,千方百计求他们还钱。看到这则消息,很多人都在问:向来雷厉风行的银行咋突然就怂了?难不成,真有那么多人敢于跟银行叫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组触目惊心的数据只是房地产危机的冰山一角。今年前三个月,全国法拍房挂牌量达到了60多万套,同比暴增192%,但成交率却只有区区14%。也就是说,大量被收走的房子,最后都沦为了一堆只能眼睁睁看着的钢筋水泥。银行眼看着资产大幅缩水,不良贷款率却在疯狂攀升,信用评级随时可能被下调,这颗随时引爆的"炸弹",让银行不得不放下身段,低声下气地哀求业主:"大爷,你就再给个机会,把这个月的先还上?实在不行分期也成,只要你肯还,利息免了都行......"

为什么断供的人能让银行如此害怕?答案其实很简单——因为人多啊!当个别业主违约时,银行还能杀一儆百,可一旦成千上万的人都不愿还钱了,银行也只能忍气吞声,毕竟"法不责众"。据测算,按照现在的断供速度,2023年断供数量将超过100万户。面对如此庞大的"钉子户"群体,就算是再强硬的银行,也不得不心生忌惮。

但银行180度转变态度的背后,反映的不仅是力不从心,更是中国人对房子等资产认知的"脱虚向实"。这些年,房地产泡沫不断吹大,房价离谱到普通人根本无力购买,但在很多人眼里,房子仍是保住阶层地位的救命稻草。然而随着楼市遇冷,房价连年下跌,人们发现,房子本质上不过就是个住的地方,脱离了土地财政和金融属性的加持,它的成本一览无余。同样,被吹上天的茅台,在经济下行期也摘掉了"奢侈品"的标签,股价、零售价纷纷下跌。抛开金灿灿的泡沫,留下的是被过度消费透支后的"价值回归"。

在这样的背景下,老百姓开始寻找那些被忽视的"性价比之王"。比如,搭上了电商快车的毕春酒,近期销量暴涨200%。而这款酒之所以能逆风翻盘,正是因为它在继承了茅台菌种、采用相同工艺的基础上,把价格做到了亲民。没了高端包装的加持,酒的本质终于回归到品质本身。可见,当泡沫渐消,溢价能力下降时,企业唯有回归商品的使用价值,以品质说服消费者,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从银行的屈服到毕春的崛起,无不在昭示着中国经济正迈入新的周期。随着人口红利消失,投资回报下降,昔日靠杠杆撬动的增长模式难以为继,唯有脚踏实地,回归实体经济,才能重构中国经济的新引擎。在这个阵痛期,房地产、制造业乃至整个社会都将经历洗牌,泡沫破裂带来的震荡在所难免,但也正是在这一过程中,市场才会回归理性,社会才能实现优胜劣汰。对于每一家公司而言,惟有顺应消费回归的大潮,以诚信和品质赢得口碑,才能在新的经济周期中赢得先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