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双宝,男,蒙古族,1935年至2021年,中共党员,通辽市科左后旗巴胡塔苏木边布拉嘎查村民。从花甲到耄耋,从最初100棵树苗,到后来的180多亩28000多棵树。20多年,他信守一份承诺,坚守一片沙地,以瘦弱之躯种下一片片林地,造就了边布拉的草丰水美,凭一己之身带动全村植树造林,建起了百亩绿色长城。双宝2018年入选“内蒙古好人榜”,同年荣获自治区第六届道德模范荣誉称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面对风沙 许下承诺

20多年前的边布拉嘎查,常年都在忍受着风沙的肆虐。村屯院落到处都是沙子,连窗户都不敢开;耕地年年减产,亩产不足500斤;草牧场沙化严重,极大地影响着畜牧业发展。1995年,面对家乡的这种情况,年近花甲的双宝立下承诺,要改变村落现状,要植树造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双宝家中虽不富裕,但也吃喝不愁。劳作半生,如今到了享受天伦之乐的时候,儿女们就想让他享享清福,所以双宝种树的想法不出所料的得到了儿子和四个女儿的一致反对。“当时一方面是考虑老人的身体,一方面和村里人一样,认为这分明就是天方夜谭。我把几个姐姐、妹妹都叫回来,一起劝老爷子,不过没作用,我们都知道老爷子的脾气,他认定的事没人能劝得动。”双宝的儿子布仁达来说到。年迈瘦弱的身体、儿女们的劝说和难以实现的梦想,都没有阻碍双宝履行自己治沙的承诺,开始长达20余年的植树之路。

心向绿野 步步探索

1995年秋天,双宝砍下一个个树杈,扦插在临近村屯的茫茫沙地中。到了第二年春季树叶发芽的季节,他种下的1000多棵“树苗”只有几棵吐芽,其它都没能成活。千分之几的成活率不但没有让他气馁,反而坚定了他的决心,“既然有活的,就证明还是可以种树的。”整整一个春天,双宝每天早出晚归,白天就在坨子里合着沙子吃干粮,依然采用树杈扦插的方式,又种下了1500多棵。然而,一春少雨,树苗全都面临着死亡。没有井,他就赶着马车往坨子上送水。“当时想法就是能浇一棵浇一棵,能活一棵算一棵。”到了夏季,除了他辛苦浇灌的100多棵树苗外,其它1400多棵全军覆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种了两年,只成活了100多棵树,多少让双宝有一点沮丧。“当时有一点动摇,毕竟岁数大了,老毛病犯的时候,也疼得厉害。”但是风沙狂舞的天气再次坚定了他的决心,“那年夏天,刮大风也不敢开窗户,孙女当时捂得起疱疹,我就想,不管多难,也要种下去,我种不动,还有儿子,总有一天会把风沙治住。”功夫不负有心人,随后的97、98年,持续不断的降雨终于让双宝的树林有了重大起色。两年间,双宝陆续种下了5000多棵树苗,因为雨水丰裕,成活率达到了90%以上。

除了天旱的威胁,树林还要提防牲畜的啃食。从97年开始,双宝就又增添了一项任务,就是每天早晚都会到树林边守护,确保树林不被牲畜破坏。后来苏木方面知道了他造林的举动后,为他协调了一部分围栏,再加上山羊的危害逐渐显现,旗里也控制并逐步减少山羊的数量,这才慢慢地好转。但是已经养成习惯的双宝依然早晚都要看看树林,直到他去世前。

草木蔓发 春山可望

从2005年开始,村民们感受到了双宝造林带来的好处,同时也被他坚持不懈的精神感动,大家都行动起来,你一块我一块,把村子围了起来,现在每年边布拉嘎查都要在春秋栽两次树,大部分耕地也都植上了农防林,耕地的产量也大幅度的提高。从耕地亩产不足500斤,到现在亩产1500斤;从草牧场逐年枯竭,到现在草丰水美;从以前沙坨侵袭,到现在建起绿色长城;从最初的种植两千株树苗存活仅100棵,再到种植五千株存活率达到90%以上。从家人的不理解和村民的不配合,再到带动村民一起参与植树造林的行列中,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双宝用坚守和行动打动着的身边的每一个人。目前,在双宝老人的带领下,边布拉嘎查现有林地面积1.38万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双宝用二十余年的执着和近乎愚公的方式,改变了村屯的面貌,展现的力量无疑是强大的。正是这种力量,引导着更多的人去为了梦想拼搏。当每个人的梦想逐渐成为现实,当各种正能量逐渐汇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然能够实现!

来源 │文明后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