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大家上学都会背“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这一句著名的诗句,都知道其悼念的是一代谋士良臣诸葛亮。
可是又有谁知成为聪明代名词的诸葛亮其实有时也是聪明反被聪明误。
那么我们向来称为卧龙的诸葛孔明到底失败在哪些地方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首先是亲力亲为的作风,导致自己积劳成疾,英年早逝。
大家都知道诸葛亮为人谨慎,事无巨细,务必亲力亲为。诸葛亮他才华横溢,难免对于万事要求都很高,当时在后蜀无论是治国理政还是北伐战争,诸葛亮都必须仔细打理。
但人始终是人,每个人一天只有二十四小时,即使神如葛亮也没有二十五小时。
何况俗话又说“三个臭皮匠抵一个诸葛亮”,资质差的人,只要肯团结,其力量也是很大的。
可诸葛亮就是不信任下属,一切事情自己都操劳殆尽,一来让自己忧心忧力,无暇顾及更大更长远的谋划,二来下属长期不做事,得不到应有的锻炼,能力迟迟得不到提升。
当大敌压境,诸葛亮一人聪明也不能敌雄师千万,所以尽管诸葛亮绝顶聪明,但北伐六次也惨遭失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次是不善于用人的缺陷,导致自己劳心劳力。
《三国志》的作者陈寿曾经表达过这样一个观点,其意大致是诸葛亮他不善于用人,其长在与治国理政,其在军事上的才能却远不及此,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发挥长处,规避短处。
然而诸葛亮非要自己一人扛下所有事,理由是当时国中无可用的军事良才,舍他无人。
事实真的如此吗?
须知此时赵云尚在。
早在建安二十四年,刘备斩夏侯渊夺得了汉中,曹操红了眼,携带大量军粮来到北山之下,雄师赫赫,意欲与刘备一战。
黄忠看见先行粮草,动了抢夺之心,赵云也所见略同,遂命其前往夺粮。
不幸的是,黄忠陷于曹军,赵云带数十骑人前往查看黄忠情况,却正碰上敌方大军。
危机时刻,赵云且战且退,回到汉家军寨。
此时敌军已在营前,全军稍不留意,就有可能全军覆灭,下属提议火速关闭营门防守,赵云却不按常理出牌,反让营门大开,全军偃旗息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曹军到营寨门前恐防有诈,未敢深入,反而掉头离开。
此时曹军将士心中已有疑虑,待其掉头之时,赵云下令营寨放箭,鼓声震天,一时之间,曹军全军以为营寨中驻有大量敌兵,心神一慌,遂全军散乱,推攘踩踏,坠水而亡者甚众。
赵云就这样轻而易举地反败为胜,着实将才了得。
何况当时的蜀中尚有魏延、王平等良将在,诸葛亮假如善用这些人,自己则稳坐蜀中,做好后方供应,绝对能成大事。
相比而言,在街头市井混的刘邦才是真聪明,刘邦曾经直言其“智不比张良、勇不如韩信、才不敌萧何”,然而其最聪明的地方却是善于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位置,并把他们团结起来,为己所用,所以打下了大汉江山……
诸葛亮确实是聪明,深怕出现失误的他,事无巨细,统归己管,最后累死了自己,也没有扶起阿斗……
#故事##头条##诸葛孔明##诸葛#
参考资料:《诸葛亮失败原因探》《求是学刊》载 刘隆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