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我叫王勇,我爸叫王晓堂,我还有个大伯,他叫王晓东。

在今年 10 月 23 号以前,我对大伯没啥印象,因为我压根儿就没见过他,只是从父亲那儿听说过。

大伯只比我父亲大一岁,可他俩却是同一年上的小学。我们村没学校,得去四五里之外的李各庄才能上小学。

当年大伯想上学,爷爷讲:“你再等一年,跟你弟弟一块上学,他胆子小,你是哥哥,陪着他。”

到了第二年,大伯跟父亲才一块儿进了学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伯聪明得很,学习成绩特别好。我父亲老实巴交的,头脑没大伯那么灵活,他的学习成绩跟大伯比可差远了。

爷爷叫大伯多帮帮父亲,以后哥俩能一起考上学校就最好了。爷爷没啥文化,以前当过生产队长,干活特别有力气,乡里想培养他当大队干部,可因为不识字,乡里发来的文件和通知,一个字爷爷都不认得,还没当够一个月,他就自己主动不干了。

因为吃过没文化的苦头,爷爷就盼着两个孩子能有文化。

靠着大伯帮忙,我父亲的成绩变好了些,但还是比不上大伯。

中考的时候,家里人都觉得大伯能考上中专,但是由于考试太紧张,没发挥好,大伯就没能考上中专。

我父亲那就更别提了,离录取分数线差了好几十来分。

那时候,我太奶奶还在人世,可身体不行,我奶奶身体也差,我奶奶既要照看太奶奶,又得去地里干活,爷爷的压力可大了。

爷爷跟大伯和父亲讲:“你们俩啊,就一个能接着上学,另一个就别上学了,来帮我种种地干干农活。”

我爸清楚自己学习比不上大伯,就主动说不上学了,给爷爷帮忙。

大伯复读了一年,到了第二年,他再次参加中考。或许是之前失败过一次,所以大伯的思想压力变得更大了,这第二次中考,大伯还是没成功。

大伯不想去学校读书了,就想留在家里,帮着爷爷去地里干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伯的班主任找到了爷爷,说是想让大伯去县城上高中,接着考大学。

爷爷讲:“我去问问他本人,要是他想读高中,那就让他读;要是他不想读,我也不硬逼他,孩子大啦,得听他自己的想法。”

爷爷这么讲,是因为他清楚,去县城上高中得住校,每个月的吃饭钱、住宿钱可不是笔小数目。

大伯回来,爷爷就问他:“你想不想去县城上高中,以后考大学呀?”

大伯讲:“不想,咱们家啥情况我心里明白,没那个条件去县城读高中。”

就这么着,大伯不再上学,天天跟着爷爷,还带着我父亲到地里忙活。

爷爷的表弟在县城上班,懂得多见识广。这表弟跟爷爷讲:“你有俩儿子,全让他们在家种地可不太行,得放出去一个,到外头闯荡闯荡,只要有一个有了出息,就能帮衬着另一个。”

爷爷讲:“我倒是也想呢,但是他们都没考上学校,我能咋办?”

表弟讲:“你可以叫他们去当兵,军营可是个大舞台,只要有本事,在军营就能出彩。”

爷爷可高兴了,表弟走了之后,他把大伯跟我父亲叫到一块儿,跟他们讲:“我打算送一个人去当兵,你们兄弟俩谁去?”

大伯想过去,我爸也想过去,然而爷爷讲只能去一个人。我爸清楚大伯比他机灵,就跟爷爷讲:爸,让我哥去得了。

到了能当兵的岁数那年,大伯在乡里报了名。

这时候是冬天,冷得不行,路面上还堆着积雪呢。

我爸陪着大伯到乡里去报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伯跟我说:“老弟啊,要是我选不上兵去不了,明年你就去报名。咱哥俩不能都窝在农村,得出去一个。在外面混好了,父母也能跟着享享福。”

我父亲讲:“哥哥呀,要是你选上了,穿上那军装,进了军营,能混个一官半职,可别忘了我,想法子给我也寻个工作。”

大伯讲:“你放宽心,咱可是亲弟兄,我咋能忘了你!”

乡里面选了大伯,县里面也选了大伯,大伯啥方面都达标,没多久,就去四川当兵啦。

大伯离开家乡的那天,我父亲去送行,这兄弟俩,那叫一个依依不舍。

父亲说道:“哥,进了军营,可别忘了给家里写信啊。”

大伯讲:“我清楚,你多帮着我照顾你父亲,多孝顺孝顺咱爸妈。”

进了军营,大伯很快就给家里寄了封信,讲部队的饭食特别棒,跟过年时候的一样好,战友们也都特别友善,叫家里人别挂念。

大伯当兵走了,父亲的压力更大了。每天太阳还没冒头,就跟着爷爷去田里干活,有时中午不回屋吃饭,就啃点带来的馍馍,喝几口凉水。下午得等到太阳下山,地里的庄稼都看不清了,他们才结束干活回家。

大伯时常往家里写信,问问父母身体好不好,也问问收成咋样?

每次一收到大伯的信,父亲就激动得不行,他给大伯回的信,每一个字都写得规规矩矩。

后来呀,大伯往家里写信的频次越来越低,有时父亲写信给大伯,大伯都不回。

家里人觉得大伯是因为训练紧张,事情又多,所以没功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兵是能有探亲假的,一晃大伯参军都两年多啦,按道理来讲该回家探亲了,然而大伯却没回来。

父亲写了封信给大伯,问他啥时候回乡来看看,爸妈可想念他啦。

过了老长时间,大伯总算回信了,他讲不回来了,回来一趟太费时间,他打算在部队里好好训练,争取能有出息。

一晃,三年就过去了,大伯该退伍啦。父亲从大伯之前的来信中了解到,部队里那可是人才超多,想要出人头地,特别难,大伯努力了,可还是没成功。

父亲盼着大伯退伍归来,都三年没见了,哥哥现在啥样了,是不是长得更高大更强壮了?

可家里人盼来盼去,大伯也没回来。

大伯跑哪儿去啦?

爷爷跟父亲到乡里去打听大伯究竟在哪。

乡里讲:我们清楚王晓东确实退伍了,他到过乡里,跟他一块来的还有一个人,听那人说话的口音是个外地人。

大伯退伍后回到了乡里,可没回家,那他到底去了哪儿?

打那以后,大伯就杳无音信了。

在往后的好几年,一赶上农闲,爷爷跟父亲就出去找大伯。他们去了部队,弄到了大伯几个战友的地址,然后去战友家里找。但战友来自各地,路又远,跑这一趟,花费可不小。

去了好几个战友家,一直没见到大伯,后来就不找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家里原本有两个儿子,现在就剩一个了。父亲一辈子都是农民,为的是能孝敬父母,把老人照顾好。

有一年,父亲的发小讲,县城有一家工厂招工呢,只要有力气、能吃苦,农民也能进工厂当工人。

父亲心里动了念头,不过瞅瞅家里的状况,太奶奶不在了,奶奶身体却越来越差。要是自己去工厂做工,家里所有事都得爷爷一人扛着,爷爷会累坏的。

因为爷爷,父亲没去工厂上班。

在接下来的好几十年里,父亲本来有走出农村的机遇,但是为了能照顾父母,他全都放弃了。

爷爷问父亲:“你哥生死未卜,就把你独自留在家里,让你只能靠种地过活,这影响了你的日子,你恼不恼?”

父亲讲:“不生气的,人这辈子啊,不能光想着自己,谁都有爸妈,我是绝对不会不管生我养我的父母的。”

父亲在 22 岁的时候,娶了隔壁村的一个女子,成了家,后来就有了我。父亲跟母亲呢,对爷爷奶奶很孝顺。

奶奶先走的,病在床上躺了好几年,后来生活都没法自理了,我母亲一直把奶奶擦洗得干干净净,奶奶没遭过罪。

奶奶过世一年多以后,爷爷也离世了。

两位老人都不在了,父亲这才出去谋活儿,然而由于年纪大,又没啥技术,找不到那种轻松又好的工作,就只能去扫扫马路,当当门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