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欢欢 王晓飞
【编者按】淮海战役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战争的光辉典范。在淮海战役中,广大人民群众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全面动员、全民动员、全力以赴支援淮海战役,诞生了“小推车”红色文化。
纵观全国,“小推车”红色文化在多地都有涉及。其中,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是淮海战役主战场,也是淮海战役总前委所在地。对于濉溪而言,打响“小推车”红色文化品牌、续写新时代“小推车”精神,既极其重要,也独具优势。
连日来,人民网安徽频道沿着历史长河实地采访,追寻“小推车”的濉溪印迹,推动红色基因永传承。
位于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韩村镇淮海村的淮海战役总前委指挥部旧址——小李家,有这样一位老人,几十年始终呵护着这座意义非凡的宅院。
已双鬓染白的他,既是老宅守护人,又是义务讲解员,每天风雨无阻,只要有人来参观,他都会热情地讲述当年总前委在这里指挥战斗的故事,他也因此成为远近闻名的红色文化传播员。
他就是“中国好人”李华松,也是这座院落老房东李志本的孙子。
李华松清理墙面灰尘。人民网记者 王晓飞摄
1948年11月23日,淮海战役总前委从文昌宫移驻临涣以东15华里、浍河北岸的小李家,并驻扎于此长达38天。在这里,总前委运筹帷幄,指挥围歼黄维兵团,阻击南北援敌,为下一步全歼杜聿明集团奠定了坚实基础。
“这是我家的祖宅。部队提出做总前委驻地时,我爷爷二话不说就同意了……”李华松告诉记者,他出生在淮海战役那一年,总前委驻扎在他家时,他才7个月大。儿时,长辈们就经常给他讲淮海战役,讲村民们推着小推车支援解放军的动人故事。
航拍淮海战役总前委指挥部旧址——小李家。人民网记者 王晓飞摄
当年,在总前委撤离小李家,离开李华松家的祖宅后,李华松一家又在祖宅里继续生活了30多年,后因保护的需要,才依依不舍地搬走。
虽然搬离了祖宅,可李华松一家保护和传承好祖宅的心,一天也没离开过。“解放军选择了咱们这,住进了咱们家,这是村庄的荣耀,也是咱家的骄傲,一定要看护好这里啊!”这是李华松的爷爷李志本在世时常常挂在嘴边的话。
如今作为第三代,李华松已成为这处革命旧址的守护员、讲解员和红色文化传播员。
李华松在庭院里打扫卫生。人民网记者 王晓飞摄
这些年来,无论刮风还是下雨,李华松每天都会骑着自行车来到淮海战役总前委指挥部旧址。
他先是把每个房间巡查一遍,检查电路是否存在问题、消防水箱和消防栓是否正常、灭火器是否过期,然后打扫房内的卫生,清除杂草,排除隐患。其中,当年使用的防风煤油灯、桌子板凳,李华松都要仔仔细细地擦拭。
而在2017年,包括小李家红色博物馆、红色主题文化广场以及淮海战役总前委指挥部旧址在内的韩村镇小李家红色旅游景区被评定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对此,李华松又主动义务承担起讲解员这个重任。为做好讲解工作,他认真学习党史资料,撰写讲稿。讲稿既有淮海战役内容,也有旧址故事,更多的则是他结合自家经历讲述那段难忘的历史。
推着小推车支援前线的百姓塑像。人民网记者 王晓飞摄
就这样,那段刻骨铭心的岁月,在他一次次的回忆中愈加丰满;整个家族的历史,在他一遍遍的解说里日益厚重。
“我从爷爷和父亲手上接过接力棒,不管是保护还是讲解,我还要把接力棒继续传给子孙后代,要世代守护好这里,传承发扬淮海战役的精神,弘扬‘小推车’红色文化。”说到这,李华松的眼神中透出自信和坚毅。
“小推车”的濉溪印迹①丨赓续红色基因 打造“行走的红色课堂”
“小推车”的濉溪印迹②丨11年,他“声声”不息为数百名烈士“寻亲”
“小推车”的濉溪印迹③丨“小推车”推出古镇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