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人统计,从秦始皇帝嬴政到清代末帝溥仪,二千多年间共产生了494位皇帝,其中被称为布衣皇帝的有数个,具体到几个还存在争议,但没有争议的是,汉高祖刘邦是第一位布衣皇帝。

公元前256年(一说公元前247年),刘邦出生于沛郡丰邑(今徐州丰县)一普通农民家庭。

刘邦的父母都是普普通通的农民,普通到连名字都没留下来,司马迁在《史记•高祖本纪》称刘邦父母为刘太公、刘媪,说白了就是刘大爷、刘大妈。

刘邦原来叫刘季,他当上皇帝后才给自己起名“刘邦”,就像朱元璋原来叫朱重八一样。成为九五之尊后,再叫什么刘三、朱八的,就显得太low太不雅观了。

刘邦成为皇帝后,为了昭示君权神授、暗示自己是真正的天子,附会在他身上的传说有很多。

比如他的出生就极具传奇色彩,说是某一天,刘邦的母亲在大泽边休息,迷迷糊糊睡着了,做了一个春梦,梦见一金甲神人向她走来-----此时大雨如注、电闪雷鸣、天昏地暗。

前来寻妻的刘太公,看见一条蛟龙盘在妻子身上蹭来蹭去,气得直跺脚。之后不久,刘氏就有了身孕,十个月后生下刘邦。这个故事来源于《史记•高祖本纪》,没想到,以严谨著称的司马迁先生也挺能编的。

出生后的刘邦果然有帝王相,“高祖为人,隆准而龙颜,美须髯,左股有七十二黑子。”高鼻梁,国子脸,长脖子,身材高大,髯须飘飘,是个标准的美男子,最为关键的是,左大腿上长有72颗黑痣。

当然还有大家所熟知的刘邦斩白蛇起义,那白蛇当然也不是普通的白蛇,而是白帝之子,结果被赤帝之子刘邦给斩了。后来王莽篡汉,把大汉天下啪叽一下分为两段,即西汉和东汉,这都是当初刘邦斩白蛇惹的祸。

传说不是传真,就当笑话听吧。刘邦能从一介布衣变为汉朝的开国皇帝,绝对不是什么“神授”,也不是斩了一条小白蛇就能够实现的,而是他通过努力打拼才赢得天下的,且“得国最正”。

那么问题来了,秦末乱世英雄那么多,为什么偏偏只有刘邦统一了天下呢?他成功的秘诀是什么?对于今天苦苦追求成功的人们来说,从中又能得到哪些启示呢?

刘邦自幼聪明伶俐,鬼点子特多,一对黑黝黝的眼珠一转一个主意,有时连大人都比不过他,因而他赢得了父母的疼爱和娇纵。

并不富裕的刘家把唯一的上学名额给了刘邦,刘邦也就成为家里最有学问的人。在学校里,刘邦自带领袖气质,是班上妥妥的三道杠,有什么好吃好喝的自己不吃,全拿出来给别的孩子吃,孩子们都喜欢跟随他,认他当“老大”。

成年后的刘邦,身上又多了许多特点,《史记》记载:“仁而爱人,喜施,意豁如也。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好酒及色。”

刘邦性豁达,乐善好施,不干农活,喜欢喝酒和撩妹。到酒馆喝酒从来不付现钱,都是打白条,但奇怪的是,只要刘邦来了,酒馆的生意就特别好,老板们都把刘邦奉为座上宾,年底结账时,大方地给刘邦免单。

刘邦不务农事,没少挨刘太公骂,但刘邦仍旧我行我素。不干农活的刘邦经常到大嫂家蹭饭,时间长了大嫂很反感。

有一次刘邦又带了一帮狐朋狗友到大嫂家蹭饭,大嫂非常生气,不给他们上菜,还拿着铲勺故意猛刮锅底下逐客令。

刘邦觉得大嫂让自己丢了面子,从此在心里记下了大嫂的这笔帐。后来刘邦当了皇帝,大封功臣,给大嫂的儿子刘信封了“羹颉侯”,而“羹颉”就是用铲勺刮锅底的意思。

秦末乱世,游侠盛行,读过书的刘邦虽然无所事事,不务正业,但他也是一个有理想的青年,曾在魏国大梁等地游历。

战国四公子中的信陵君就是他的偶像,他希望将来有一天,也能像信陵君一样,拥有三千门客。虽然他无缘一见信陵君,但他做过信陵君高徒、名士张耳的门生。

刘邦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他广交朋友,不分贵贱。 狗屠樊哙、发小卢绾、吹鼓手周勃、衙门司机夏侯婴、监狱长曹参,县令助理萧何等等,都聚集到了他的身边。

特别是萧何,作为县长助理,算是比较有文化的人了,按理讲,不应该和刘邦这样没文化没背景的草根混到一起。谁知萧何和刘邦一接触,就被刘邦身上的特殊气质所吸引,觉得他是一个能成大事的人,从此就死心塌地跟着刘邦了。

刘邦出道之初,只是一个带着十几个小兄弟小打小闹的小混混。王陵、雍齿都是丰邑人,是沛丰地界颇为有名的两股势力。

刘邦脑子特别活泛,他迅速投到王陵门下,拜其为大哥,成为王陵麾下的一个小喽啰。在王陵的介绍下,刘邦又结识了另一个黑道大哥雍齿。后来刘邦坐大,王陵、雍齿都投到刘邦麾下,为其效力。

萧何很欣赏刘邦身上的那股豪气,但看到刘邦整天无所事事混迹于沛县,觉得非常可惜,便开始规劝刘邦多考虑一下自己的前途。

在萧何、曹参的推荐下,刘邦得到了平生的第一份工作,担任沛县泗水亭的亭长,这时他已经三十多岁了。亭长是非常小的一个官,管理十里地,大概相当于现在的村长吧。

刘邦相貌堂堂,还很有路人缘,现在又当了亭长,可三十大几了,还是光棍一条。有人推测,或许姑娘嫌刘邦过于懒散,不是过日子的主儿,又或许刘邦不想早早地被婚姻家庭所束缚。

刘邦是个撩妹高手,平时也不缺姑娘,其中有一个姓曹的女子跟他长期来往,还为他生了一个儿子,即刘肥。

刘邦和吕雉的联姻纯属偶然。吕雉的父亲吕公是山东单县一富翁,在当地算是有头有脸的人物,吕公还精通占卜、看相等方术。后来,吕公因在单县与人结下仇怨,为躲避仇家,举家迁往沛县,投奔自己的故友——沛县县令。

沛县县令按当地风俗摆下筵席,为吕公接风洗尘。当地官员、名流、黑道大哥纷纷备礼前来道贺。由于前来道贺的人很多,主持宴会的萧何定下规矩:宾客送礼金不足千钱者坐堂下,超过千钱者坐堂上。

刘邦只是个小亭长,也算不上名流,但他交际广泛,在当地也算是个小人物,他岂能错过这个露脸机会,不请自到,前来参加宴会。

一到现场,刘邦发现要出礼金,可自己只是个小小亭长,平时就是个月光族,现在囊中空空,怎么办?他一看萧何是主持,眼珠一转有了主意,马上在纸上写下“刘季,奉礼金万钱”。谒者马上唱到:刘季,一万金!

众人听到皆大惊,吕公闻报也吃惊不小,赶紧到门外迎接。刘邦也不客气,大步流星,登堂入室,位居高座。

刘邦在主陪座位上谈笑风生,豪气干云,吕公在一旁细细打量他,见他高鼻宽脸,须髯飘逸,骨骼清奇,觉得此人非等闲之辈。

宴会散后,吕公悄悄留下刘邦,说如不嫌弃,愿意把女儿嫁给他。刘邦本来也就是来蹭酒喝的,没想到还白捡了一个漂亮老婆,他自然是满口答应。

吕雉放下千金之躯,嫁夫随夫,随刘邦来到中阳里,过着朴实的农妇生活,不久为刘邦生下一男一女,也就是日后的汉惠帝和鲁元公主。

刘邦在外打拼的时候,吕雉在家里一边照顾老人和孩子,一边干着地里的农活,算得上是一位贤内助。

刘邦当上亭长不久,便接到一份押送农夫到咸阳服徭役的差事,完成押送任务后,爱热闹的他就在咸阳城闲逛起来。咸阳城内高楼林立,街道上车马交驰,店铺内商品琳琅满目,让他大开眼界。

有一次,刘邦正在街上闲逛,正巧碰到秦始皇巡行都市,远远望去,豪车云集,金甲铁骑威动殊俗,整个车队旌旗猎猎,浩浩荡荡,尽显帝国尊严,一般百姓看一眼都会胆战心惊。

挤在人群中探头张望的刘邦,被这场面深深震撼,他的心头不禁涌起一股豪情壮志,脱口而出:“大丈夫当如此也!”

如果说年轻时的刘邦以信陵君为偶像,那么这时候的刘邦已经把秦始皇当成自己的偶像了。

有欲则刚。咸阳城的繁华、秦始皇车队的威严不时掠过他的脑海,一想到此,他浑身上下充满了力量,跃跃欲试。从此时起,刘邦或许有了窥伺天下的野心。那么,他能实现自己的野心吗?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病死在东巡路上,丞相李斯和太监赵高篡改秦始皇遗诏,扶立胡亥即位,是为秦二世。

秦二世继位后,倒行逆施,他重用太监赵高,几乎杀光自己所有的兄弟姐妹,实行更为严苛的法令,征派更为沉重的赋税徭役,人民苦不聊生。

刘邦作为亭长,其中一项重要工作就是要经常押送农民去咸阳服徭役,而到咸阳服徭役的人基本上是有去无回,累死的病死的或被处死的很多。刘邦对此很烦恼,他实在不忍心看着这么多人白白送死。

一次在押送役徒的途中,刘邦看到逃跑的人越来越多,他索性把他们都放了,并说到:你们逃命去吧,否则让官府抓到就是死罪,这个亭长我也不干了,我也得闪了。弟兄们,江湖路远,我们有缘再会。

见他如此仗义,役徒中有十多个人当场表示愿意跟他一起走。刘邦便带着这些人逃到芒砀山藏匿起来。著名的刘邦斩白蛇起义就发生在这个时候。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公元前209年7月,陈胜、吴广在大泽乡揭竿而起,打响了反对暴秦的第一枪,虽然最后起义失败了,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全国各地豪杰纷纷响应起义,“伐无道,诛暴秦。”

在沛县,刘邦和萧何、曹参等人领导义军里应外合杀死县令,也发动了反抗暴秦的起义。

萧何、曹参等地方官本来有机会做起义领袖的,但他们担心起义失败会被秦诛灭九族,于是推选刘邦为全县领导人,带领大家起义。“萧曹等皆文吏,自爱,恐事不就,后秦种族其家,尽让刘季。”

刘邦说好吧,既然你们都不愿领这个头,那就我来吧,事成了大家共享,事不成与你们无关,就诛我刘邦九族好了。

天生具有游侠、领袖气质的刘邦,以敢为人先的决断力,勇敢地承担起了领导的责任。

这时的刘邦已经48岁了,大家都尊称他为沛公。在刘邦的带领下,很快拉起一支二三千人的队伍。刘邦带着这支队伍,走出他艰苦创业的第一步,开启了他从平民到皇帝的传奇生涯。

刘邦沛县起兵后,留下雍齿固守丰邑,自己则带兵外出攻城略地,不料雍齿叛变,投降了魏国。刘邦丢掉了根据地,无家可归。

刘邦手下也就几千人,是一支毫不显眼的部队。为了生存,刘邦审时度势,前去留县投奔假楚王景驹。在留县,刘邦偶遇张良。

张良,出身韩国贵族世家,张家五代相韩。韩国被秦灭国后,张良为报国仇家恨,策划了在博浪沙刺杀秦始皇,事败后藏匿下邳。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后,张良也聚集了100多人,扯起了反秦旗帜。

刘邦和张良素昧平生,但二人一见如故,刘邦的强大气场征服了张良。张良和刘邦讨论《太公兵法》时,一般人都听不懂,但刘邦一点即通,张良不由感慨道:“沛公大概是天赋的奇才!”。

从此张良正式加入到刘邦的队伍,为刘邦最终问鼎天下立下了不世功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战场形势变幻无常。楚国名将项燕之子项梁和侄子项羽,在会稽起兵后发展迅速,叔侄二人率八千子弟兵渡江西进攻秦,起义队伍很快发展壮大到六、七万人,并拥立楚怀王之孙熊心为王。

不久,项梁部和景驹部发生激烈的火拼,景驹部被消灭。

景驹被消灭后,刘邦的靠山倒了,在张良的建议下,刘邦决定投奔项梁。项梁也听说过刘邦的大名,见刘邦主动来投,也很高兴,当下借给刘邦五千人马,助其攻打丰邑。

有了项梁五千人马支援,刘邦经过三天攻城,终于收复丰邑,雍齿带着亲信逃往魏地。

刘邦投靠项梁后,从此开始了与项梁、项羽叔侄共同战斗的岁月。“刘项原来不读书”和刘邦一样,项羽也不喜读书,他身高八尺,力能扛鼎,气可拔山,骁勇善战,有“战神”之称。

他见到秦始皇的车队时,不像刘邦那样的满脸羡慕,而是不屑:“彼可取而代也!”显示了他的霸气,后来他果然成为名震天下的西楚霸王。

刘邦和项羽并肩作战,二人配合默契,刘邦见识了项羽的勇猛、狂傲和不可一世,也见到了他屠城杀民的残暴一面。对此,刘邦虽然不服,但此时自己势单力薄,不得不藏锋守拙,阿居其下。

在定陶一战中,项梁由于轻敌,兵败被杀。楚怀王熊心趁机收回了权力,为鼓舞士气,早日灭亡秦国,楚怀王许诺:“先入定关中者为王!”

这个许诺诱惑力太大了,刘邦和项羽都先后出来请战。最后,楚怀王命令刘邦向西攻秦,项羽率大军北上救赵。

在巨鹿,面对数倍于己的秦军,项羽置之死地而生,他下令士兵只能带上三天的口粮,砸碎了所有做饭的锅。待楚军渡过漳河后,又命令部下凿沉船只,这就是成语“破釜沉舟”典故的由来。

手下将士见此,知道自己已无退路,个个奋勇杀敌,气势如虹,斗志昂扬。经过数日恶战,项羽以五六万的楚军消灭秦30万大军,基本上摧毁了秦军主力,奠定了反秦斗争胜利的基础。

巨鹿之战是中国军事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经典战役,是一个军事奇迹,主帅项羽破釜沉舟的勇气和决心,在历史上永远熠熠生辉。24岁的项羽一战成名,被诸侯公推为联军的上将军,诸侯都归附于他。

项羽挟巨鹿之战胜利之余威,继续向秦章邯部发动猛攻,章邯不敌,被迫投降。项羽收编了章邯的二十万残兵,为防止他们倒戈反水,项羽下令将二十万降卒全部坑杀。

再说说西进攻秦的刘邦。由于秦军主力被项羽吸引,西进的刘邦进展相对顺利,很快兵临咸阳城下,秦王子婴出城投降。曾经不可一世的大秦帝国在农民起义的轮番打击下,仅仅维持了15年便宣告灭亡。

刘邦从一名小小的亭长到成功攻入咸阳城、推翻暴秦的统治,仅仅用了二三年时间。年近不惑的刘邦感慨万千,自起兵以来,几经生死,几经磨难,如今自己成了咸阳宫的主人,该好好犒劳一下自己了。

仙境般的宫殿,金玉满堂,娇娥美姬,刘邦掉进秦宫的温柔富贵乡里不能自拔。好在刘邦身边不乏清醒之人,在樊哙、张良的劝说下,刘邦恋恋不舍,强行按捺住自己喷薄的欲望,下令封存珍宝、安置宫女,退出咸阳还军灞上。

这世间,人都是靠欲望活着,有欲则刚,欲望也是分层级的,不同阶层的人有不同的欲望。刘邦出身社会底层,他起初的欲望当然低级的,也许是有酒喝就行,现在他突然面对这么多的金银财宝、娇娥美姬,肯定会把持不住。

人有欲望是本能,控制欲望,则是一种能力。面对眼前唾手可得的金钱美女,刘邦能用理智战胜巨大诱惑,这绝对是大多数人都做不到的。

即使如黄巢、李自成、洪秀全等枭雄,革命稍有成功,便控制不住自己的欲望,所以他们最后都失败了,而刘邦成功了。

为争取民心,刘邦进了关中后秋毫无犯,与关中百姓约法三章,“杀人者要处死,伤人者要抵罪,盗窃者也要判罪!”,苛刻的秦法全部废除。

那么作为胜利者的“关中王”刘邦为什么要主动退出咸阳?已成为上将军的项羽对刘邦先入关中,又会是什么态度?

刘邦主动退出咸阳,当然是忌惮项羽,以他目前的实力远远不是项羽的对手。项羽得知刘邦先入关中大为恼火,他一个楚国贵族怎么能输给一个小混混呢?

他立即派黥布去攻打函谷关,刘邦的人马果然不是对手,不一会儿函谷关就被攻破。

楚军进驻鸿门。在谋士范增的建议下,项羽准备第二天攻打刘邦,刘邦危在旦夕。万幸的是,项羽的叔叔项伯和张良交好,张良当年曾救过项伯的命。项伯把项羽将要攻打刘邦的消息告诉给张良,让他赶紧逃命。

这之后便发生了历史上著名的“鸿门宴”,大难不死的刘邦逃过一劫。错失除掉刘邦最佳时机,亚父范增怒斥项羽:唉!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项羽入驻咸阳后,又进入到他惯常的屠城模式。他杀死了包括子婴在内的嬴氏宗族、外戚重臣,珍宝财物、宫女美人被掳掠一空。

他还命人挖掘了秦始皇的陵墓,然后一把火烧了咸阳城的所有宫殿,“火三月不灭”。唐朝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写道:“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项羽坑杀20万秦军降卒的暴行,被关中人民视为恶魔,三个月的烧杀掳掠,更使他和关中父老结下仇恨,成为关中百姓不共戴天的仇敌。项羽的残暴和刘邦的宽仁形成了强烈对比。失去民心,是项羽在楚汉战争中失败的最主要原因。

秦灭亡后,作为各路诸侯的统帅,项羽分封了十八路诸侯,自己则自封为西楚霸王,领有九郡,定都彭城。

曾有人劝项羽选择四面险阻、土地肥沃的关中为驻地,但项羽眼光狭窄,说什么“富贵不还乡,如同锦衣夜行,怎能光宗耀祖呢?”所以说,项羽只能做霸王而做不了帝王。

刘邦则被封为汉王,被赶到了荒凉偏僻的巴蜀之地,汉中的门户之地关中被一分为三,三个秦朝降将被封为王,项羽利用他们监视刘邦,防止刘邦再打回关中。

对于项羽对自己的打压,刘邦当然心知肚明,在萧何的劝说下,刘邦只能隐忍退让,待条件成熟后再与项羽一决高下。

“刘、项”终有一战,刘邦和项羽都绷着这根弦,那么对于接下的楚汉争霸,弱小的刘邦又是如何战胜强大的项羽的呢?

为了防备可能来自雍王章邯的尾随偷袭,更为表示自己没有东还之意,以此消除项羽的疑心,在张良的建议下,刘邦下令烧毁由关中进入巴蜀的栈道。

暗地里,刘邦励精图治、整军备战,为东进争夺天下加紧做准备。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淮阴人韩信加入到了刘邦的创业团队。

韩信,淮阴人,早年混迹乡里,穷得吃不上饭,还整天背着个大宝剑瞎逛,一副“我很穷但我很有气质”的样子,结果被乡邻嘲笑,还曾受胯下之辱。

项梁队伍经过淮阴时,他参加了起义队伍,在项羽手下做郎中,并未受到重用。

韩信一气之下跑到刘邦这里,但还是未能施展自己的抱负,他只是一名仓库管理员。一个偶然的机会,萧何知道了韩信,经过多次接触,他觉得韩信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在萧何的强烈推荐下,刘邦拜韩信为将。

刘邦得到韩信,可以说是上天对刘邦的眷顾,更夸张一点说,没有韩信,就没有刘邦的大汉天下。反过来说,如果项羽能够识才用才得到韩信,那么楚汉相争的结果就完全可以被改写。

说到识才用才,刘邦就真的甩项羽十八条街了。比如陈平,先前也是为项羽效力,且有功绩。后来刘邦平定殷地,项羽迁怒于陈平,打算处死他。陈平得知消息后就逃走了,最后投奔了刘邦。

虽然陈平有“盗嫂受金”的恶名,但刘邦用人不疑,力排众议,仍任命陈平为“都尉”(陈平在楚军中担任都尉一职)。

后来,陈平为刘邦打江山、坐江山“六出奇计”,如离间项羽、范增,智擒韩信,解白登之围等都是出自陈平的手笔。

在韩信的谋划下,汉军“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一举消灭章邯主力,章邯自杀身亡。号称三秦的关中地区被刘邦一举收入囊中,进而在关中建立了兴汉灭楚的根据地。

刘邦屡次被项羽击败,但败而不亡,就是因为刘邦拥有汉中、巴蜀、关中等根据地,而刘邦之所以能稳居汉中、关中,又是因为他得到了民心。

项羽在自立为王、分封诸侯的时候,并非完全按个人功劳分封,而是根据自己的考量和喜好,当然也就做不到公平,以致很多诸侯心中都有怨恨。

而后项羽又干了一件作死的蠢事,他派人杀害了义帝(即楚怀王熊心),连个傀儡都容不下,可见项羽的心胸多么地狭窄。

本来各路诸侯军就对项羽愤愤不平,义帝被杀,也为他们反楚找到借口,齐国的田荣、彭越、赵王歇等纷纷起兵反楚。

刘邦也趁项羽在齐地平叛,在平定三秦后东出武关,攻城掠地,收复了魏王豹。魏王韩昌、殷王司马卬等原本臣服于项羽的诸侯也纷纷倒戈,项羽陷入诸侯战争的汪洋大海中。

项羽身陷齐地无法脱身,彭城空虚,刘邦趁机联合韩、魏、赵、殷及三秦等诸侯联军共56万人马,打着“为义帝发丧”的大旗,奔袭项羽老巢彭城。

项羽一向自大,认为没人敢攻打他的国都,他去齐地平叛,几乎带走了所有精锐,彭城只留下少许兵力。所以刘邦几乎没费力气就攻下了彭城。

一见项羽的老巢被自己端了,刘邦认为大局已定,有点忘乎所以了。“汉已皆入彭城,收其货宝美人,日置酒高会。”整个联军将士大肆劫夺珍宝美女,日夜纵酒高歌。

得知彭城失守,项羽倒是不慌张,他当即命令龙且、钟离昧等大将继续攻打齐国,自己则统率三万精骑,日夜兼程,直取彭城。诸侯联军被胜利冲昏了头脑,完全没想到项羽会“从天而降”。

本来联军指挥系统就混乱,以项羽的神勇,毫无准备的联军一触即溃。刘邦曾亲眼见识过项羽的勇猛,一听说项羽来了,那也得撒腿而逃。

为减轻车的重量,竟三次将自己的儿子和女儿推下车。父亲刘太公和妻子吕雉则落入楚军手中,被扣为人质。

彭城一战,刘邦大败亏输,损失了数十万人马,连刘邦本人都差点做了楚军俘虏。 好在刘邦有稳固的后方基地,萧何坐镇经营的关中、汉中及巴蜀等地,能够为汉军源源不断提供兵源、粮草补给,汉军恢复元气并不难。

彭城一战后,刘邦经过短暂修整后,攻下战略要地荥阳,并在荥阳、成皋一级构筑防线,和楚军打持久战,有效防止了项羽西进。

为了尽快结束战争,贵族出身的项羽也是不讲武德,命人将刘太公捆绑起来,并在旁边支起一口大锅,红红的火焰舔舐着锅底,滚滚的沸水在大锅里蒸腾。然后派人通知刘邦说:再不投降,我就烹你爹。

刘邦呵呵一笑,对使者说:请你回去告诉项王,我和他曾相约结为兄弟,我的爹就是他的爹,他如果一定要烹自己的爹,到时请分我一杯羹吃!

听到刘邦这么回话,项羽差点没干出内伤,你爹是你爹,我爹是我爹,你爹不是我爹,我爹也不是你爹,你特么的你爹怎么变成我爹了?!项羽大怒,下令烹爹,哦,不,是烹刘季的爹,最后又被刘邦的“大卧底”项伯劝止。

一计不成,项羽又想出一个办法。派人对刘邦说:因为我们两人天天打仗,弄得天下老百姓跟着受苦。不如咱俩单挑吧,谁输了谁退出。

刘邦一听,单挑?!哈哈大笑道:项籍小老弟呀,你当我白痴吗?谁不知你力能扛鼎,你想摔死我没门。再说,你是青年组的,我是老年组的,规则也不允许呀。想斗力嘛,那我派几个保镖陪你练练。

看不惯刘邦那副嚣张嘴脸可又干不掉他,项羽徒呼奈何:mmp,碰到这种无赖牛皮糠,算我倒了八辈子的霉了。

在张良的建议下,刘邦派人策反了项羽部下九江王黥布、拢络了彭越,让韩信指挥大军北伐。

策反黥布意义重大,不仅削弱了项羽的军事力量,还牵制了楚军的全局行动。彭越被称为游击战鼻祖,他在项羽的后方攻其城池、断其粮道,让楚军疲惫不堪。

常胜将军韩信北伐不到三个月时间,破魏,收代,下赵,降燕,可谓神速,后来又攻下齐国。

与此同时,刘邦听取陈平建议,对项羽实施反间计。陈平曾在项羽那儿工作过,对项羽的性格特点非常了解。

韩信也说,项羽仁而爱人,非常体贴抚恤下属,小恩小惠不断。但真到论功行赏授官爵、封食邑的时候,为人又非常小气,官印紧紧捏在手里,印角都磨秃了也舍不得给人。

分享是一种境界,但项羽就是不懂。他胸肌特别大,但胸怀特别小,爱猜疑使性子报小仇。

在陈平的策划下,项羽果然上当,他不但疏远了钟离昧等将领,对军中第一谋士范增更是不冷不热。性情暴躁的范增一气之下拂袖还乡,项羽也不挽留,这让范增更加生气,不久病死于还乡途中。

项羽的内幕底细都被对手摸透了,如今又失去了范增、钟离昧等人才,这些都注定了楚国的灭亡。项羽虽然凭着个人的勇猛还能不断取得胜利,可那只是战术的胜利,战术上胜利掩盖不了战略上的失败。

从战略防御到战略相持再到战略反攻,刘邦和项羽缠斗了五年。公元前202年,在垓下,刘邦和项羽终于迎来了终极决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天下没有永远不败的英雄,名震天下的西楚霸王项羽也不例外。在垓下,项羽陷入四面楚歌十面埋伏。

面对绝境,项羽和虞姬上演了最后的“霸王别姬”。

虞姬唱:

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

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

项羽唱:

力拔山兮气盖世,世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面对失败,项羽选择了接受,面对生死,要面子的项羽选择了悲壮地死,而不是苟且地生,“乌江不是无船渡,耻向东吴再起兵。”

千百年来,项羽的盖世英雄形象,一直被后人叹惋、敬佩!南宋女词人李清照曾豪迈而动情地写下了: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垓下一战,“弱小”的刘邦战胜貌似强大的项羽,从而一统天下。

公元前202年,刘邦在汜水之阳登基称帝(后来定都长安),史称西汉。西汉的建立,奠定了煌煌四百年大汉基业,对汉民族的形成、汉文化的发扬,都作出了决定性贡献。

自沛县起兵,历时八年,从沛公到汉王再到皇帝,刘邦以布衣之身战胜了贵族项羽,这属于真正的草根逆袭,极为罕见极不可思议,所以他的人生才显得最为精彩。那么,他的成功的秘诀到底是什么呢?

不同的人会给出不同的答案,从微观上讲,我觉得当事人刘邦的说法最具服力,“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朕不如子房;镇守国家,抚慰百姓,筹集粮草物资,朕不如萧何;统率百万之兵,战必胜,攻必取,朕不如韩信。

这三位都是人中之杰,但他们都能为朕所用,这才是朕取得天下的原因。项羽只有一个范增,却不能让其全面发挥才能,所以他才会失败。”

再细想一下,刘邦这么夸张良、萧何和韩信,其实也在悄咪咪地夸自己:“你们这么牛,但老板是我。”是呀,能驾驭牛人的人当然更牛。

很多人瞧不起刘邦,这是对刘邦深深的误解。就拿军事指挥才干吧,当时的天下,除了韩信、项羽这两位超级军事天才,还有草原上的冒顿单于外,就再也没有人是刘邦的对手了。

刘邦晚年不在皇宫好好休闲养老,亲征臧荼、黥布,就是已经没有将领值得刘邦信任了,只能自己上了。

是的,碰到难题,刘邦的口头禅就是“为之奈何?”当领导,不要求你具备某某专业知识,但你必须要有一个专业的团队,且你能正确驾驭他们,发挥他们的长处,而不必事必躬亲。

就比如,就算当大学校长,也不要求你每个字都认识,大会上读错个把字,人民群众也会理解的,毕竟这得怪秘书没给标注上拼音。

毛主席曾点评过刘邦:决策对头、用人得当、豁达大度、从谏如流,汉王是一位高明的政治家。甚至还说刘邦是封建皇帝里边最厉害的一个。

刘邦称帝后,宣布大赦天下,实行十五税一制的轻徭薄赋等政策,休养生息,恢复生产。

刘邦当然不会忘记和他一起出生入死的兄弟们,接着大封诸侯,萧何被封为酂侯,曹参被封为平阳侯,樊哙被封为舞阳侯,张良被封为留侯等等,加上之前就分封的楚王韩信、梁王彭越、淮南王黥布、燕王臧荼等。

当然刘邦不只是一个会听建议的人,他也有自己的思考和决断。别人只管出主意,最后拿主意拍板的还得靠他自己。

比如分封功臣时,刘邦把萧何定为第一。很多人不服气:凭什么呀,我们在前线打仗,枪林弹雨的,身上到处都是伤。他萧何不过是在后方动动嘴,指指手画画脚的,怎么比我们功劳还大?

刘邦笑笑:你们见过猎人打猎吗?发现兔子的是猎人,然后发出指令,让狗去追兔子的人也是猎人。

萧何就是那个猎人,而你们是去追兔子的。所以萧何是“功人”,你们是“功狗”。 群臣听了面面相觑:我去,争了半天咋争成狗了?

刘邦当上皇帝后,不改自己的草根本色,虽然现在自己是九五之尊,但他和臣子们的相处还是和以前一样,仍旧没有分寸,更无半点君臣之礼。

在刘邦喜欢的臣子中,有一个叫周昌的人,从沛县起兵时就追随刘邦,人也比较耿直,和刘邦私交很深。

有一天,本是歇朝休假时间,周昌觉得有一件事要向刘邦当面汇报,非要见刘邦不可,门卫根本拦不住,直接闯进了刘邦的寝宫。

周昌正要迎头奏事,一抬头才看见刘邦抱着戚夫人正亲热呢。我去,不好意思,打扰天子的好事了。周昌装作没看见的样子扭头便走。

不料这时刘邦推开宠妃,疾步追了上来,从背后一把推倒周昌,顺势骑在他的脖子上,摁住周昌问道:你小子都看到了,在你眼里我是个什么样的皇帝?

本就口吃的周昌还故意拖长腔调道:你~你呀,就~就就是个桀纣那样,那样的昏~昏昏君。

刘邦哈哈一笑,推开周昌,径自回去继续内个了。周昌望了望刘邦的背影,揉了揉脖子道:我~我说的没~没错吧,昏昏~昏君。有个成语叫“期期艾艾”,其中的“期期”讲的就是这个周昌。

刘邦经常举办酒会,大宴群臣。每逢宴会甚至朝会,将领们争论不休,斗酒使气,大呼小叫,甚至在富丽堂皇的大殿上舞起剑来。

有时还会拿刘邦开涮,直呼其名,弄得刘邦有点郁闷:你特么的,这当皇帝和当亭长好像也没什么区别嘛。

博士儒生叔孙通察觉到了领导的痛点,于是上书刘邦说要建立君臣礼法上下秩序。

刘邦一听,说:好,这件事就交给你去办。在叔孙通的主持下,建立了汉家朝仪和其他礼法,按照叔孙通制定的朝仪进行朝会后,刘邦非常满意。

他高兴地说道:“朕今日才体验到做皇帝的尊贵!” 后世都以叔孙通制定的朝仪为甚。

随着刘邦坐稳皇位,当初所封的异姓诸侯王渐渐都成了刘邦的眼中钉、肉中刺:“他们都是拥兵一方的实力派,会不会起兵造反?”刘邦心中很是忐忑。

燕王臧荼的谋反,验证了自己的想法。刘邦亲自征伐,不足两月,臧荼就被擒获。此后铲除异姓王消除隐患,成了刘邦的既定政策。

这时有人举报韩信谋反,刘邦采用陈平之计,伪游云梦智擒韩信。虽然没找到韩信谋反的证据,但为了防微杜渐,还是收缴了韩信的兵权,将其贬为淮阴侯软禁在长安城里。

被困长安的韩信,像是只被拔了牙的老虎郁郁寡欢,还耻与樊哙为伍。后来他和陈豨密谋谋反,事情败露,被萧何和吕后用计骗入长乐宫,处斩于钟室,夷三族。

“功高无二,略不世出”、有“兵仙”之称的韩信竟以这种方式死去,着实让人五味杂陈。

刘邦平定陈豨叛乱后回到京城,见韩信已死,“且喜且怜之”,喜的是,终于除掉了心腹大患;怜的是,为失去这样的人才而惋惜。

韩信被杀,可吓坏了那些未曾有谋反之心的人,其中就有梁王彭越。刘邦镇压陈豨叛乱时,让彭越带兵协助,彭越称病不出,被刘邦责问逮捕,贬为平民,流放巴蜀,不料半路被吕后“截胡”杀害,并剁成肉酱赐给各诸侯。

正在打猎的淮南王黥布,看到肉酱非常害怕,遂暗中起兵谋反。刘邦带病东征平叛,黥布不敌,逃亡路上被杀。

后来连萧何都被迫自污以求自保,但还是被下狱,但刘邦并非真心想杀他,只是给他一个警告罢了。至此,“汉初三杰”一个被杀,一个遭囚,只有“谋圣”张良毫发无损。

樊哙不但是创业元老,还在洪门宴上救过刘邦,和刘邦还是连襟,地位非常显赫。刘邦晚年病重之际,有人向他进谗言,说樊哙跟吕后串通一气,想等皇上百年之后图谋不轨。

刘邦对吕后干预朝政早有不满,一听说吕后要和她妹夫串通,大怒,派陈平和周勃尽快把樊哙人头取来。

幸好陈平多个心眼没杀樊哙,只是把他押往长安,打算让刘邦自己处置。在半路上,刘邦驾崩,樊哙才逃过一劫。

刘邦在蕲县大败黥布后,在夏侯婴等的陪同下,取道沛丰返回长安。上次回故乡沛丰还是十年前,被项羽追得如丧家之犬,这次却是以帝王之尊衣锦还乡。

刘邦到达沛县后,大摆宴席,将县中父老及自己故旧乡亲全部招来,一起饮酒叙旧。

看着熟悉的面孔,听着熟悉的乡音,想想过去看看现在,刘邦感慨万分,和乡亲们开怀畅饮,酒至酣处,刘邦泫然泣下,击筑而唱: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这首《大风歌》不事华藻,却气魄远大,不失帝王气概,被文学批评家刘勰称赞为“天纵之英作”。

《大风歌》诗第一句气势是何等地恢弘,第二句心情又是多么地豪迈,第三句又突然变得无限伤感。是呀,韩信反了,彭越反了,黥布也反了,自己还能信任谁呢?大汉天下谁又值得托付呢?想到这里,刘邦暗自伤怀,泣数行下。

自古英雄皆解诗。此诗一出,那些视刘邦为“无赖少学”的人会不会“破防”?上文说过,刘邦小时候是读过书的,至于读到什么程度,小学毕业还是大学毕业?那就不得而知了。

刘邦、吕后大肆诛杀异姓诸侯王,在诸侯中造成了严重的信任危机,以至于存留下来的异姓诸侯王如惊弓之鸟。

远在燕国燕王卢绾出于自保,暗地时寻求匈奴保护,实属无奈之举,其实他并没有想要谋反。刘邦听到卢绾“谋反”的消息十分震怒,立即派樊哙前往征讨,卢绾无奈逃往匈奴。

接二连三的叛乱,让年迈的刘邦焦头烂额。他发现,在权力面前,哪怕有过命的交情也会反目成仇。于是,刘邦定下白马之盟,“此后非刘氏不得封王,非有功者不得封侯,如违此约,天下共击之!”

刘邦有内忧,也有外患。公元前201年秋,北方匈奴大举犯境,韩王信的领地被匈奴人围攻,韩王信孤立难支,刘邦赶紧派兵增援,不料还未到原郡,韩王信竟然投降了。

公元前200年,刘邦亲率32万大军,北击匈奴和韩王信,尽管收复了失地,但还是中了匈奴诱敌深入之计,被围困白登山七天七夜。

好在陈平再次献计刘邦,重赂匈奴阏氏。在阏氏的劝说下,冒顿解围之一角,刘邦可怜兮兮地被放了出来。

此一战,刘邦见识到了匈奴的强大。连年和匈奴的战争,人力物力消耗巨大,各路诸侯尚未平定,刘姓王又多不顶用。

刘邦是个典型的功利实用主义者,只要对自己有利,就不会在乎什么面子不面子的。刘邦并没有因为吃了亏,就要找匈奴死磕,而是采用刘敬的建议,跟匈奴和亲,以美女换和平。

在没有绝对实力消灭匈奴的情况下,和亲不失为一种可行方案。汉高祖之后的惠帝、吕后、文帝、景帝,都对匈奴实行和亲政策,以妥协的方式来减轻匈奴对北方边境的危害。

经过数位帝王70年的休养生息、韬光养晦,才有了汉武帝对匈奴的雷霆一击。

同样,在鸿门宴上,刘邦对项羽俯首称臣、低三下四,装可怜求原谅。大丈夫能屈能伸,说得容易,做起来难,但在刘邦这儿那都不叫事,你可以看不起他,但笑到最后的总是他。

法国作家罗曼•罗兰说,真正的英雄,是在认识生活的真相以后,仍然热爱生活的人。

刘邦多次被项羽打得狼奔豕突、丢盔弃甲,却又屡败屡战,不眠不休,真的太难缠了。而项羽呢,对面子看得很重,一次失败就抹了脖子。

我们知道刘邦一生都好酒好色,被他宠幸的女人恐怕不计其数吧,外有曹女,内有吕雉,后来有戚姬,薄姬,赵姬等各种姬-----刘邦一生在正史记载的儿子就有八个。

在所有的女人当中,刘邦最宠爱戚夫人,更喜欢戚夫人所生的刘如意,觉得刘如意更像自己,认为太子刘盈太懦弱。待刘如意年岁稍长,刘邦一度想废掉太子刘盈改立刘如意,但遭到群臣强烈反对。

张良献计吕后,请出“商山四皓”辅佐太子刘盈。“商山四皓”过去刘邦多次邀请他们出山,但都没有成功。如今太子能够请到他们,说明太子羽翼丰满了,刘邦这才断了换太子的念想。

刘邦死后,戚夫人母子遭到吕后惨绝人寰的血腥报复。赵王刘如意被毒杀,戚夫人则被砍掉手脚、挖去双眼、熏聋耳朵,还被灌了哑药,做成“人彘”丢进厕所,折磨至死。

当初那个勤劳温顺的吕雉变成了现在心狠手辣的吕后,这一切都源于人性的多变、复杂和不可预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刘邦亲征黥布时被乱箭射中,路到家乡,又是连日饮酒不加节制,回到长安后,新疾旧患,让刘邦一病不起。

吕后请来名医为皇上诊治,但刘邦拒绝治疗,说道:“吾以布衣提三尺剑取天下,此非天命乎?命乃在天,虽扁鹊何益!”他赏了医生五十斤黄金,将其打发走了。

刘邦对后事也做了安排,说曹参可以接替萧何任丞相,接着是王陵可以做丞相,但需要陈平帮助他,周勃可以任太尉,将来安定刘氏天下的一定是他。

后来的历史发展证明,刘邦提出的几个相国人选,都为安定刘氏政权发挥了重要作用。周勃、陈平也在吕后死后平定诸吕叛乱,使刘氏王朝转危为安。

汉十二年(公元前195年),开创四百年大汉的汉高祖刘邦,在长乐宫溘然离世,结束了他波澜壮阔的一生。

在动荡的乱世中,刘邦从一个市井“无赖”到推翻暴秦、打败项羽,历时九年,最终登上权力巅峰成为大汉帝国的开国皇帝。这引起无数人的浓厚兴趣,希望从他身上觅得一些成功经验。

那么,他成功的秘诀到底是什么?有人说他是真命天子,有人说他是运气好,还有人说是项羽成全了他等等,不一而足。用刘邦自己的话讲,他正确使用了张良、萧何和韩信,这叫知人善任,是狭义上的原因。

毛主席说:“刘邦能够打败项羽,是因为刘邦和贵族出身的项羽不同,比较熟悉社会生活,了解人民心理。”刘邦的成功是统一战胜了分裂,他得到了民心,所以他才得到了天下。“

“得民心者得天下”从来就不是虚无缥缈的。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

新故相推,日生不滞。

历史洪流,滚滚向前,无数英雄豪杰就像那朵朵澎湃浪花,奔腾竞逐,而刘邦无疑是站在浪尖上的最伟大人物之一。正如明代大儒李贽所言:“汉祖之神圣,尧以后一人也。”

<终>

如果喜欢,就请您点赞、在看和转发,谢谢。

参考资料:

1、《刘邦全传》林若初 著

2、《刘邦传》 邱开杰 编著

3、《史记》司马迁 著

《探花TV》公众号文章目录

一、#唐宋诗词篇

28、

27、

26、

25、

24、

23、

22、

21、

20、

19、

18、

17、

16、

15、

14、

13、

12、

11、

10、

9、

8、

7、

6、

5、

4、

3、

2、

1、

二、#争锋唐宋篇

6

5、

4、

3、

2、

1、

三、#王侯将相篇

8、

7、

6、

5、

4、

3、

2、

1、

四、#民国风云篇

2、

1、

五、#感动中国篇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