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雷小军在野外巡护监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红外相机拍摄到的大熊猫。

每年的7月31日,是世界巡护员日。巡护员,似乎是一个很陌生的工作,他们到底是干啥的?也许你之前未听说过有这么一个节日,也不了解巡护员这个职业的特点。今天的少年派,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巡护员的故事。

1
他是巡护员也是“铲屎官”

四川小寨子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有这么一位巡护员,守护在这里已20多年了——他就是雷小军,他的大部分工作时间都在野外。那么,他的工作是啥?平时在野外做些什么呢?
  雷小军的工作简单来说就是在野外“巡查”和“守护”。巡护员的工作内容包括巡逻调查、监控野生动物、打击偷猎、协调当地社区、管控火灾风险等。
  或许,他们还可以称为野生大熊猫的“铲屎官”,为了更好地做好大熊猫监测工作,捡屎是他们的一项重要工作——新鲜的大熊猫粪便是进行大熊猫种群调查、监测的重要样本,收集新鲜的大熊猫粪便是目前研究大熊猫个体识别的主要方法。因此,他们的主要工作也就是当好“铲屎官”。
  听上去是不是有些好玩?但是,这可和你想象中不太一样,他们的野外巡护工作可不是踏青出游哦。
  雷小军所在的四川小寨子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有一条巡护路线异常艰苦,开展一次巡护工作至少需要一个月。这条线路温差大、坡度陡、沟谷狭窄,需要来回蹚水300多次。在这条线路上巡护,巡护员们不仅要“对抗”糟糕的自然环境,还得身背40多斤的装备和生活用品。

2
曾和黑熊对视十多秒

  在巡护过程中,雷小军经历了很多“惊险”时刻。提起去年的一次竹林样方调查,他仍心有余悸。那天,雷小军和其他队员在相距不远的点位做竹林调查,雷小军提前完成了工作,便到不远处的公路等待其他队员。
  刚到不久,雷小军就听到不远处的竹林里像有什么东西掉了下来,还夹杂着一阵吼叫,“我开始还以为有队员不小心摔倒了,仔细一看才发现是一头成年黑熊。”他回忆,当时自己来不及反应,一下就愣住了,和黑熊对视了十多秒钟。
  和黑熊相隔不到十米,怎么办呢?回过神后,他开始思考应对保护措施,“我想如果它攻击我,我只有跑,或者把背包里的东西丢出来吸引它的注意力。但它当时应该没有感到威胁,因此没有攻击我,最后调头走了。”
  黑熊离开之后,雷小军才松了一口气,但仍然惊魂未定。事后,他庆幸之余还在想:这是不是和日益改善的生态大环境息息相关?现在保护区内几乎不见偷盗猎行为的发生,会不会野生动物们也觉得没有“威胁”了,因此不攻击自己呢?

3
“偷吃”蜂蜜和腊肉的大熊猫

  作为林业一线工作人员,巡护员是偶遇野生大熊猫频率最高的工作之一。
  据全国大熊猫四调数据显示,四川小寨子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一共生活着47只野生大熊猫。
  参加巡护工作20余年来,雷小军两次偶遇大熊猫,一次在野外,一次是在农户家中。
  为啥大熊猫会出现在农户家里呢?雷小军回忆,那还是在自己刚刚参加工作的时候,附近的农户联系他们说,有只大熊猫跑到家里“偷吃”蜂蜜和腊肉。
  随后,在农户的家里,他们看到了一只肚子圆滚滚的大熊猫,当时估计已经吃饱,连路都不想走了,后来还是雷小军他们把它带到了野外。
  第一次看到国宝大熊猫,雷小军内心非常激动,那只大熊猫憨态可掬的模样一直印在他的心里。
  有些遗憾的是,当时的监测手段并不发达,他没能将这一幕拍下来。不过现在,保护区内的红外相机宛如一双双长在野外的“眼睛”,时时刻刻记录着大熊猫和它的小伙伴在野外的故事。

知 道 多 一 点

  四川小寨子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距北川县城93公里,距绵阳150余公里。保护区于1979年建立,2000年扩建,面积44384.7公顷,2013年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以保护大熊猫、川金丝猴为主的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景区内有大熊猫、金丝猴、羚羊等一、二级保护动物51种,被林业专家誉为罕见的物种基因库。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苟春
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