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夫山泉被全网抵制

哇哈哈创始人之女宗馥莉辞职不到一周又反悔

这场波谲云诡的商战,何时结束?

关于农夫山泉和哇哈哈的事件,一直都没说

总觉得这事不对劲儿

直到哇哈哈新任掌门宗馥莉先辞职又在几天后宣布继续履行职责

我才意识到,这件事远比网上舆论说的复杂的多

想看清事情的真相,看最后谁受益最大是最简单的办法

首先就是2月25日,哇哈哈集团的创始人宗老先生病逝

身为一个人民企业家,中国民营企业的标杆人物

大家自发的对哇哈哈这个企业关注,大量购入哇哈哈的产品

本身是一种很暖心的事情,加上哇哈哈一直在呼吁大家理性消费

可以说是品牌和消费者之间的双向奔赴

就在哇哈哈品牌呼吁大家理性消费的两天后,品牌账号涨粉超过一百万

这个战绩可比请明星代言有用多了,涨粉之后就是销量激增

中国消费者买国产品牌本身没有任何问题,说是爱国情怀也没问题

总比买某国外的大肠杆菌超标的高端水有意义多了

销售有的时候也许不是销售产品本身,而是销售一种情怀

只要大家愿意为这个情怀买单,那就是好的品牌

就在哇哈哈流量暴涨,销量暴涨的时候,一个品牌被骂上热搜了

故事梗概简述一下,就是农夫山泉创始人钟睒睒从哇哈哈的经销商做起

后来因违规操作被开除了,之后就自己创业开始和哇哈哈争夺市场

也算是和老东家对打吧

中国人是有江湖气息的,这要是拍成电视剧,大小也得算个反派

毫不客气的说,任何人走上钟睒睒的位置上,都会做这个选择

有资源、有人脉,能赚钱为什么不做

市场的争夺远比想象中要残酷的多,尤其是在1998年

哇哈哈作为行业大佬,纯净水的销量占比高达90%

留给农夫山泉的市场份额本身就不多

于是一个报道就出现了“长期喝纯净水对人体不好”

这句话不止让哇哈哈受到影响,还有乐百氏

当时所有做纯净水的品牌看到这句话都麻了

本以为靠着市场占有率不用怕一个新生品牌,结果他能直接掀桌子

这让我想起楼下的两家餐馆,一个做面,一个做粉

做面的老板说米粉里面有胶,吃了不消化

做粉的说做面的食材不干净,吃了不健康

两家仅十平米的小餐馆尚且如此,做成企业的商战只会更加激烈

涉及的哇哈哈、农夫山泉和乐百氏几个牌子,因为这句话还打过官司

不过最大的赢家还是农夫山泉,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品牌

做成了可以和哇哈哈、康师傅齐名的行业前三甲

再然后就是“我们不生产水,我们只是大自然的搬运工”

农夫山泉成了纯天然和健康的代名词

农夫山泉敢这么赌,主要是当时中国市场上保健品卖的很火

别管是吃的喝的还是用的,只要是和健康挂钩的,基本都会火

这一仗打的十分漂亮

后面的几次哇哈哈饮品被攻击事件,基本都围绕着“健康”两个字

例如营养快线晒干之后材质像是避孕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时互联网上的很多账号都对哇哈哈口诛笔伐

各种深扒,就连哇哈哈想要出售股份给法国达能这件事都能拿出来说好几天

口径非常统一“中国人搞的民族品牌,怎么能卖给洋人”

抵制哇哈哈的是他们,骂哇哈哈的是他们,不让哇哈哈出售股份的也是他们

今年的哇哈哈和农夫山泉之间的商战,和当年的套路基本一样

只不过劣势方成了农夫山泉,核心也不再是“健康”,而是“爱国”

自2月28日起,农夫山泉官方旗舰店连续5日销量暴跌

较风波之前日销售额已跌超90%

3月3日单天销售额仅有5万元,而此前2月27日单天销售额超过100万元

3月4日港股市场中,农夫山泉股价平开后下跌超过2%

2024年2月25日-3月4日

娃哈哈与农夫山泉争议事件的网络相关信息量约56.1万

从整体趋势来看,自25日开始关于两个品牌的讨论就开始持续增长

直到3月3日,当事方之一的钟睒睒发文《我与宗老的二三事》,热度达到峰值

从瓶盖红色到瓶身的文化输出,到钟睒睒的儿子是美国籍,再到公司股份占比

这几件事联系起来,对农夫山泉造成的影响

一点都不亚于当年哇哈哈遭受的舆情攻击

这个时候大家应该想一个问题,这些事是谁爆出来的

就这么巧合,在宗老去世之后,一系列的事情都向着农夫山泉,难道是天道有轮回?

我们先不去探究这件事的对错,而是从一个新的点出发

这些企业家的孩子们,其实很难被爆出来,除非是有需要,或者被有心爆料

例如宗馥莉,她是宗老去世之前就选定的接班人,很久之前就有她的各种消息

一般都是以励志正向为主,还有“哇哈哈女王”之称

只能是宗老有意给自己的女儿加热度,为未来铺路

富二代王校长,平时热度也很高,他借助这些热度这么多年也做了不少事情

无论是创业还是投资,或者打造网红,都需要他的热度

而钟墅子在此事之前,算是富二代里面的比较低调的,没什么负面消息传出

并且很多有能力的大人物,更倾向于保护孩子隐私

普通人也不知道马云能有几个孩子吧

他们的信息都被刻意保护起来了

谁会关心有名大佬的孩子是哪国国籍,以后在哪里发展

想关心也关心不到,只要这些人的父母辈有影响力,就能压住这个热度

大家知道媒体真正的力量在哪里吗

不是一条消息天下知,而是他们所掌握的,不能让大家知道的事情

或者这些媒体有没有能力扭转舆论

尤其是在媒体届混迹多年的品牌,掌握舆情的能力更是一绝

就能好比有些明星总能接到高奢代言,品牌和明星为了利益最大化

不止要求明星不能有负面新闻,还会尽最大努力,把即将被爆出的丑闻压制住

很多明星在接到一个好品牌代言的时候,也会花钱买通稿营销自己的正面人设

要是有影响力的人被媒体抓住把柄,

最常用的手段就是爆一个其它方面的大瓜

或者花钱买下这个消息,普通人能看到的都是处理后的结果

有一句经典的台词:有些事情上了称一千斤都打不住

绝大多数人都在意斤数,实际我们应该关注的是谁让这件事上的称

他们的目的是什么?

根据后续有些人发布的过激言论来看,事态已经往“MC(民粹)”方向发展了

这不是一件好事,因为会让很多外资望而却步,减少对华投资

俗话说:独木难支,合作共赢

一旦我们的舆论因为某些事情能影响到一个企业的股价,甚至让一个企业破产

哪个外资还敢对我们进行投资?这才是本次舆论爆发之后真正厉害的地方

商战是不可避免的

但是让一家企业在我们的市场形成垄断也并非一件好事,尤其是对消费者而言

这才是为何一定要反垄断

我们当然是支持国货的,但是要百花齐放,不是要一枝独秀,这才是盛世

农夫山泉的事件刚刚过去,哇哈哈风波又起

新任掌门人宗馥莉辞职,还有报道以

“宗馥莉不愿和政府打交道,要将企业搬到国外去”为标题

接下来就是铺天盖地的通稿,基本都是指责宗小姐过于年轻,没有宗老的能力

大约2000年左右,宗小姐在美国读大学

04年,回国后负责哇哈哈的生产管理,也做过童装和商场

08年,到宏胜主要负责饮料包装设计和研发

做了哇哈哈集团接近三分之一的代加工

负责娃哈哈所有的进出口生意,包括全球设备采购国际供应链管理

看的出来,宗老对于这个女儿有很大的期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6年左右,宗小姐以自己的英文名为灵感,创作了一款果汁

竞争对手则是农夫山泉品牌下的农夫果园系列饮料

18年,宗小姐又做了哇哈哈的公关部长,将营养快线的代言人换掉之后

做过营养快线彩妆,哇哈哈粽子,联名钟薛高做过雪糕等等

自18年开始,宗小姐应该算得上是哇哈哈的话事人了

2021年宗馥莉正式担任娃哈哈的副董事长和总经理

身价高达400亿人民币,还登上了“全球白手起家女富豪榜”

也是宗老给女儿历练的机会

很显然,辞职风波也证明了,宗小姐的接班之路并不顺畅

辞职风波之后,就是各种消息开始曝光她

最后舆论竟然和农夫山泉创始人之子是美国国籍,完美的重合了

这个时候大家脑海里应该想起一句话“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宗老去世,借着哇哈哈和农夫山泉之间的过往,先对农夫山泉进行打击

然后借着哇哈哈权力更换时期的斗争,对哇哈哈下一任话事人打击

这才是这场商战的完整面貌,那么哇哈哈和农夫山泉又该如何应对

农夫山泉用绿色包装纯净水,降价等等手段来稳固市场份额

而宗小姐面临的更加复杂,已经从商战往宫斗方向发展了

她已经在哇哈哈锻炼二十年,打造过中国500强企业

又是宗老亲自培养的接班人,在父亲去世后的五个月,还未直接持股

越来越多的人吐槽她年轻,不懂人情世故

哇哈哈的股份最大的是杭州国资,占比46%

宗老持股29.4%,哇哈哈员工占比24.6%

想要掌权,获得股份是第一步,而且要有剩下两方其中一方的支持

宗小姐完成名义上的接班以后,有高层辞职,有员工举报她侵吞国有资产

很明显,哇哈哈内部出现了分歧,有人要和宗小姐对着干

说实话,宗小姐在这个节骨眼上提辞职,是聪明的,这叫以退为进

关于宗小姐辞职的消息,在七月十八号左右开始传出

当天还有一件大事,和几条消息,例如“大力扶植民营企业”

这个时候,国内优秀民营企业出现这种情况,肯定会引起注意

所以宗小姐这是赌了一把大的,还真赌赢了

二十二号,哇哈哈亲自发布声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宗小姐不仅不会辞职,还会继续担任管理岗位

这才是借力打力,很明显宗小姐已经和管理层达成了某种约定

也许这也只是暂时的安全,毕竟连“侵吞国有资产”这种话都说的出来

明显一开始就是冲着你死我活去的

后面宗小姐能获得多少支持,或者失去多少,只有她自己清楚了

我们作为看客,不止是吃瓜那么简单

大家还要警惕舆论的危害

也许最开始就是两家民营企业的商战,并且这两家企业都是中国的

就好比多年前女权的兴起,本身是为了女性觉醒,男女平权

后来反而成了境外势力挑动的点

又好比爱国情怀本身是好事,却被人拿来砍向自己人一样

最后来个很多人都知道,但是值得再次学习的寓言故事

到底什么是“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它出自西汉·刘向‌《战国策·燕策二》

成语中的“鹬”指的是一种长嘴水鸟,“蚌”是有贝壳的软体动物

这个成语通过一个寓言故事来传达,故事中鹬和蚌相互争斗

最终被渔翁轻易捕获,揭示了双方争执不休,最终两败俱伤,让第三者得利

对于民营企业,只要它是中国的品牌,只要没有违法乱纪的行为

身为消费者和看客的我们,最应该做的是理性看待,这才是防止渔翁得利最有效的手段

感谢大家观看本期内容

如果你喜欢关于商业内幕的解读,那我们下期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