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你有没有注意到,今年农村的中老年人似乎变多了,甚至偶尔还能看到一些年轻人的身影。有的人是出于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主动选择回归家乡,追求一种远离喧嚣的宁静生活。但大多数人,却是因为城市里的工作难找,被迫回到了老家。

前些日子,我和一个在地铁工作的朋友聊天,他说今年地铁的高峰期乘客明显减少了,但平峰期的乘客却多了。高峰期乘客减少是因为上班的人少了,而平峰期人多,一方面是因为外出游玩的人增多,另一方面,大家都在忙着找工作。

如果连续两三个月都找不到工作,存款也快花光了,很多人就会选择回老家待一段时间,慢慢地,回农村的人就多了起来。

2023年,我们的城镇常住人口已经达到了93267万人,乡村常住人口47700万人,城镇化率达到了66.16%,接近70%。对我们这样的发展中大国来说,这基本上已经到顶了,毕竟农村的老人不太可能搬到城市生活。

随着城市工作的饱和,未来五年内,逆城市化可能会成为一个小趋势。拉动GDP的三大马车是投资、出口和消费,而最能提供就业的是出口和投资。

二十年前,我们为什么要加入世贸?除了要融入全球化的发展,扩大就业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外贸行业的大发展,推动了无数青年农民进厂打工,虽然后来出现了留守儿童等社会问题,但至少大家都能找到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几年出口数据虽有下滑,但总体还算稳定。关键问题是生产的种类变了,从低端的衣物鞋帽变成了高技术产品出口,这些行业对人力的需求没那么强烈。

随着国家产业结构的转型,低端、附加值低、污染环境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将被淘汰,大部分转移到了东南亚和印度等国家。而新质生产力成为未来的发展方向,很多低学历青年根本没有机会接触到这些高新技术产业。

另一个容纳大量农村中青年劳动力的行业是房地产开发。2014年,中国房地产和城镇化发展迅速,当年全国农民工总量为27395万人,从事建筑业的人数高达6109万,占比22.3%。但疫情后,这个比例急剧下降,2023年从事建筑行业的农民工数量暴跌至4582万人。

随着房地产下行,这些农民工只能向其他行业寻找出路。2023年建筑业下降了2.3%,而第三产业中,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上涨了0.8%。但这些行业的收入与建筑业相比如何?建筑业月均收入为5488元,而居民服务业仅有3965元。

最尴尬的是,这些行业也已经饱和了。今年广州、武汉等地发布了滴滴司机饱和预警。很多地方滴滴司机的收入不断被压缩,无人驾驶出租车的出现,更让他们担心自己什么时候会被淘汰。

这个周末,我们公司的同事回老家过中元节,据说在老家,大家谈论最多的话题就是人工智能对就业的影响。看到无人驾驶出租车后,大家都心生恐惧,担心自己的后路被砍断。

城市的发展越来越快,消费水平也越来越高,年轻人留不下去只能选择回到县城,回到农村,寻求新的机会。

温铁军老师是著名的三农学者,他早就看到了这一点,随着城市人口就业饱和,农民总有一天会回到农村。所以他这些年一直在呼吁振兴乡村经济,制定相关乡村扶持政策,加大财政补贴等。

但说句现实的,并不是所有乡镇都有机会翻身,也并不是回到农村就一劳永逸了。日本在1992年泡沫经济破裂后,也采取了一系列手段鼓励年轻人返乡就业,但最终人口又开始主动往大城市流动。

说到底,城市化是一个循环的过程,从最初的城市化到郊区城市化,再到逆城市化,最后到再城市化。

最近,我在网上看到一个争议很大的帖子:贴主表示,这两年房价跌得厉害,计划把一线房子卖了,拿着几百万,回村里盖房子或者在县城买套房,躺平一辈子算了。下面的网友却吵起来了。

有人认为,哪怕你现在不选择留在大城市,将来孩子也会回来的!所以为了孩子也要撑下去,不要回老家躺平。但也有人说,人生就该享受,孩子有孩子的未来,难不成就为了孩子在城市做牛马一辈子?

到底是回老家过躺平人生,还是继续留在城市做牛马?欢迎大家评论区一起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