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吉林市北山公园,沿山路前行,过揽辔桥后右转东峰后,就会看到玉皇阁一侧的路边树荫下有一座孤零零的坟墓。墓前立有一块石碑,通过碑石上刻有“刘德馨同志之墓”的字样,可知墓主人的姓名。另在石碑右侧,还刻有“逝于一九四八年六月十八日零时八分”,但逝世原因不详。石碑落款为“东北军政大学吉林分校立”,从校名判断,这所学校应当是一所军校。

1948年6月时,已属于吉林市解放之后。对于解放后吉林市的军校,我曾查阅许多文献资料后进行过盘点,按时间顺序,先后为东北军区空军第五速成中学、空军第六航空预备学校、十七航校、军医学校、航空工程学校。主流地方文献资料中并无“东北军政大学吉林分校”的记载,但刘德馨墓却隐约透露出一个信息:我可能漏掉了一所曾设在吉林市的特殊军校。

前不久,在一位网名为“宛-平”的老人口中,获悉东北军政大学吉林分校曾在吉林市办学的消息,循着老人指引的方向,我对与这所军校相关的资料进行了重点查阅,终于对这所“神秘”的军校有了点滴初步了解。

1945年日本投降后,党中央当机立断,派出大批干部赶赴东北,着手建立东北解放区。鉴于这是一项艰巨且重大的工作任务,对军政干部的需求极大,于是党中央决定将延安抗大总校的一部分教师和学员拨赴东北,组建一所培养军政干部的新学校。1946年2月(有文献记作6月),东北军政大学总校在通化市成立,由林彪兼任校长,罗荣桓任政治委员,何长工任副校长。下设东满、南满、西满、北满、冀察热辽五所分校。其中东满分校由涂锡道同志担任校长兼书记,校址设在当时的桦甸县。

1946年5月22日,东满分校撤出桦甸,迁往延吉市北大营,与吉东军政大学、桦甸军政学校等学校合并。不久后,学校迁往汪清县罗子沟,同时为了迷惑敌人,学校对外使用东北民主联军独立旅的部队番号。当时的东满分校学员一度达到2600人,其中2080人为朝鲜族学员。2018年去世的赵南起将军(朝鲜族)就是这所学校的学员。

1946年8月,根据当时东北形势发展,东满分校又分批迁往龙井。10月,学校正式改称东北军政大学吉林分校。学校由周保中同志任校长 , 陈正人 同志任政委 ,涂锡道同志担任副校长兼党委书记。学校设预科和本科 ,学员在预科(四个月)期满后升入本科(八个月),本科设政治系和军事系。当时的学员既有在吉林省招收的知识青年,也有部队保送上来的军政干部。

1948年3月9日,吉林市解放。6月,东北军政大学吉林分校由龙井迁往吉林市。根据当时学校工作人员在前些年的现场确认,吉林分校在吉林市的校址位于今南京街北段的东西两侧。这里在伪满时期是日本高等女校的校址,校舍及配套设施比较健全。吉林分校在这里与日本高等女校一样,以南京街为界,一侧为学习区,一侧为生活区(食堂、宿舍)。可就在学习生活秩序逐渐安定下来之际。1948年8月,总校命令各分校合并,一起迁往齐齐哈尔(1949年7月,总校随部队南下,校名也先后变更为华中军政大学、中南军政大学、武汉高级步兵学校),空出的校舍遂由209医院等单位先后使用。

结合以上文献资料记载,长眠于吉林北山的刘德馨同志就是在学校迁至吉林市的初期逝世的。虽然在吉林市的时间不长,但东北军政大学吉林分校却为吉林市军事史留下了重要一笔。

时光飞逝,由1948年至今,七十六年间,吉林北山公园内的景物发生了很多变化,而刘德馨同志的坟墓却一直安然。日前特意去探看,发现墓前竟有人祭奠,猜想应是吉林市市民所为,祭品虽然简单,流露出的却是吉林市人对刘德馨同志的浓浓敬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特别鸣谢宛-平先生、邴赫(那些麻花)先生对本人撰写此文给予的支持和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