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年,我副营转业到地方后,竟被领导女儿相中,从此命运被改变
海上的风
2024-07-30 18:47山西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刘建国,这个名字在1995年的某个小县城还鲜为人知。我是一名刚刚转业到地方的前副营长,28岁的年纪,身上还带着浓厚的军人气息。那年初夏,我和战友李大伟一起来到县城,开始了全新的生活。
记得刚到县城那天,天气闷热,空气中弥漫着槐花的香气。我们拖着简单的行李,走在县城的主街上,周围的一切都让我感到新鲜又陌生。
街道两旁的柳树在微风中轻轻摇曳,路边的小摊贩吆喝着卖冰棍,还有几个顽皮的孩子骑着自行车从我们身边呼啸而过。
"建国,你说咱们这次来对不对?"李大伟一边走一边问我。
我沉默了一会儿,回答道:"既来之,则安之。咱们在部队学到的本事,在地方一样能用。"
虽然嘴上这么说,但心里却没底。离开了熟悉的军营环境,来到陌生的地方,我感到有些不知所措。但我知道,作为一个军人,无论在哪里都要坚强面对。
我们被安排在县政府大院里的一间小宿舍。房间虽然简陋,但比起部队的集体宿舍已经好多了。两张单人床,一张书桌,还有一个老式的衣柜,这就是我们的新家了。
第二天一早,我换上了崭新的制服,来到县政府办公室报到。办公室主任是个和蔼的中年人,他详细介绍了我的工作职责,主要是负责一些文书工作。虽然和在部队的工作大不相同,但我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尽快适应,做好本职工作。
那天中午,我第一次去机关食堂吃饭。排队打饭时,我不小心撞到了前面的一个年轻姑娘,把她手里的汤泼到了衣服上。
"对不起,对不起!"我连忙道歉,手足无措地想要帮她擦拭。
没想到,那姑娘非但没有生气,反而笑着说:"没关系,不就是件衣服嘛,洗洗就好了。"
我这才抬头看清了她的样子。她大概二十五六岁,扎着一个马尾辫,眼睛很大很亮,笑起来露出一排洁白的牙齿。那种阳光般的笑容,让我一下子愣住了。
"我叫张晓梅,你是新来的吧?"她自我介绍道。
"我...我叫刘建国,刚转业到这里。"我有些局促地回答。
"哦,原来是刘同志啊。欢迎来到我们县!"张晓梅热情地说,"以后有什么不懂的,尽管来问我。"
就这样,我认识了张晓梅。后来我才知道,她竟然是县长的女儿。但在当时,我只是被她的善良和开朗所吸引。
接下来的日子里,我逐渐适应了新的工作环境。办公室的同事们都很友善,特别是王阿姨,食堂的大妈,总是会偷偷给我多添一勺菜。我的军人作风也得到了领导的赞赏,很快就在机关里站稳了脚跟。
张晓梅经常会来办公室,找各种借口和我聊天。起初我还有些拘谨,但慢慢地,我发现自己开始期待她的出现。她会给我讲县城的风土人情,会和我分享她读过的书,有时还会带来她自己烤的小饼干。
我们的友谊在不知不觉中加深。有一次,我们一起参加了县里组织的义务植树活动。那天,我凭借在部队学到的组织能力,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张晓梅在一旁看着,眼里闪烁着赞赏的光芒。
"建国,你真厉害!"她由衷地称赞道。
我不好意思地挠挠头:"这没什么,在部队经常干这种活。"
张晓梅笑着说:"我觉得你在哪里都能做得很好。对了,我爸爸说想见见你呢。"
听到这话,我心里一紧。县长想见我?我有些忐忑,但还是答应了下来。
就这样,我的生活渐渐步入正轨。虽然还有很多不适应的地方,但我觉得自己正在慢慢融入这个新的环境。每天早上醒来,看着窗外的阳光,我都会给自己打气:刘建国,加油!你一定能在这里闯出一片天地!
转眼间,来到这里已经三个月了。这天,我正在办公室整理文件,张晓梅突然兴冲冲地跑了进来。
"建国,告诉你一个好消息!"她的眼睛亮晶晶的,"县里要组建一个扶贫工作组,我爸爸推荐你去!"
我一时没反应过来:"我?去扶贫?"
张晓梅点点头:"对啊!你在部队的经历,再加上这段时间的表现,我爸爸觉得你很适合。怎么样,有兴趣吗?"
我心里一阵激动。这可是个难得的机会啊!但转念一想,我又犹豫了:"可是...我对扶贫工作一窍不通啊。"
张晓梅拍拍我的肩膀:"别担心,你不是有我嘛!我可以教你。再说了,你不是最擅长学习新东西吗?"
就这样,我被调到了县扶贫办,负责一个叫大山村的贫困村脱贫项目。刚到村里那天,我就被眼前的景象震惊了。村里的道路都是土路,房子也大多是土坯房,很多村民还在用旱厕。
我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尽自己所能,帮助这个村子脱贫致富。
接下来的日子里,我白天走村入户,了解村民的生活状况;晚上加班加点,研究扶贫政策。村里的老支书王大爷成了我的得力助手,他对村里的情况了如指掌,给了我很多宝贵的建议。
张晓梅经常来村里帮忙,有时是教村里的孩子们功课,有时是帮着整理资料。每次看到她和村民们亲切交谈的样子,我心里就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
慢慢地,我们的扶贫工作开始见效。我们帮助村民发展了特色种植业,还引进了一些小型加工厂。村里的面貌开始改变,村民们的笑容也多了起来。
有一天晚上,我和张晓梅坐在村口的大树下,看着远处星星点点的村民房屋。
"建国,你真了不起。"张晓梅突然说。
我有些不好意思:"这都是大家一起努力的结果。"
张晓梅摇摇头:"不,你不知道自己有多优秀。你知道吗,我爸爸常说,像你这样的年轻人才是咱们县的希望。"
听到这话,我心里既高兴又忐忑。我知道,自己对张晓梅的感情已经不仅仅是友谊了。但是,县长的女儿,我配得上吗?
就在我们的工作如火如荼进行的时候,县里突然传来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县里最大的国有企业濒临倒闭,数百名职工面临下岗。
这个消息像一记重锤,在全县引起了轩然大波。我清楚地记得,那天晚上,张晓梅找到我,眼圈都是红的。
"建国,你有什么办法吗?那么多人要失业了,他们该怎么办啊?"她哽咽着说。
看着张晓梅伤心的样子,我的心也揪了起来。我深吸一口气,说:"给我点时间,我想想办法。"
接下来的几天,我几乎没怎么合眼。我翻阅了大量的资料,请教了很多专家,终于整理出了一份改革方案。
当我鼓起勇气,把方案交给县长陈志明时,他认真地看了很久,然后抬起头,目光炯炯地看着我:"小刘啊,你有这个魄力负责这个项目吗?"
我站得笔直,坚定地回答:"请组织放心,我一定尽全力完成任务!"
就这样,我临危受命,开始了艰难的企业改革工作。那段时间,我经常工作到深夜。每当我感到疲惫不堪时,总会想起张晓梅期待的眼神,想起那些可能失业的工人,这些都成了支撑我前进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