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似小小的一枚印,背后却藏着一个波澜诡谲的时代,一位传奇名将的人生,以及一个家族女性的皇室荣耀。
作者|大师傅 出品|夹馍星球
1981年11月,陕西安康旬阳县,一名中学生偶然捡到一个有棱角的黑色石球,上面刻着文字。
老师知道后,觉得是个文物,让他送到了县文化馆。工作人员认出这是一枚古代的印章,但不知道属于谁,并未重视,只做普通陈列。
10年后,西安市一位文史研究员来旬阳参加活动时,发现了这枚印章,认出它是西魏名臣独孤信的印。
独孤信官至柱国大将军、大司马,而他的三个女儿先后成为三个朝代的皇后,人称“史上第一岳父”。
与独孤信的传奇人生相媲美,这枚印章也造型独特,共有26面,其中14面刻着不同用途的印。随着主人的面纱被揭开,它的珍贵性立刻显现,离开了旬阳,被陈列于陕西历史博物馆。
而就在当下热播的古装探案剧《唐朝诡事录之西行》中,独孤信印成为剧中“仵作之死”案的核心物件,多人为了它,一夜间命丧黄泉。
△剧中的独孤信印
这部剧在爱奇艺热度破万,好评如潮,也再次引起了大家对于独孤信之印的兴趣和热议。
有一位网友写道:“整个陕历博那么多国宝,镇馆之宝都一堆,但我印象最深的、念念不忘的,就是老丈人这枚印信。”
因为,文物是死的,但文物背后的故事永远是鲜活的。
谁是独孤信?
先来了解下历史背景:
公元386年,鲜卑族首领拓跋氏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地区建立北魏。经过四处征伐,在439年统一了北方,与南方的刘宋政权对峙,中国进入南北朝时期。
493年,北魏孝文帝拓跋宏迁都洛阳,并推行一系列汉化改革,连本族的姓氏都改为“元”,史称“孝文汉化”。改革促进了北方经济发展,北魏进入全盛期。
△ 北朝魏、南朝宋时期地图
10年后(503年),独孤信出生于北魏设在北境的六大军镇之一武川镇(今内蒙古武川县),为匈奴的后裔,鲜卑的一支。他的父亲时任“领民酋长”,这是北魏对依附自己的少数民族首领所设的官职。
等独孤信长大成人后,北魏因为吏治腐败等原因,开始由盛转衰,各地战乱频发。523年,匈奴人破六韩拔陵(姓破六韩,名拔陵)发动了六个军镇的起义。
独孤信参加了朝廷的平叛队伍,与将门之后贺拔胜、贺拔岳兄弟结下友谊。他作战英勇,曾单枪匹马擒获敌军将领,因功被封员外散骑侍郎(七品上)。
年轻的独孤信长相英俊,且喜欢打扮自己,衣服颜色总和别人不一样,军中称呼他“独孤郎”。
530年,独孤信被任命为荆州南阳郡守,相当于现在的市长,他在位治理有方,受到百姓爱戴。而他的上司荆州刺史贺拔胜,也是老熟人。
据《北史》载,他还和旁边析阳郡守韦孝宽“情好款密,政术俱美”,被人称为“连壁”。用现在话说,两人可能有点“断背山”。
贺拔胜的弟弟贺拔岳当时任雍州刺史,是关陇地区的老大。534年,贺拔岳被人所害,贺拔胜派独孤信去关中接收弟弟的军队,但独孤信到达后,发现部队已推举宇文泰为首领。
宇文泰恰是独孤信的同乡好友,两人当年一起经历了北方六镇的战乱,后来当独孤信南下荆州当地方官时,宇文泰追随贺拔岳前往镇压关陇起义,成为其手下重要干将。
于是,独孤信回到洛阳报信,朝廷也承认了宇文泰。同年,北魏孝武帝元修与权臣高欢争权失败,从洛阳逃到长安,投奔宇文泰。而高欢另立新帝,北魏分裂为西魏和东魏。
△电视剧《独孤天下》中的宇文泰
元修西逃时走得匆忙,独孤信知道消息后,抛弃家庭,一个人骑马来追随。元修很感动,当即赐他御马一匹,并晋爵为浮阳郡公。
西魏朝政由宇文泰把持,独孤信又是他的好友,自然受到信任。起初,独孤信被任命为大将军,都督荆州诸军事,前去招抚荆州百姓,因为他在这里名声很好,工作推进很顺利。
但东魏派兵来攻击,独孤信寡不敌众,逃到了南朝梁。滞留三年后,被梁武帝萧衍放回。有学者认为当时南朝流行六面印章,独孤信很可能受此影响,后来给自己刻了多面印。
回到西魏后,独孤信不但没有被问罪,还官复原职,继续负责“抚慰三荆”,并参加与东魏争夺洛阳的战争。很大程度上因为他有宇文泰的支持。
之后,独孤信又被任命为陇右十州大都督、秦州刺史,负责镇守陇右地区。546年,他因平定凉州刺史宇文仲和叛乱有功,被授予大司马,官居一品。
在此期间,还发生了一件事:一次,独孤信出外打猎,日暮时往城里赶,因骑得太快,帽子被风吹得有些歪。但看到的人觉得太帅了,第二天,全城的男子都把帽子歪戴,成为一种时尚。
这个故事引申出一个成语——“侧帽风流”。独孤信可谓一名流量明星,时尚弄潮儿。
△电视剧《独孤天下》中的独孤信
548年,独孤信又升任柱国大将军,成为西魏八大柱国(宇文泰、元欣、李虎、李弼、赵贵、于谨、独孤信、侯莫陈崇)之一,只有柱国才有资格在出征时担任元帅。
556年,宇文泰仿照《周礼》创办“六官”制度:天官大冢宰、地官大司徒、春官大宗伯、夏官大司马、秋官大司寇、冬官大司空。独孤信任大司马,主管军事,相当于后来的兵部尚书。
同年,宇文泰去世,临终前将权力移交给侄子宇文护。宇文护逼迫西魏皇帝禅位给宇文泰15岁的儿子宇文觉,建立周朝,史称北周。
独孤信升任大宗伯(相当于礼部尚书),而大司马位子由宇文护接任,看似排名在后,实际上掌握着军权,把持朝政。
大冢宰(丞相)赵贵是跟随宇文泰多年的重臣,对此不满,与独孤信商量,想要除掉宇文护,被独孤信阻止。但密谋之事还是走漏了风声,赵贵被宇文护所杀。独孤信也因同谋罪被免职。
557年,独孤信在家被逼自尽,结束了英勇的一生,享年55岁。
独孤信的女儿们
独孤信的传奇不仅在于自己,还在于子女。
据史料记载,他娶有三个妻子,正妻罗氏生有一子,名叫独孤罗,可见那时候就有以父母姓氏取名的例子。但独孤信追随孝武帝奔长安时,妻子和儿子留在了洛阳,被高欢囚禁。
到关中后,独孤信又娶妻太原郭氏,是著名的门阀士族,《三国演义》中的郭淮就出自太原郭氏。郭氏为独孤信生下6子2女,效率很高。
他还娶有一妻清河崔氏,也是望族,崔氏生下1女,名叫独孤伽罗。
当然,独孤信可能还有其他妾和更多子女,但未记录在史册。
独孤信长得帅,又有权势,娶的妻妾自然漂亮,而生下的孩子遗传了基因,也长得美貌。更重要的是,他有三个女儿都当了皇后,且历经三朝,可谓旷世绝无。
长女独孤氏嫁给宇文泰的庶长子宇文毓。北周建立后,557年二月,宇文毓被封宜都王,独孤氏为王后,但在四月时,她因难产去世。
同年九月,宇文护杀了皇帝宇文觉,因自己羽翼未满,不敢自立,便迎宇文毓继位。宇文毓当皇帝后,追封独孤氏为皇后,谥号“敬”,史称“敬明皇后”,实际上她并没有享受到皇后生活。
△安以轩饰演的独孤家长女,名叫独孤般若
独孤信的四女儿,嫁给西魏“八大柱国”之一李虎的儿子李昞。李虎去世得早(551年),被追封唐国公,爵位由李昞世袭。
566年,独孤氏生儿子李渊。李渊6岁时,父亲病故,他袭封爵位,年纪轻轻就做了公侯,当时没人想到这还没有到头呢。
独孤信的七女儿独孤伽罗,在557年嫁给小宗伯杨忠之子杨坚(独孤信为大宗伯,小宗伯相当于二把手)。杨忠因抗击北齐有功,一路升迁,晋封随国公,官至大司空。568年,杨忠去世,杨坚承袭爵位。
573年,杨坚与独孤伽罗的长女杨丽华,嫁给太子宇文赟,成为太子妃。 578年,太子继位,是为北周宣帝,杨丽华被封为皇后。而杨坚因岳父身份被晋升为柱国大将军、大司马。
周宣帝荒淫无度,不问朝政,逐渐丧失人心,而杨坚得到不少人拥护。580年,周宣帝病危,有大臣伪造诏书,让杨坚辅佐朝政。
继位的周静帝只有6岁,杨坚出任大丞相,把持朝政,一边收买人心,一边铲除异己。好在周静帝并非杨丽华所生,不然就是杨坚的亲外孙了。
仅一年时间,581年,杨坚逼周静帝禅位,建立隋朝。其实按他之前的爵位,应该叫“随”,他觉得随字含有“走”,不吉利,改为了隋。
独孤伽罗被封为皇后,已故父亲独孤信被追封赵国公,其儿子们也多复出当官。
△电视剧中的杨坚和独孤伽罗
倒是杨坚的女儿杨丽华很有骨气,不赞成父亲篡位。杨坚拿她毫无办法,让她改嫁,她也不从。
隋朝建立这一年,李渊15岁,独孤伽罗是他的七姨,杨坚是他的姨夫。因为这次关系,李渊受到信任,成年后曾担任多个郡的郡守。
604年,杨坚去世,儿子杨广继位,是为隋炀帝。杨广比李渊小3岁,算是他的表弟。613年,李渊出任卫尉少卿,掌管宫廷禁卫,转为武官。
隋炀帝在位期间,因为暴戾荒诞,天下不断发生起义,李渊常被派往各地平叛,逐渐掌握兵权。617年,他出任山西河东慰抚大使,成为掌管一方的大员。
同年,因为李渊治下有武官发动兵变,隋炀帝要拿李渊治罪。李渊很惊恐,在部将的支持下,决定起义,领兵南下,直击长安。3个月后,攻下长安,改立杨广12岁的孙子为帝。
但这只是暂时过渡。618年,李渊受禅即帝位,按照李家世袭爵位,建国号“唐”,开创大唐盛世基业。同时,李渊追认父亲李昞为元皇帝,母亲独孤氏为元贞皇后。
因此,独孤信的三个女儿都成为皇后,他被称为“史上第一岳父”。
梳理一下几人的关系:四女婿(杨坚)夺了大女婿家(北周)的江山,外孙子(李渊)又夺了四女婿家(隋)的江山。
不知道独孤信泉下有知,是什么想法?
独孤信的多面印
独孤信之印的全称为“独孤信多面体煤精组印”,现收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为一级文物,也是陕博常设展览“陕西古代文明”主题展的展品之一。
△陕西历史博物馆对独孤信印的介绍
印的材质为煤精石,又叫煤玉,密度高,坚硬,表面发出黑色的光泽。清朝陈目耕的《篆刻针度》中称:“煤精石,色黑而质坚韧,体轻有似乌犀,出秦中,可作为印。”
独孤信印高4.5厘米,宽4.3厘米,是一个26面体,包括18个正方形面和8个三角形面。2019年全国高考数学试卷第16题,就是围绕这方印章出的题,难倒了不少考生。
其中14个正方形面上镌刻印文,共计47字,是我国目前印面最多、正文字数最多的印章。
这14面印分为不同用途,就像是小学生用的多色圆珠笔,按一下出一种颜色。
△独孤信印外观
有6面用作公文,包括“大司马印”“大都督印”“柱国之印”“刺史之印”“令”“密”。因为独孤信是在548年被封为柱国将军,此前已被封为大都督、大司马,可推测此印最早刻于548年。
4面为上书用印,包括“臣信上疏”“臣信上章”“臣信上表”“臣信启事”,用于上书皇帝时盖印。
4面为书信所用,包括“信白笺”“独孤信白书”“信启事”“耶敕”,前三个为平辈写信时所用, “耶敕”是写信教育子女时所用。
有学者分析,该印镌刻字体为楷书,而西魏官印是篆体,与印制不符,可能只是独孤信自己把玩之物,并非用于工作。
独孤信年轻时就“好自修饰,服章有殊于众”,所以给自己刻一个好看独特的印章,是合理的。
△独孤信印拓本
那么,这方印是如何到了安康旬阳呢?
557年,独孤信因参与谋逆罪自尽后,家人被迫迁往蜀地居住,儿子们也被免职。后来虽有复出,但与安康关系不大,唯一一个是四子独孤藏。
北周天和五年(570),独孤藏入谯国公、益州总管宇文俭幕府,后出任隆山太守(今四川彭山县)。578年,独孤藏去世,追赠金州刺史。而金州恰恰是安康当时的名称。
独孤藏的四世孙独孤挺,曾在唐玄宗天宝二年(743年)出任洋川郡太守(今汉中洋县)。而旬阳也位于汉江沿岸,与汉中不远,所以独孤信之印很可能是在此期间流落到旬阳。
在《唐朝诡事录之西行》中,虚构了一个拾阳县,县里的仵作独孤羊便是独孤信的后代,一直保存着印章,哪怕生活潦倒,也不愿变卖宝物。因自己没有后人,他将印送给同为独孤姓的县令传承。
△《唐朝诡事录之西行》中的独孤县令
但到了今天,“独孤”已成了稀有姓氏,全国人口不到千人。据说,有的改姓“刘”或“独”。
而独孤信的印章穿越了1400多年的时光,最终被一名中学生发现,得以让人见识到它的风采。
看似小小的一枚印,背后却藏着一个波澜诡谲的时代,一位传奇名将的人生,以及一个家族女性的皇室荣耀。
这就是文物的价值,它见证了历史的进程,也承载着文明的质地,并激发创作者的灵感,编织出一个个绝妙的故事,带观众沉浸其中,接受智识的洗礼。
别忘了,独孤信,原名独孤如愿,愿人人如愿,这更是美好的寄托。
【原创文章,禁止抄袭和短视频搬运剪辑,违者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