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中全会的“决定”,你看懂了么?
未来5年,中国经济有5大改革,和我们切身相关。
“二十届三中全会”刚刚结束了。
按照政治惯例,我们党的“全国党代会”每5年一届,其中会穿插着若干次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
其中,“三中全会”通常以“经济体制改革”为主题,所以最受社会关注。
历史上最著名的一次“三中全会”,莫过于“十一届三中全会”,制定了“改革开放”的大方针。
这一次其实也不例外。
本届三中全会就明确规定了,到2029年我们国家需要完成的那些改革,也为1年后即将制定的《“十五五”规划》,画下了蓝图。
总的来看,本次会议,总共产生了3份高层文件。
一份是三中全会“公报”;
一份是《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
还有一份,是对上述《决定》的说明;
其中呢,《决定》篇幅最长、也最为详细。由顶层的4位常委担任起草组组长、副组长,足以证明这份文件的“顶层设计思路”。
所以所有人都在关注,《决定》里面到底说了什么?
今天呢,柏年就结合着往届会议文件,给大家好好讲讲,这一次中央的“决定”,有哪些新内容和亮点?
哪些改革,会和我们切身相关?
讲解之前,柏年先给大家交代一下相关背景。
在本次会议之前,上一个以“经济改革”为主题的三中全会,还是2013年的“十八届三中全会”。
而在此之后的“十九届三中全会”,由于主要议题是“政府机构改革”,与本次会议的可比性不强。
所以稍后,我在对比历史文件时,也会主要以“十八届三中全会”作为对照,给大家提前说明一下。
那么下面,就让我们开始。
亮点一
本届会议的第一个亮点,居民收入与社保福利改革。
有关于老百姓的收入问题,本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表示,要“提高居民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这个表述相比于历史,是一个明显进步。
为什么这么说呢?
我们看历史,“十八届三中全会”当时的表述还是:“努力实现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
而在2021年的《“十四五”规划》中,政府的目标则是:“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GDP增长基本同步”。
过去是“努力实现”和“基本同步”。
现在则是“比重要提高”,这就意味着老百姓的收入增速,要高于GDP增速。整个社会的财富蛋糕分配,要更加向老百姓这一端倾斜。
相对应的,给企业、政府部门留存的就会少一些。
你说,这是不是一个进步?
把蛋糕更多留给老百姓,符合我们要发展经济“内循环”的打方针。因为很多经济学者都指出,我国居民消费占整个GDP的比重,相对较低。
不仅比美国低、甚至比越南都低。
在这背后,是长久以来我国老百姓的收入增速,赶不上GDP增速的现实。
所以现在,国家就要扭转这一情况。
怎么扭转呢?
方法无外乎,政府增加对老百姓社保福利的转移支付,加强对于职工的劳动保障等等。
最重要的是,《决定》既然明说了,那这个指标就要写到政府计划里。这是一个“硬约束”,未来一定要完成,这很重要。
除此之外,《决定》还表示,“推行由常住地登记户口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制度”、“全面取消在就业地参保户籍限制”。
这是什么意思呢?
其实,作为“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浙江,从2023年起就已经在推行相关政策。
根据浙江方面的文件,首先就是浙江全省(除杭州市区外)取消落户限制;
教育方面,不办理当地户籍,仅持有居住证,也可以享受子女在当地接受义务教育、乃至参加中高考(符合当地受教育年限)的权利。
医疗方面,居住证持有者可以异地结算医保,享受当地免费提供的儿童、孕产妇健康服务。
社保方面,办理就业登记后,在当地缴纳社保,可以按照当地标准享受医保、退休待遇。
如果浙江的经验推广到全国,那就意味着未来全国范围内,除北、上等少数几个大城市外,要全面取消落户限制。
并且即使是在北、上,只要在当地工作、持有居住证,你也可以让子女在当地上学、高考。如果在当地参保,就可以享受当地的医疗、退休待遇。
这绝对利好大城市的外来务工人员,与农民进城群体。
此外,《决定》还明确表示,要“推出生育补贴制度,加大养育成本个税抵扣”,利好多孩家庭。
后续更多的政策,我们需要继续关注。
亮点二
第二个亮点,财税体制改革。
本次《决定》要求,我国消费税征收方式要进行改革,增值税分配比例要向地方倾斜;
同时完善直接税征收体系,居民财产收入、资本所得收入、个体户经营收入,纳入“个人所得税”框架,进行综合管理。
这些内容,基本都符合我在上上周《“财税改革”专题文章》中的预测,我在这里就不重复讲了。
感兴趣的可以关注我,回看上一期作品。
亮点三
第三个亮点,国企改革。
相较于十八届三中全会,本次会议有关国有经济的表述,出现了重大变化——那就是删除了“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这一句话。
高层文件的删改,背后的意图非常值得深思。
作为替代,本次《决定》强调,推动国有资本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公共服务、公益性领域集中。
也就是说未来的国企,要么关系到国家安全——比如说两桶油、中储粮。
要么关系到民生福祉——比如说国家电网、水务公司。
这些领域以外的其余国企,都不再受到国家保护,要和民企一起参与市场化竞争。
最明显的例子,就是现在大家都非常关注的汽车行业。
在新能源时代,一汽、上汽这些老牌国企,市场竞争力确实就不如比亚迪、奇瑞、吉利这些民企。
销量数字就在那里摆着。
于是对于这些国企,国家的态度就是:能竞争的积极竞争,不能适应行业变化的,就有序退出。
国家不会再像上一个“市场换技术”的时代那样,给予国企过多保护,这也不利于经济发展。
那么,关系到国家安全的国企,难道就可以“高枕无忧”了么?
也不是。
因为本次《决定》还规定了,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和绩效评价制度,把依托行政权力、政府信用、国有资源资产获取的收入,全部纳入政府预算管理。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大约在20年之前,国企们都进行了“股份制改革”。
在此之后,虽然大多数国企名义上已经转变为企业,但是还能继续享受政府信用和垄断特权,同时因为收支都是单独计算、盈亏自负,所以很多企业都有自己的“小金库”。
它们一方面享受着政府特权,另一方面又不用承担政府义务。于是在21世纪的头20年,中国的国企及其职工们,过的是十分滋润。
今天,网民们将小城市的中上层阶级,总结为8个大字:“军公医教油电烟银”。
后面这四个字,就是这20年间崛起的。
但是未来,这种享受特权、又不用承担义务的“好时代”,就要结束了。
因为《决定》已经要求,国企的经营收入要加强上缴至政府预算。国企不但自己不能保留“小金库”,还要“降本增效”。
那些曾经拥有的超额福利和收入,现在都要转变为政府财源,用于全社会的开支。
这就是当下,国家对于国企的使命要求。
亮点四
亮点四,民企的保护与支持。
《决定》提出,要“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自然离不开民企的发展。
在具体操作上,本次会议决定制定《民营经济促进法》,柏年预计包含三方面内容:
一是约束涉企收费罚款;
二是清理政府拖欠企业的账款,
三是防止政府利用行政、刑事手段,干预经济纠纷。
在之前讲“地方财政压力”的视频中,柏年也讲过,最近两年地方财政因为缺钱,闹出了很多乱子。
比如说地方“摊派式”罚款、拖欠企业账款等等,让民企们怨声载道。
在过去,面对地方政府的霸道行为,民企走法律渠道,属于是“民告官”,不容易走通。所以现在我们需要一部专门的法律,约束地方政府的涉企不良行为,给民营企业家以信心。
此外,为了鼓励民企发展,《决定》也提供了更多的利好政策。
例如,将竞争性基础设施领域,开放给民间资本。包括5G、充电桩、大数据中心等“新基建”行业。
再例如,除体制内的大学和科研院所之外,民企现在也可以承接国家科研项目和资金投入,利好华为、比亚迪这种有研发实力的头部民企,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亮点五
那既然讲到了科研,就不得不提本次《决定》的第5个亮点,发展新质生产力、以及相对应的体制机制。
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中,有关科学创新和产业升级的部分,篇幅只占到了半个章节。
而在本次会议中,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篇幅,却整整占据了两大章节,足以体现出国家高层对于科技进步的重视。
高层既然点名支持,那政策红利必然跟上。
具体的政策包括:政府要带头加大科研投入、要给高科技企业减税、要提升行业内科研人员的薪资待遇。
你肯定会好奇,具体是哪些行业呢?
《决定》点名了8大新质生产力行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航空航天、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生物医药、量子科技;
其中,优先突破7大“卡脖子”行业:集成电路、工业母机、医疗装备、仪器仪表、基础软件、工业软件、先进材料。
上述这些行业,是未来5年资本市场的“风口”,也是体制内外职业的优先选择。
比如说过去,在“体制内”高校和科研院所,研究人员薪资是受限的,不比市场化企业。
但是现在,《决定》明确表态:
允许科研类事业单位,实行比一般事业单位更灵活的管理制度,探索实行企业化管理。
允许科技人员在收益分配上有更大自主权;
在国有企业科研人员中,开展多种形式的中长期激励。
这是什么意思呢?这就是要涨薪呀!
所以柏年预计,在当前整个“体制内”都在降薪的大环境下,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研究人员,可能是“体制内”唯一能够涨薪的群体。
“体制内”既然都能涨薪,“体制外”就更不用说了。所以上述行业,就是未来最好的职业方向。
后记
那么以上呢,就是本次三中全会《决定》中,有关经济改革的部分。
当然了,《决定》里面的内容还有很多,例如还有法治改革、文化改革、军队改革等部分。但碍于篇幅的关系,就不给大家一一介绍了。
此外,今天给大家介绍的,也还仅仅只是三中全会有关文件,字面上的变化。
这些文字变化的背后,还体现出哪些高层改革经济的意图?
这些意图和规划,又对我们的个人投资、职业发展、城市选择,会产生哪些影响?
对股市和楼市,又会产生哪些影响?
这些内容,本文章还没有深入分析,其实也非常值得说到。
比如说,这次三中全会就在很多政策上,体现出国家高层想要“发展大城市”的意图——基本上终结了经济学家们,对于“优先发展大城市”还是”发展中小城市”的讨论。
未来中国的经济机会,一定会集中在十几个大城市。
这些内容,如果你感兴趣——
欢迎加入我的私密圈子,稍晚我会在圈子里推出会员专属作品,深度分析三中全会文件背后的“国家改革路线图”,及其对资本市场和个人职业发展的影响。
欢迎关注。感兴趣的朋友可+:tides100,做更多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