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我微信朋友圈有三个杨一。一个房产销售经理,一个写自媒体,一个书店老板。早前报社有个校过我文章的校对,名叫杨一一还是杨一。显然,杨一们跟你我一样,都是人群中没啥辨识度的平凡人。
今天我们聊的书店老板杨一,也很普通,但是接下来,他决定做件勇敢的事。
02.
2024年7月13日下午,我跟杨一在南滨路东原1891,聊天两小时。虽然杨一这个人很平常,但他故事还算精彩,用他各人的话说他一辈子可能要当有人几辈子,他后来做的事情有点公共价值。正因如此,我才敢浓墨重彩专门写他。
杨一是个聪明人。
我们说一个人聪明,往往暗含贬义,大概有点精明甚至世故,但杨一是真聪明。他生于1963年的北碚,父亲曾师从吴宓。可是他从小学到初中,四肢发达,成绩很差。
杨一小时是北碚乒乓球冠军,重庆乒乓球团队冠军,估计是业余天花板比专业运动员又差点意思的那种。身强体壮的他训练很猛不怕伤身体,还有点调皮,数学经常考三四十分,初三那年西师附中找他父亲,建议孩子转学到妈妈任教的朝阳中学,这样上学放学可以照看到。作为教师家庭的孩子,杨一表现显然让家人尴尬。
很多年后,杨一还记得妈妈第一天带他去朝阳中学那个阳光明媚的遥远的下午,他们去了图书馆。学校图书馆书架上方正规整的书籍齐刷刷扑面而来,那一刻,那一瞬间,杨一似乎被撞击。孩子当场告诉妈妈:我想读书。
后来大师告诉杨一,那一瞬间他可能是顿悟了。从此之后,杨一明白学习方向,自觉性爆棚,家人又找重庆非常知名的老师江湖人称曾几何,一对一补习,很快少年感受到了数学的魅力与乐趣。
03.
1979年,中国高考恢复第二届。16岁的杨一以重庆数学前30名的成绩考上四川大学数学系。当时重庆考上北大数学系的仅一个人,名叫蒲勇健。但那些年川大数学系,国内顶尖。
毕业后杨一到重庆纺织职工大学任教,又调到重庆人民宾馆,1989年前后重庆游客一下子少了很多,杨一决定下海。1992年杨一就有手机尾号618,他在电脑摩登代理,很快挣得第一桶金,杨一是重庆将电脑组成局域网的第一人。
1992年秋天,在深圳创业的杨一,梦见母亲离去他大哭惊醒,第二天接妹妹电话,母亲生病。三个月后杨一送母亲离开,垫在母亲头下的,是她正在编辑还没付梓的书稿。
有了点钱杨一决定进军房地产,他公司海顿买了奥体旁边地块,拆迁过程中,地价蹭蹭蹭往上窜,在等待开发百无聊奈的悠长岁月里,1998年6月18日,杨一在民权路17号,开了一家名叫精典的书店。当时或许没有人知道,精典书店后来会成为重庆这座城市厚重且影响深远的文化品牌。
04.
杨一为何开书店?
等待开发没事情做很闲,其次是杨一热爱读书,一目十行,涉猎广泛,先前出差中关村给重庆朋友代购很多好书,熟门熟路。还有就是,他想告慰母亲。
为什么说精典书店是重庆厚重且影响深远的文化品牌?
一家书店与另一家书店,对很多人而言可能并没啥不同。但实际上不同书店,他们区别非常大。
比如,我们都晓得《论语》,论语是古文,国内对论语的翻译至少几百种,经典的可能几十种。古文没有标点符号,翻译中不同断句有不同理解,水准与区别都很大。
Letlife be beautiful like summer flowers and death like autumn leaves.这就是泰戈尔知名的《飞鸟集》,郑振铎翻译为:“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这都是我们翻译史上的经典代表。
书店是个平台,代销各出版社书籍,但同一本书,不同版本与不同翻译,质地与价格区别也很大,这就构成了书店的品质与特色。
国内书店很多,但是真正堪称高水准书店不多。比如南京先锋书店,以诗歌见长。北京万圣书园,以哲学政治历史见长。广州学而优书店,以文学,古籍文献见长。
那么,精典书店呢?至少三个特点:首先是以全类别好书见长,其次古籍和翻译版本,在国内是最好的,第三是科技和财经类图书。精典书店好书,具有前瞻性和引领性,为读者的未来做准备。
以前上海有家季风书店,哲学类书籍见长,后来关了,老板是上海社科院研究员。有意思的是,先锋书店主理人是诗人,学而优主理人文学教授出身,精典书店主理人杨一是数学系高材生。
前两年有分享会,邀请知名书店演讲,前面有网红书店主理人,分享他们如何通过大数据找到当下读者最喜欢的书籍,进而获得商业成功。杨一学数学的,在他心中所谓大数据其实就是统计学,这事儿不复杂,但精典书店并不在意大众兴趣,而是通过对大量好书提前了解,率先替读者的未来思考。一个在下沉,一个在引领。
关注从2018年到2023年的精典年度好书,你就会发现,在2018年买他们推荐的《医生最想让你读的书》2019年读他们推荐的《病毒星球》,那么漫长口罩岁月中,你至少可以提前知道病毒来龙去脉,进而内心宁静。
这种前瞻与预判,对精典书店而言,看似偶然。你也可以理解为,这就是他实力与核心竞争力。
05.
蒲勇健几乎每周都逛精典书店,有次杨一给他推荐《无穷小》,蒲勇健看了大呼好书。蒲勇健北大数学本科,物理学硕士,经济学博士,在绘画等领域也有独到研究,是个真聪明且有突出贡献的学者,他博览群书鲜有让他佩服的读书人,但杨一例外。
很多重庆读者的故事,都与精典书店有关系,比如李晖,他与女友那时就在精典书店约会。
大约2000年,我开始混迹于民权路精典书店,2013年我在金夫人隔壁专访《邓小平时代》作者、美国哈佛大学前东亚研究中心主任傅高义,他说他是美国人,但是个亲日派,也是个亲中派。那是我第一次见杨一,他安静地坐在我旁边。
1998年到2004年,精典书店地址在解放碑民权路17号,2004年到2016年,地址在解放碑金夫人隔壁,2016年迄今在南滨路东原1891D馆2楼。
这一路变迁背后,是精典书店一路生长辛酸史。
06.
成都学者对杨一说:
成都的书店对不起成都的读者,重庆的读者对不起重庆的书店。
07.
精典书店内容端巨大成功,仍旧无法对抗运营端长久的失败。
因为房租涨价,精典书店第一次从民权路离开,金夫人隔壁的房东有情怀,给杨一低价,但随着房东退休没执掌物业后,2016年涨价。精典书店搬到南滨路东原1891,东原主理人热爱文学,也有情怀,她给杨一1600多平,超低价房租。
这些年来,即便常有相关部门补贴,但精典书店好的时候基本持平,大多时候都亏损,通常每年亏损50万上下。
就像金字塔,网红书店向下,精典书店向上,下沉者迎合更大众,获得商业成功,向上者引领城市精英,注定受众群体小。
显然,这就是精典书店的宿命。
09.
2023年,杨一的60岁,轰然降临。
有天晚上,杨一梦见自己死了,被送往殡仪馆火化,途中又活了过来,他想离开,但馆里说死亡证明已经开了,不能离开,双方大吵起来。
杨一觉得兆头不好。
随后身体真就出了点问题,还伴随着阳了两次,包括身体并发症,还有年轻时超负荷锻炼落下病根,他多次感受到什么是风雨飘摇,什么是有心无力。他问我渝东北有没有他小时候一样的俗语:人老了,没得Xiang。
跟杨一聊天,有两件事情他非常在意,第一是,他有点钱,但不是很有钱,第二是,他不希望因聊健康问题而获取大众同情。好在大师告诉他,梦中他活过来了,梦也不算糟糕。杨一只想安静地老去,但精典书店公共属性使得他又不得不出来交代。
修养期间,川大数学毕业生杨一思考0与1的关系,有一天突然觉得,1是客观存在,0是我们规定的法则,0不代表没有,就像佛家的空,道家的无,不是没有。他顿时豁然。
是的,精典书店何去何从,对杨一而言,终究不得不考虑。如果关了,原本是最省事做法,但是,如果精典书店真关闭,一定会是重庆文化舆情事件,这就不仅仅是杨一自己的事情。如果不关,精力也不如当年旺盛,而亏损依旧持续。
然而,总有力量温暖杨一。比如每次搬迁,都有读者义务来帮忙,每年店庆都有读者来送花,这让杨一觉得,他没有独行。
最终,杨一找到了或许几全齐美的办法。
10.
杨一妥善处理了精典书店小股东关系,另外自掏腰包,把这几年亏损填平,保持资产与负债持平。干干净净一个公司,然后,在2024年8月3日,他将举行隆重仪式,书店品牌以1元价格,转让给新山书屋主理人李晖,对,就是当年书店约会的读者。
两个转让条件,第一是精典书店不允许改名,第二是主理人未来如果不做了,同样也只能以1元价格转让给下一任继承者。这就意味着,精典书店将以城市公共文化品牌的形象,一直传承下去。
特别需要说明的是,这不是杨一赠送给李晖的厚礼,合适解读是李晖对杨一的接力。因为李晖虽然得到了一定纸面资产,但不好好运营,书店仍旧会亏损。
11.
杨一成就了精典书店。
精典第二个店Slogan是:一个不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一个不读书的城市是耻辱的城市。
精典南滨路店Slogan是:没有科学的人文是愚昧的,没有人文的科学是冰冷的,只有科学与人文的结合,世界才变得温暖而理性。
个体命运,城市与民族发展,到关心人类。
精典三个Slogan你能看见杨一清晰的成长路径,以及他与这个时代的相互映衬。
当然,精典书店也成就了杨一,没有精典书店,杨一顶多是个比较成功的商人,我们这个国度,商人没啥地位,但文化形象的杨一,或许有点面子甚至让人尊敬。
12.
老去是人世间最残酷,也最美丽的事。人类的愚蠢总是在于,这个世界或这个岗位离了谁不行。事实上,庄子说过: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与此映照有句俗语是:地球离开了谁都照样转。
你知道的,我这样说并不是为了消解杨一。杨一已经是杨一,精典已经是精典。杨一深信:在无穷大的世界,部分就是全部。如果按照这个公式,那么,杨一+精典=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