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位想要用大豆换苏联飞机的将军。

1951年,中国组织代表团赶赴苏联“做生意”,可是新中国刚刚成立,国家的底子还很薄,因此将军刘亚楼竟提出用大豆来结账。

面对苏联外交家的“刁难”,毛主席一招制敌。

“囊中羞涩”的中国,能成功用大豆换来苏联的飞机吗?中苏的“生意”能顺利展开吗?

1951年中国代表团,去苏联做生意时,团长何长工与苏联外交家维辛斯基展开激烈交锋。

维辛斯基率先嘲讽:“关于创建航空工业,那么的困难是很多的,看来这笔生意不太容易做呀!

面对苏联老外交家的“刁难”,中国代表团团长何长工自信地说道:“这有什么难的?我有办法可以迅速解决此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看着苏联外交家维辛斯基一脸的怀疑,何长工继续说道:“你们不要担心我们搞不起来,我们的红军就是从无到有的。我们是星火燎原,由弱变强的,最后打败了蒋介石80万军队。

“做生意”的原因

自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开始,美国就迅速组织了“联合国军”在朝鲜燃起战火,战争的硝烟迅速弥漫到了中国的鸭绿江地带。

为了保护刚刚诞生的新中国,我军迅速前往朝鲜作战。

但是强大的美军让党组织明白:要想新中国彻底强大起来,我们必须有一支属于自己的空军。

于是在毛主席的指示下,周总理等人开始了中国航空工业相关事宜。

我国最初实行的策略是遵循“以小到大”的原则先修理再制造,最后自行设计航空工业建造方针,在最开始设计建造修理厂的同时,就考虑以后转为制造厂的问题。

周总理在总结发言时说道:“我国拥有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是有着五六亿人口的国家,单单只靠买别人的飞机,搞搞修理这样是不行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后中央领导商议决定派遣代表团前往苏联,与苏联谈一笔“生意”。

刘亚楼:想用大豆换飞机的将军

因为新中国刚刚成立,国家的底子还很薄,没有足够的能力搞太大的生意。

之后相关负责人在周总理的建议下,找将军刘亚楼商量具体“生意”细节。

刘亚楼为代表团们分析道:此次不是一次简单的“生意”,这是一次带有政治和军事色彩的经济谈判,所以装备的提供,应该是有限度的,这样大概会好谈一些。

而且我国航空工业建设的步骤是由小到大,从修理到建设的。至于具体生意中谈及的顾问数量等,要请苏方提出计划,咱们再根据他们的计划做取舍。

看着代表团负责人似懂非懂的神情,刘亚楼笑着说:“可以问问他们需要多少钱,要记账还是要给他们大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面对负责人的不解,刘亚楼笑着解释:新中国刚刚成立,国家还很贫穷,没有多余的钱来搞这些建设,所以只能请求苏联的援助,至于是赊账还是用大豆抵账,就看苏联自己的选择了

两国“生意”上的交锋

飞机在莫斯科机场缓慢降落后,到机场迎接代表团的是苏联副外长葛罗米柯,他并不像传说中的那么喜欢摆臭架子,反而谈吐十分举止幽默风趣。

维辛斯基见代表团团长何长工用俄语与他交谈,十分惊讶地问道:“你是干什么的?是位将军吗?”

将军这个词,对于打了几十年仗的何长工来说,也是当之无愧,不过他想活跃一下谈判的气氛,于是他就用俄语谦虚地回答道:“我是一名游击队员。”于是就有了开头二人的交锋。

面对自信的何长工,老外交家维辛斯基并不相信,最后何长工一脸轻松地说道:“我们毛泽东主席一个电报,你们斯大林元帅一批准问题就解决了。

何长工看着一脸笑意的维辛斯基,一脸严肃地继续说道:“你不要担心帮我们搞起的航空工业,会被帝国主义拿走,我们会用生命捍卫胜利的果实,你难道不相信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看着一脸认真的何长工,这位老外交家同样严肃地说道:“我相信。”

说完,他笑了笑,继续调侃道:“嗳,你这个人真够调皮的。”

“生意”的结果

面对苏方的善意,何长工并没有放松警惕,而是进一步地说服道:“我算什么调皮,真正调皮的还没来呢!如果没有这些调皮的坚持革命,蒋介石的政权能被推翻吗?我们经过了几十年的艰苦奋斗才换来了革命的胜利,我们是带着胜利的成果来谈判的,你们要有信心能够帮助我们,你们要支援我们,这样你们的负担就能减轻了!

听了何长工一席话,维辛斯基一脸诚恳地对他说道:“何同志,我接受你的意见,不过我们要先商议一下,既然客人进了门,就不能不谈。”

略微停顿后,他继续说道:“不过你们也要有一个思想准备,谈判可能会成功,也可能不成功。”

苏联对于我们的“生意”是十分重视的,他们组成了一个七人的委员会来谈论此事,最终决定和我们国家做这笔“生意”。

“一个愿意卖,一个愿意买。”

不管是大豆结账还是赊账,我们的“生意”谈得很顺利,中苏的合作也正式开始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今天的故事就讲到这里,大家对这个中国飞机的幕后故事怎么看呢,欢迎评论我们下期再见。

参考资料:

《红墙记忆:大事件小细节》——当代中国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