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日,是夏天的标配。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以画入诗,寥寥十字,便描绘出一幅塞外大漠中的落日景象。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李商隐在乐游原上遥望夕阳,不禁感慨时光易逝、美景不再。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范仲淹在赴任途中,看到斜阳映照下的山水美景,却生出几分伤感和愁绪。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

纳兰容若笔下的落日,是温柔的,带着淡淡的诗意。

这些诗词都写尽了落日之美,但白居易的《暮江吟》却用最朴素的语言描绘出了最动人的落日景致。

这首诗不仅被选入小学语文课本,还被称为“千古绝唱”。

为何白居易的《暮江吟》能成为千古绝唱?

01.

白居易的诗歌以语言浅近著称,他曾在给元稹的信中说:“自长安抵江西三四千里,凡乡校、佛寺、逆旅、行舟之中,往往有题仆诗者;士庶、僧徒、孀妇、处女之口,每有咏仆诗者。”可见他的诗歌在当时就已经流传极广。

《暮江吟》更是将这种“老妪能解”的风格体现得淋漓尽致。

全诗没有使用任何典故或生僻词汇,就像白居易自己所言:“不务文字奇,惟歌生民病。”他用最朴实无华的语言,描绘了落日时分江边的美丽景色。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首句“一道残阳铺水中”,“一道”二字简洁明了地勾勒出夕阳的形状。

“铺”字则形象地表现出夕阳余晖洒满江面的壮丽场景,给人以宁静而广阔的感觉。

次句“半江瑟瑟半江红”。

“瑟瑟”原意为碧绿色宝石,这里形容江水的颜色。

一个“瑟瑟”,一个“红”,通过对比强调了残阳照射下江水色彩的变化。

这两句诗以简练的笔触,勾勒出一幅夕阳西下、波光粼粼的美丽江景图。

后两句“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则将画面从夕阳转移到了夜晚。

“可怜”一词,表达了作者对这美好夜晚的赞美之情。

“露似真珠月似弓”,诗人巧妙地运用比喻手法,将露珠比作晶莹剔透的珍珠,而新月初升则像一张弯弓挂在天边。

这样的比喻既生动形象,又充满了诗意。

整首诗虽然只有二十个字,但却描绘出了一幅从夕阳到月夜的江景图。

语言朴素自然,意境清新优美,让人仿佛置身于那宁静美丽的江边,感受着大自然的魅力。

02.

《暮江吟》之所以能够成为千古绝唱,除了其优美的意境和朴素的语言外,还在于它所蕴含的独特情感价值。

尽管这次外放对他而言是一次挫折,但他并未消沉。

相反,他积极面对现实,以一颗平常心对待仕途上的起伏。

他在诗中写道:“且向钱塘湖上去,冷眼看待朝廷事。”正是这种豁达与乐观的态度,让他能够在杭州任职期间,写下大量描写西湖风光的佳作。

而《暮江吟》则是在他赴任途中所作。

当他站在船头远眺长江时,那夕阳映照下的江面美景让他心旷神怡。

于是他即兴写下了这首小诗,以表达他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

《暮江吟》不仅是一首写景佳作,更是一首蕴含着人生哲理的诗篇。

它告诉我们:无论生活中遇到什么困难和挫折,都要保持一颗豁达乐观的心态去面对。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发现生活中的美好,感受到生命的价值。

03.

与其他描写落日的古诗词相比,《暮江吟》的独到之处在于它的意境美。

它描绘了一幅动静结合的画面。

前两句写静态的江景,后两句则写动态的夜景。

这种动静结合的手法使得整幅画面更加生动鲜活。

它巧妙地运用了色彩对比。

“一道残阳铺水中”与“半江瑟瑟半江红”形成鲜明的对比,使得画面更加富有层次感。

而“露似真珠月似弓”一句则通过比喻手法增添了画面的诗意美。

《暮江吟》还体现了一种时间上的延续性。

从“一道残阳”到“九月初三夜”,再到“露似真珠月似弓”,诗人巧妙地将时间线拉长,使读者仿佛跟随着他的脚步一起走过了这个美好的夜晚。

《暮江吟》的情感真挚而深沉。

诗人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心。

这种情感深深地打动了读者的心灵,使得这首诗成为了千古传颂的经典之作。

《暮江吟》以其独特的意境美、朴素的语言和真挚的情感赢得了无数读者的喜爱。

它不仅让我们领略到了落日时分江边的美丽景色,更让我们感受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